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風銜來雪的邀約,我攥緊畫筆,向著北京出發(fā)。要去拜師,學那礬墨里藏的冷冽,學那潑白中透的天光,學如何讓一紙素箋,盛得下燕山的雪、北海的冰,盛得下整個冬天的呼吸。<br> <br>行囊里裝著對留白的敬畏,對筆觸的虔誠。這一路,是去尋技法,更是去赴一場與冰雪、與筆墨、與古都冬韻的約會。</h3> <h3><br> <br>初握畫筆時,總以為冰雪畫是對寒冬的復刻——不過是白與墨的堆疊,描摹出冰封的河、覆雪的山。直到指尖觸到礬水的微涼,看它與墨色在宣紙上生出細密的冰紋,才懂這門藝術(shù)里藏著的,是對冷的溫柔解構(gòu),是對靜的熱烈奔赴。</h3> <h3>練礬墨技法的日子,像在跟冰雪討教秘密。有時礬水濃了,墨色便在紙上凝成冰殼,硬挺得像冬日清晨的窗欞;偶爾調(diào)得淡了,墨痕又會漫出朦朧的邊,恰似雪后初晴時,陽光漫過屋檐的柔和。原來雪從不是單一的白,它會在風里顯露出流動的肌理,在月光下泛著青灰的冷輝,在爐火旁融成溫潤的水痕——就像我們筆下的每一筆,都藏著彼時的呼吸與心緒。</h3> <h3>潑白時最是暢快,大筆橫掃,仿佛將整個雪原的蒼茫都裹進紙里;而勾勒枝椏上的積雪,又得屏住氣息,讓筆尖輕得像落雪,稍重一分,便碎了那份清寂。原來畫冰雪,是在練“收”與“放”的平衡:既要敢用濃墨重彩潑出天地的壯闊,也要能以細筆勾勒出一片雪花的矜持。</h3> <h3>老師說,冰雪畫的妙處不在滿,在“留”。一片空白,可能是被雪覆蓋的原野,也可能是寒霧彌漫的江面,觀者心里有什么,那片白就會生長出什么。后來才明白,畫畫時的留白,像極了生活里的停頓——不必事事填滿,留點空隙,才能容得下想象與回甘。<br> <br>如今再看自己最初的畫,筆墨生澀,卻帶著一股子執(zhí)拗的認真;而現(xiàn)在的筆觸里,多了幾分松弛,懂得在濃淡之間留些余地。就像這寒冬,看似冰封萬物,實則藏著春的伏筆——冰雪畫教我的,從來不止是技法,更是如何在冷寂里看見生機,在克制中留住溫柔。</h3> <h3>原來我們終究畫不透冰雪,能畫的,不過是冰雪映照出的自己——在冷寂里守住熱忱,在克制中藏著溫柔,在一筆一劃的緩慢里,讀懂萬物生長都需要等待。<br> <br>放下筆時,紙上的雪仿佛還在輕輕呼吸。這大概就是冰雪畫的魔力:它讓你在描摹寒冬時,悄悄把心釀成了春天。</h3> <h3>學習冰雪畫,不僅是掌握一門藝術(shù)技能,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靜下心來,沉浸在冰雪畫的創(chuàng)作中,感受筆墨與冰雪的對話,能讓我們忘卻塵世的喧囂,找到內(nèi)心的寧靜。<br> <br>每一幅冰雪畫都是畫家情感的寄托,是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悟。當我們拿起畫筆,將心中的冰雪世界描繪出來時,也是在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獨特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遇見一個更加自信、更加優(yōu)秀的自己 。