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南方的天氣酷暑難耐。于是我與安徽、湖南的四位群友相約,自駕貴州避暑旅居。此次是我四進貴州,前三次游遍了貴州的精華景點,而這次自駕游卻避開暑假人多的大眾景點,專走小眾線路。然而,黔地多山,山勢嶙峋,若非身臨其境,難知其險。然險中亦有奇絕之景,謂其為“山地公園省”,或言其“多彩貴州風”。</p><p class="ql-block">當車輪進入貴州界時,群山如黛的畫卷驟然舒展。滬昆高速穿行在苗嶺腹地,隧道群如時光甬道,每隔幾分鐘便帶我們切換明暗。車窗外的風捎來松針的清冽與野山椒的辛辣,我這才懂得何為“地無三尺平”。這里的每道山梁都藏著鬼神斧劈的痕跡,每處褶皺里都流淌著未馴化的野性。</p><p class="ql-block">十里畫廊總以靜謐流淌的清龍河為弦,彈奏出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山水長卷。鳳凰寨掩映于鳳凰山林中,布依族吊腳樓錯落有致,外婆橋橫跨溪流,宛如“羈鳥戀舊林”的詩意棲居;斗篷山腳下的夜郎谷,是一座融合自然奇觀與人文藝術的奇幻秘境。青石堆砌的圖騰柱與石柱等喀斯特地貌交織,形成“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畫廊”的壯麗景觀?。這是?人工雕琢的原始王國?,三層樓高的夜郎王像皺紋溝壑分明,仿佛遠古部落的守護者?;而藏于群山之間的青巖古鎮(zhèn),仿佛時光特意為它按下了慢放鍵。鞋底與青石板的輕叩,似是與歷史的對話,每一步都踏著歲月的韻律,從明朝的晨曦走向今日的斜陽,它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等待著游人,來傾聽歲月深處的細語呢喃……</p><p class="ql-block">從黔皖往返途經瀟湘大地的懷化、衡陽,讓我領略到它的獨特魅力。由于時間有限,只是游覽了幾處歷史遺跡。石鼓書院,那是一座充滿魅力與底蘊的神奇之所,透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那古樸的建筑,斑駁的墻壁,就像一位位飽經風霜的老者,見證了多少歲月的變遷,朝代的更迭……瀟湘大地從史前稻作到楚辭漢賦,從古城遺址到民俗傳統(tǒng),讓我感覺到那街、那屋、那山、那水,是那么純樸,那么秀美,以及燦爛的歷史文明!</p> <p class="ql-block">寧靜恬然的田園風光,底蘊深厚的水東土司文化,風情濃郁的布依族、苗族村寨,是十里畫廊鄉(xiāng)村的魅力所在。世代生活在清龍河流域的布依族、苗族群眾,現今仍保留很多傳統(tǒng)的工藝和生活方式,如釀酒、打糍粑、推豆腐、碾米、榨油等。</p> <p class="ql-block">南江大峽谷地處貴州高原中部,以氣勢宏大的喀斯峽谷風光和姿態(tài)萬千的瀑布群落為特色,風光旖旎,景象萬千,峭峰頂立,為典型的低中山峽谷地貌景觀,十分壯麗優(yōu)美。</p> <p class="ql-block">甲秀樓是貴陽市的重要地標建筑,始建于明朝,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有一座“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p><p class="ql-block">明清以來甲秀樓便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F樓內古代真跡石刻、木皿、名家書畫作品收藏中,清代貴陽翰林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為一絕,比號稱天下第一長聯的昆明孫髯翕大觀樓長聯還多26個字。甲秀樓歷經四百多年滄桑仍舊矗立不倒,它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fā)展史上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是貴陽中心區(qū)第一高峰,集山、林、泉、湖、洞、寺、動物于一體,有“貴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稱。</p> <p class="ql-block">?時光貴州古鎮(zhèn)?以文化傳承為主題,融合貴州屯堡文化與海派建筑風格,以"講述貴州故事,展現海派生活"為主題,以明朝"調北征南"歷史為背景,通過軍巷、商巷、官巷、民巷四區(qū)展示明清屯堡建筑、服飾及生活習俗,并復原貴州會館、兩粵會館等八大會館,再現明清商貿繁榮場景,形成獨特的歷史與現代交融風貌。??</p> <p class="ql-block">夜郎谷位于貴陽花溪區(qū)境內,與夜郎谷相對的斗蓬山相傳曾是夜郎王后繼金竹司的住所。山頂上至今仍保留著古夜郎屯堡的遺址,花溪夜郎谷也因此得名。