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借著若爾蓋殺回馬槍的機會,去了距離縣城80公里外的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 通常說的郎木寺,指分屬于四川和甘肅的兩座寺廟,即四川的格爾底寺與甘肅的賽赤寺。</p><p class="ql-block"> 一條小溪貫穿東西,寬不足兩米,卻有個威風的名字,白龍江。</p><p class="ql-block"> 小溪的北岸屬于甘肅甘南州郎木鎮(zhèn),南岸屬四川若爾蓋縣紅星鄉(xiāng);屬于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于四川的“格爾底寺”隔著小溪相互守望。一條小溪分界又聯(lián)結(jié)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jù)一方地存在著;做禮拜,曬大佛,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zhí)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佛塔</p><p class="ql-block"> ① 甘肅賽赤寺,賽赤寺位于甘肅碌曲縣郎木寺鎮(zhèn)。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拉薩甘丹寺第五十三任赤巴堅參桑格創(chuàng)建此寺。1958年時,有19個活佛,594名僧人,11個屬寺,分布于甘肅的碌曲,夏河、迭部等縣,四川若爾蓋縣、阿壩縣也有分布。1981年郎木賽赤寺批準開放復(fù)建,主要有大經(jīng)堂、佛塔、僧舍等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甘肅郎木寺有著金頂?shù)拇笃ㄖ?,大殿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寺內(nèi)有大經(jīng)堂、續(xù)部經(jīng)堂、彌勒殿、長壽殿、金瓦殿、護法殿、馬頭明王殿等十余座建筑。站在觀景臺上,可以拍到絕美的日落。門票30元/人,包括寺院和天葬臺。開車沿著大白塔左邊的路上山,通往天葬臺,高處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四川寺廟和草原,仿佛置身于“東方小瑞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經(jīng)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彌勒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間為彌勒佛,左右為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宗喀巴塑像</p> <p class="ql-block"> ?、? 四川格爾底寺,格爾底寺位于四川若爾蓋縣紅星鎮(zhèn)。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第一世格爾底寺活佛,茸青更登降參,在白龍江源頭的達倉郎木修建了一座小型隱修寺。此后不斷發(fā)展,成為阿壩地區(qū)格魯派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寺院之一。1986年,因火災(zāi)受損而重建。</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川川郎木寺的建筑色調(diào)為灰白色,門票30元/人,包括寺院和納摩大峽谷。寺院的核心是五世格爾登活佛肉身殿,供奉著圓寂后幾百年都不腐爛的活佛肉身。</p><p class="ql-block"> 納摩大峽谷的徒步需要半小時,比較原始,需要踩著石頭踏溪水進山或者騎馬,主要景點有仙女洞、盤龍洞、乃溪等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清真寺原稱河北清真寺,可能是清末來此地做生意的河北籍回民所修,毀于“文革”?,F(xiàn)存建筑為1980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從郎木寺出來,感受最深的是人多、車多、路窄和商業(yè)氣氛濃厚。當然,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還是有差別的!</p> <p class="ql-block"> 從郎木寺打卡回到若爾蓋已經(jīng)晚上八點,所以酒店要么無房,要么坐地起價,就連途中的民宿都是客滿。折騰近一個小時后,決定到松潘縣城試試運氣。直至快到縣城時,才找到一家路邊雞毛店,雖然衛(wèi)生條件差,也只好將就了一晚。這也是這次出來踩的第二個坑,也算教訓(xùn)吧。四川避暑大軍,把一個川西擠的水泄不通一房難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