</h3> <h3>原來冰雪里藏著的,從來不是凋零,是沉默的堅韌——就像畫里的留白,看似空無一物,卻盛得下整座遠山的呼吸,容得下觀者心里的千回百轉(zhuǎn)。</h3> <p class="ql-block">墨筆皴出冰的骨,留白鋪就雪的魂。這冰雪山水,是寒冬最清冽的寫意。</p> <h3>經(jīng)過一個多月學習,在一次次試錯里,終于摸到了自己的筆意——原來我的雪,該帶著點家鄉(xiāng)老屋里炭火的暖,藏著北京紅墻映雪的艷,是北方的凜冽里,藏著的那點人間煙火氣。<br> <br>行囊比來時沉了許多,除了畫稿,還有滿袖的雪意、硯臺里未干的墨香,以及那份“于無聲處聽雪落”的通透。從此再看冬景,眼里便多了無數(shù)支畫筆;再握筆時,紙上便有了整個冬天。</h3> <h3>閑暇之余跟同學們逛宋莊文化大集,這里沒有美術(shù)館的肅穆,卻有更鮮活的生氣。藝術(shù)不再是墻上的標簽,而是捏在手里的陶泥,是染著草木香的布料,是藝術(shù)視角里藏著的懂得。更像一場雙向的奔赴。</h3> <p class="ql-block">同學們跟老師合作,創(chuàng)作七米長巨作。那一刻,我與老師的筆,在同一方天地里追趕風雪。他的筆觸帶著歲月沉淀的沉厚,大筆潑墨時,像燕山的雪團轟然墜地,留白處自有山骨隱現(xiàn)。忽然就懂了,合作不是模仿,是讓我的青澀筆意,順著他鋪就的風雪脈絡,長出自己的形狀。</p> <h3>學習期間,轉(zhuǎn)轉(zhuǎn)師姐八十幾歲開車一個小時來看我,令我十分感動。董云霞師姐也來看我。五湖四海交貴友。感恩遇見。同時感謝蘇州陳姐姐,延慶英子姐的盛情款待,偶遇貴州知竹姐姐更是錦上添花。晚風里還纏著飯菜香與墨香。忽然懂得,最好的款待從不是珍饈滿桌,是有人把你們共同的熱愛,藏進一粥一飯里,讓你知道,即便散在各處,那些一起蘸過的墨、共品的味,始終在歲月里溫熱。<br> <br>這餐飯的暖,比硯臺里的余溫更綿長。多謝你們,讓筆墨知己的情分,在煙火氣里愈發(fā)醇厚。</h3> <h3>學習接近尾聲,在呂老師帶領(lǐng)下,我們驅(qū)車去中極堂拜見于志學老師。那一日,沒見到想象中的大師鋒芒,只遇見一位與冰雪相守半生的老者,用筆墨告訴我們:最冷的風景里,最見熱忱。</h3> <h3>他講起最初在大興安嶺寫生的日子,說零下四十度的風里,畫筆凍在指尖,睫毛結(jié)著冰碴,卻偏要盯著雪地里的光</h3> <h3>畫冰雪,不能只畫冷。就像北方的冬天,炕頭是熱的,人心是熱的,這冷里藏著的熱,才是魂。</h3> <h3>畫冰雪也一樣,筆是冷的,心得熱著——熱在對天地的敬,對草木的疼,對這人間煙火的戀。</h3> <h3>先生的畫里總有股勁兒——不是冰雪的凜冽,是在極致的冷里透出的韌。他說畫冰雪要“冷中見熱”,就像他自己,九十余載筆耕不輟,指尖的溫度早已透過筆墨,把北國的冰雪釀成了心底的春</h3> <h3>我忽然懂了,為何他的畫能讓冰雪“活”過來——不是技法的玄妙,是他把自己活成了冰雪的一部分:見過最深的寒,才懂得在筆墨里藏進最沉的暖;守過最久的寂,才悟透留白處要給觀者留一片心的原野。</h3> <h3>畫室里的茶香漫過畫案,于老師握著呂老師的手,話里帶著暖:“你這幾年的冰雪畫,早不是技法的堆疊了??茨阕髌繁娴鸟宸ɡ锊刂牧鲃?,雪落的留白處透著氣的輕,畫的越來越成熟……給予呂老師高度的認可跟期許。同時給冰雪畫發(fā)展指明方向并提供很多好的建議。