藝術家宋培倫自1994年起個人出資打造,利用喀斯特地貌特征,采用廢棄石材和原生工藝重構夜郎文化密碼,創(chuàng)作了200余座融合古夜郎圖騰、儺戲面具的石砌雕塑群,形成奇幻的石頭王國。??夜郎國曾是中國西南首個少數民族政權,存在約300年(戰(zhàn)國至西漢末期),?"夜郎自大"的典故源自《史記·西南夷列傳》,后衍生為諷刺盲目自大的成語。??</p> <p class="ql-block">青巖古鎮(zhèn),為明清兩代軍事重鎮(zhèn)。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的青巖古鎮(zhèn),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一座因軍事城防演化而來的山地兵城。青巖古道是茶馬古道的重要一段,起著溝通貴州到廣西、廣東的通道作用。古鎮(zhèn)內,書院文化、狀元文化、軍商文化等多元文化兼收并蓄。青巖古鎮(zhèn)4條正街、26條小街和巷道遍布樓、臺、亭、閣、寺、廟、宮、祠、塔、院等眾多古跡。民居也是石砌的圍墻、柜臺、庭院。保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瓦屋面、重檐懸山、花木門,體現了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愁貴州,以陽明文化為哲學精神內核,以鄉(xiāng)愁文化、貴州文化為產品,以“貴山秀水”為主題,表現山地民族和諧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貴州山地文明”,傾情演繹貴州獨特的“水文化、水生態(tài)、水文明”,以及“河邊村,半坡寨,谷底人家”為特點的居住文化休閑度假區(qū)。</p> <p class="ql-block">金?龍吐水?是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一處標志性景觀,以懸崖上的巨型金色龍頭雕塑及瀑布奇觀聞名。?巨型龍頭雕塑?以重達11.8噸純黃銅鍛造,高約16米,鑲嵌于峭壁之上,設計靈感源自布依族龍圖騰,細節(jié)如龍鱗、龍角均精雕細琢。??龍頭每小時噴水約60噸,形成60米高的飛瀑,陽光下?,F彩虹奇幻。??當地俗稱“金龍吐水”,象征吉祥與風調雨順。官方名“云從飛瀑”取自《莊子》典故,融合自然與人文特色。</p> <p class="ql-block">龍里油畫大草原,位于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腹地,海拔在1500~1700米之間,除千畝原始植被草場外,還有數百畝格桑花、白杜鵑花海。龍里油畫大草原如一卷潑墨長卷,在喀斯特地貌的褶皺間緩緩舒展,這里是被風吻過的原野,是群山捧出的綠玉。</p> <p class="ql-block">千年丹都——朱砂古鎮(zhèn),曾是中國最大的汞工業(yè)的生產基地,享有"中國汞都"的美譽。自秦漢采掘朱砂始,萬山的汞礦開采冶煉史已有兩千多年,傳說秦帝國著名方士徐福,為秦皇求取長生不老藥,曾在此處尋覓藥引,其中一味不可或缺的藥引便是萬山朱砂,常駐此地起爐煉丹。</p> <p class="ql-block">銅仁大峽谷,被稱為迷人的峽谷,集峻、隱、幽、曠、奇、險于一體,以峽谷、森林、空氣和溪瀑組合成的奇幻自然風光。沿岸呈現出險峻雄偉的地貌,景色壯觀,俯瞰之下就像一道深不可測的裂縫,因此被賦予了“大地之縫”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途經邵陽隆回</p> <p class="ql-block">陸家新屋系清代衡陽籍記名提督、振威將軍陸成祖(1838~1891年)于光緒七年(1881年)建造。陸家新屋依山伴水,磚木結構,二進四廂,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風格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21日至8月8日,陸家新屋成為衡陽保衛(wèi)戰(zhàn)指揮部。此會戰(zhàn)中國國民革命軍以1.7萬兵力抗擊日軍10萬余人、堅守47晝夜的著名戰(zhàn)役,是中國抗戰(zhàn)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zhàn)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zhàn),以守軍彈盡援絕、傷亡殆盡而慘烈告終,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為紀念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犧牲的英烈,衡陽是中國唯一被國民政府命名的“抗戰(zhàn)紀念城”?。</p> <p class="ql-block">歷史坐標中的民族記憶。