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了一次還是兩次少林寺,我確實不太記得了,時間有點久了,大約是在電影《少林寺》放映十年之后。</p><p class="ql-block"> 和其他寺廟一樣,該有的元素少林寺都有,留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它的大門和塔林,這是電影里僧人和王仁則激烈打斗時見過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寺廟里香火旺盛,許是游客多的緣故。大都是慕名遠(yuǎn)道而來,除了參觀,來都來了,順便燒個香拜個佛,也不是難事。我也不能免俗,隨排隊的人群排到一個抽簽的臺前,抽了一根簽。抽簽是免費的,一旁的僧人這樣介紹,他指引你還是隨人群去向前走,去找大師解簽。</p><p class="ql-block"> 排隊過程中,看到前排有人掏錢,而且數(shù)目不菲,遂脫離隊伍,擠上前一看,解簽大師面前的大桌面上,擺著幾本登記冊,就跟我們平時有朋友做事,我們?nèi)ルS份子,人家都有個登記冊一樣,記載你的人情多少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趁大師不備,翻開就近的一本,上面分明記著666、888、999這樣的吉利數(shù)字。和尚解簽,先找你要你家人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然后說有什么難需要化解,佛法圣地,膽小的都誠惶誠恐,趕緊掏錢消災(zāi)。當(dāng)然,也是有錢的人。像我這樣出差順便來的,既不心誠,也沒錢,只好趁人不注意,轉(zhuǎn)身溜之大吉。離開少林寺,回來的路上,還對這事心有余悸,只能安慰自己,這不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在少林寺沒掏錢解簽,更沒去燒高香。但還是為少林寺做了力所能及的貢獻。河南的面食是有口皆碑的,來到少林寺,必須嘗嘗這個。貢獻不在大小,心誠則靈。</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北方吃面都是大碗,分量多得根本吃不完。于是,我們四個人要了兩碗,準(zhǔn)備分吃。結(jié)果與我們的認(rèn)知大相徑庭,僧人打扮的服務(wù)員端上來兩個直徑約十公分,在我們家鄉(xiāng)應(yīng)該叫碟子的小碗。我們面面相覷,哭笑不得,只好同樣的又要了三份,才算解決了肚子問題。</p><p class="ql-block"> 為打破尷尬局面,除了面條,我們還要了一份少林野菜,這野菜口感口味都不錯。離開少林寺的路上,我們也一直在琢磨這個野菜,到底是什么呢?以前從未吃過,還真是少林一絕。</p><p class="ql-block"> 后來外面吃飯,有時候想起來,都要問問老板,有沒有這個菜,回答是完全一致的,沒有,不知道是個啥。</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歲末,在十堰出差,順道又去游了武當(dāng)山。在山上也吃了一頓飯,朋友接待,朋友點的菜,吃的過程中,突然嘗到一絲熟悉的味道,是少林野菜?再吃,確定是它。趕緊問朋友,他也說不清楚。我不依不饒,隨服務(wù)員來到后廚,他指著地上一大堆菜葉說,就是它,紅薯葉。</p><p class="ql-block"> 說也怪,那之后,到哪都能吃到這個菜了,包括我的家鄉(xiāng),不管你是去大酒店,還是小餐館,你想吃這個,隨便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