</h3> <h3>中午跟于老師共進午餐,席間老人家開口時中氣足得像畫里劈開風雪的筆——哪像年過古稀,分明是滿溢的精氣神,把席間的熱氣都攪得更鮮活了。從冰雪畫的傳承講到創(chuàng)新,忽然懂了:老人家筆底的冰雪之所以有魂,原是他心里始終燃著一團火——對藝術(shù)的癡,對后輩的熱,都藏在這中氣十足的談吐里,比任何技法箴言都有力量。</h3> <h3>老人家這股子精氣神,本身就是一幅最生動的畫——筆力千鈞,卻始終帶著人間的熱乎氣。所謂大師風骨,從來不是端出來的架子,是歲月磨不去的熱忱,是把一生熱愛都釀成了中氣十足的生命力,連說話都帶著筆墨的重量與溫度。</h3> <h3>學習結(jié)束我們一起去上上美術(shù)館觀展。觀展像一場無聲的對話——你站在畫前,看見創(chuàng)作者藏在色彩里的笑與淚,而你的心跳,也成了這場對話的注腳。那些畫不會說話,卻在心里種下了千萬種感知:原來美可以是流動的光,可以是凝固的風,可以是某刻突然讀懂的、藏在筆觸里的溫柔。</h3> <p class="ql-block">還去了北京著名油畫大師大飛哥畫室做客??戳怂漠媰?,感受到了大飛老師心中對繪畫的執(zhí)著以及心中那種思維的跳躍還有對色彩的深度解讀。大飛哥的畫之所以動人,是他把對生活的熱、對色彩的癡,都揉成了跳躍的思維——讓胡同的煙火撞進抽象的色塊,讓歲月的紋路洇進鮮亮的油彩,執(zhí)著里藏著滾燙的真,跳躍中裹著細膩的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畫室時,覺得滿街的色彩都活了:紅綠燈的光有了筆觸的厚度,白楊樹的綠,帶著油畫的肌理。原來真正的大師,從不是讓人仰望的符號,是他讓你看見,生活本身就鋪著一張巨大的畫布,而熱愛,就是最好顏料</p> <p class="ql-block">同時也要感謝王老師,馬老師的盛情款待。(遺憾的是當時忘記拍照了)當筆墨在宣紙上游走,是裝裱師用指尖的溫度,為作品披上最后的華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漿一糊里藏著對藝術(shù)的敬畏,一刀一剪間凝著對時光的溫柔。那些被精心裝幀的書畫,不再是單薄的紙墨,而是經(jīng)他們手,有了風骨與魂魄,能在歲月里站成永恒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們是幕后的匠人,用靜默的堅守,讓每一幅作品都以最好的姿態(tài),遇見懂它的目光</p> <h3>隨著謝師宴的開始,我們這一期的學習也隨之結(jié)束。雪落無聲,筆墨生花。感謝老師用冰雪為紙、真心為筆,帶我們看見寒江獨釣的靜,領(lǐng)略林海雪原的闊。那些筆尖流淌的冰魂雪韻,不僅是技法的傳承,更是對天地留白的溫柔解讀。?從勾勒第一筆冰棱的清冽,到暈染整幅雪原的蒼茫,老師筆下的冰雪從不只是冷寂,而是藏著暖陽融雪的生機、寒梅獨放的傲骨。感恩這份言傳身教,讓我們懂得:畫冰雪,亦是畫心境。<br>感謝老師用一支筆,為我們推開冰雪世界的門??茨宀咙c染間,枯枝凝霜有了詩意,遠山覆雪有了呼吸。原來最冷的景致里,藏著最暖的心——您教我們畫的是冰雪,更是對生活的熱愛與凝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