1945年8月21~23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奉岡村寧次之命,飛抵芷江請降,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主持受降事宜。21日下午3點30分至5點,舉世矚目的受降儀式在芷江機場南端七里橋進行。芷江受降紀念館是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歷史見證地,定格著日本投降的歷史畫面,也是中國人民自1840年以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徹底勝利。</p> <p class="ql-block">石鼓書院,地處衡陽蒸、湘、耒三水匯聚的石鼓山上,始建于唐代元和五年(810年),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與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脈”之稱。 ?書院由唐代士人李寬在此結廬讀書發(fā)展而來,北宋宋仁宗賜名“石鼓書院”,成為湖湘文化重要發(fā)源地。歷代文人如韓愈、朱熹、周敦頤等均在此講學或題刻,形成深厚文化底蘊。 ?作為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政學合一”思想至今影響著湖湘學派。</p><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感受到一種文脈的傳承與寧靜的力量。它像一位飽讀詩書的智者,在喧囂的夏日里,為你辟出一方清幽,讓你登高懷古,臨風抒懷。合江亭是書院制高點,站在這里,視野無敵開闊,湘江與蒸水在此交匯,想象著千百年前的書生們是否也曾在此吟誦《楚辭》,思緒仿佛穿越了時空。</p><p class="ql-block">漫步在亭臺樓閣間青石板路上,穿梭于古樸的院落之間,紅墻黛瓦,綠樹成蔭,很適合清靜心靈、思考人生。大觀樓里陳列著書院的輝煌歷史,令人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禹碑亭里神秘的蝌蚪文碑刻,讓人忍不住駐足猜想。書院內的石碑、石刻,處處都是歲月的痕跡。在歷經千年風雨后的今天,書院作為一個時代坐標,但它留存下來的文化血脈,已融入到新的文化體系中。</p><p class="ql-block">陽光穿過講堂的雕花窗欞,在地上投下規(guī)整的光斑。我佇立講堂一角,仿佛聆聽到學子們瑯瑯讀書聲,似乎撿到了思想的葉片,觸摸到文化的 墨跡……</p> <p class="ql-block">這次與群友自駕游貴州,讓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收獲了別樣的人生感悟。</p><p class="ql-block">貴州的山,層巒疊嶂,連綿起伏。車輛在群山中穿梭,時而爬坡,時而俯沖。這崎嶇的山路,恰似人生的起伏。讓我懂得前行的不易,需要付出努力與堅持;</p><p class="ql-block">貴州的路,蜿蜒曲折,又獨具特色。一側是巍峨蒼翠的山巒,另一側是深邃幽靜的山谷,仿佛與天地對話。山路十八彎,人生之路何嘗不是如此?不會總是一帆風順;</p><p class="ql-block">貴州的水,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汽車行駛山水間,感受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類在自然面前如此渺小,只有敬畏自然,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的美好;</p><p class="ql-block">貴州的村寨,是藏在山間的文化瑰寶,古老而神秘。文化的多樣性和不同的習俗傳統(tǒng),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p><p class="ql-block">這一路,是身心的雙重旅行,車輪丈量了土地,心靈收獲了沉淀。貴州用那獨特的魅力,讓我在旅途中不斷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美好與真諦。</p><p class="ql-block">這一路,我們從相識到相知,10多天的朝夕相處,終究要依依惜別。我想,茫茫人海中,每一場遇見,都是一場福分;每一次擦肩,都是一種緣分。紅塵陌上,一種緣分,但凡遇見,便是溫馨。因此,總有一些美麗,深深刻在心里;總有一種溫暖,明媚一段記憶?;蛟S,在以后的歲月里,偶爾翻起那些照片,想起那年的七月,卻永遠無法忘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