<p class="ql-block"> 南京故宮是明朝應天府的宮殿建筑群,又稱明南京宮城、南京明故宮、南京紫禁城,由朱元璋建造,被世界譽為“第一宮殿”, 承載著六百年的歷史回響。作為明朝初期的政治中心,這里曾是皇權(quán)的象征,如今雖只剩斷壁殘垣,卻依舊透露出昔日的恢弘與莊嚴。</p><p class="ql-block"> 明故宮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歷時二十六年。南京明故宮是建筑史里程碑?,作為北京故宮的藍本,南京明故宮開創(chuàng)了中國宮殿建筑中軸線與都城軸線重合的先例,其布局深刻影響了東亞多國宮殿建造?,F(xiàn)存午門、柱礎等遺跡仍能展現(xiàn)中世紀最大宮殿群的規(guī)制。??</p> <p class="ql-block"> 踏入明故宮遺址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莊重的黃色琉璃瓦門樓,牌匾上“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幾個大字。門前臺階平整,兩側(cè)綠意盎然,幾位游客正緩步而行,陽光灑落,仿佛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樓里有光電展廳,再現(xiàn)了明故宮昔日的輝煌與歷史跨越,讓觀眾足以飽賞當年“宮闕萬間”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600年前的南京明故宮基本上隨著年代和戰(zhàn)爭早已蕩然無存?,F(xiàn)在為了便于游覽把明故宮與午朝門分為兩個公園,中間有中山東路穿過。明故宮遺址除展廳外開放,北面空曠處有工程遮板圍擋,可能正在修建。</p> <p class="ql-block"> 明故宮公園對面就是午朝門公園,進門內(nèi)的“奉天門遺址石解題”碑文,靜靜佇立于綠蔭之間,訴說著一段王朝更迭的往事。我駐足于石獅旁,目光穿過欄桿,望向那片曾見證朝代興衰的土地。午朝門遺址公園內(nèi),古樹參天,石拱門厚重古樸,城墻斑駁,每一處細節(jié)都仿佛在低語著歷史的回聲。</p> <p class="ql-block"> 穿過一條古老的石板道,來到古城門下,斑駁厚重的明代城墻見證了六百年的變遷。門洞內(nèi)通向遠處的路徑,兩側(cè)是高大的樹木,石拱門由青磚砌成,顯得古樸而堅固。小路兩側(cè)種植著整齊的草坪,環(huán)境寧靜而幽雅。那一刻,我仿佛聽見了歷史的腳步聲,回蕩在這片靜謐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一條鋪有灰色石磚的小路延伸至遠方,兩旁是修剪整齊的灌木和高大的樹木,枝葉繁茂,環(huán)境寧靜。路旁有幾塊石碑和宣傳牌,遠處可見一位行人。一座石碑上刻有“午朝門公園”的字樣,背景是綠樹成蔭的公園環(huán)境,石碑周圍有護欄和石獅子雕像。石獅子雕像矗立在石臺上,背景是茂密的樹木和石墻,仿佛在引導我走向一段塵封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離開時,我在“午朝門公園”石碑前留影,銘記這段穿越古今的旅程。明故宮雖已不復當年盛景,但那份沉淀在磚瓦之間的厚重歷史,依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明朝該不該遷都一直評判不一,但歷史總有它的復雜性,南京面朝長江很難固守,北京成為明都后確實在戰(zhàn)略上突出了其重要性,在一定的年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最后成為中華民族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那些曾經(jīng)的輝煌與故事,仿佛還在耳邊低語,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這段歷史:銘記人民才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