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機拍攝不吝賜教</p><p class="ql-block"> 一寨兩國景點距離瑞麗市區(qū)約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是典型的“一個寨子兩個國家”地理奇觀。國境線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p><p class="ql-block"> 中緬瑞麗段的國境線是彎彎曲曲、犬牙交錯且沒有明顯的界限的,有時一條小溝渠或是一個田埂,就是兩國的國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座觀景臺,在上面可以清晰看見中、緬兩國景色,從中感受到兩國面貌的不同現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緬邊境的“一寨兩國”鐵柵欄始建于?建安年間?(約公元196年—219年),當時中緬兩國在邊界設立界碑劃分領土,該鐵柵欄作為邊界標識的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該鐵柵欄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中緬邊境南段,由鐵絲網和刀片圍欄組成,主要用于分隔兩國領土。由于該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特殊,存在多處小路可繞過正規(guī)關口,歷史上頻繁出現緬甸籍人員非法入境問題。</p><p class="ql-block">現狀:</p><p class="ql-block"> 目前該區(qū)域仍保留鐵柵欄作為邊界標識,但實際邊境管控措施已升級為更完善的隔離設施。例如,2021年云南瑞麗曾因疫情在邊境修建鋼鐵圍欄和鐵絲網組成的防疫墻,長度達500公里以上,進一步強化了邊境管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緬甸小販隔著鐵柵欄做中國游客的生意:賣水果、香煙等小商品。好在導游事先告誡游客:不要盲從買緬甸小販的東西,一不小心掉入“陷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名的中緬邊境71 號界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寨兩國水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寨子里的“一蕩兩國”秋千坐落于國境線旁,對面就是緬方的芒秀村,坐上去輕輕一蕩,便可瞬間“出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邊界奇觀</p><p class="ql-block"> 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p><p class="ql-block"> 寨中的國境線以竹籬、村道、水溝、土埂為界,因此,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里生蛋。成為不足怪的常態(tài)。</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