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當指尖劃過屏幕上的文字,當耳畔縈繞著朗誦者的聲線,總有一種沖動在心底翻涌——想為那些躍動的字符、那些滾燙的聲音,寫下點什么。這不是簡單的批注,更不是敷衍的附和,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一次靈魂與靈魂的相擁。評議,這看似微小的文字舉動,實則是架在作者、朗誦者與受眾之間的橋梁,唯有讓它扎根于作品的土壤,沐浴著真誠的陽光,才能生長出打動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好的評議,當是作品的“解讀者”,而非“審判官”。記得初涉評議時,總執(zhí)著于挑出字句的瑕疵、聲線的偏差,像拿著放大鏡審視一幅畫,卻忘了退后一步欣賞整體的意境。后來才漸漸明白,評議的起點應(yīng)是敬畏——敬畏作者落筆時的孤勇,敬畏朗誦者開嗓時的赤誠。面對一首詩,先沉下心讀三遍:第一遍讀情感的起伏,第二遍讀意象的鋪展,第三遍讀字里行間藏著的未說之語。如同品味一杯茶,先聞其香,再啜其味,最后感受那縷從喉間漫向心頭的回甘。對于朗誦,則要做個“沉浸式聽眾”:閉著眼聽聲線如何纏繞著文字起舞,聽停頓處藏著怎樣的呼吸,聽重音里裹著多少未宣之于口的滾燙。那些掉字的疏忽、發(fā)音的偏差固然需要指出,但更重要的是捕捉到聲音與文字碰撞出的火花——或許是一句低語里的哽咽,或許是一聲吶喊中的顫抖,那才是作品真正的心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讓評議打動人心,關(guān)鍵在于“貼著作品走”。每篇文字、每段朗誦都有其獨特的氣質(zhì):議論文如鋼,需見其邏輯的鋒芒;散文似棉,要觸其情感的溫度;詩歌若泉,該品其意象的清冽;朗誦如戲,得悟其聲情的交融。評議者要做的,是成為最懂它的“知音”。讀軍旅題材的作品,便要從“鋼槍的冷”里讀出“熱血的燙”,從“迷彩的綠”里看見“界碑的重”;聽歌頌時代的朗誦,便要在激昂的語調(diào)里辨出“奮斗的實”,在恢弘的敘事里尋到“個體的真”。曾評議過一篇寫鄉(xiāng)村振興的散文,作者沒有堆砌數(shù)據(jù),只寫了村口老槐樹的新葉、返鄉(xiāng)青年的笑靨。我沒有去談“政策紅利”,而是聚焦于“老槐樹的年輪里,藏著幾代人的守望”,這樣的評議,竟讓作者回信說“你讀懂了我筆尖沒寫出的鄉(xiāng)愁”。原來,最動人的評議,是與作品站在同一立場,用更細膩的觸角,替它說出那些藏在褶皺里的心聲。</p><p class="ql-block"> 要讓評議有感染力,更需注入“自己的體溫”。評議不是簡單的概括與復(fù)述,而是評議者用自己的生命體驗與作品對話的結(jié)晶。面對一篇寫父親的文字,若能想起自己父親遞過書包時的掌心溫度,評議里便會多一份共情的柔軟;聽一段講述航天人的朗誦,若能聯(lián)想至星空下無數(shù)默默堅守的身影,字句中便會添一份仰望的敬意。這種“體溫”不是憑空而來,它源于“多學多看多品多賞”的積累:讀萬卷書,讓文字的肌理融入血脈;行萬里路,讓生活的褶皺刻進心底;聽千種聲,讓不同的語調(diào)喚醒感知。當評議者的視野足夠遼闊,內(nèi)心足夠豐盈,寫出的文字自然會帶著穿透紙頁的力量。有位朗誦者曾說,我的評議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聲音”——那是因為我在她的語調(diào)里,不僅聽到了技巧的純熟,更聽到了她藏在聲線里的人生故事,而我做的,只是替她把那些故事輕輕捧到陽光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這個信息快速流轉(zhuǎn)的時代,評議更應(yīng)成為“時代的回聲”。我們評論文字,也是在記錄時代的心跳:從“脫貧攻堅”的田間地頭,到“科技創(chuàng)新”的實驗室里;從“抗疫一線”的白色身影,到“文化傳承”的古老街巷。好的評議,能從一篇作品里看見一個時代的側(cè)影,能讓個體的表達與群體的情感產(chǎn)生共振。評一首寫“大國工匠”的詩,便要在“鑿子的鈍”與“匠心的銳”里,讀出民族復(fù)興的底氣;聽一段誦“綠水青山”的文,便要在“鳥鳴的脆”與“溪流的柔”里,品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智慧。這樣的評議,早已超越了對一篇作品的評價,而成了對時代精神的注解與呼應(yīng),自然能引發(fā)更多人的共鳴。</p><p class="ql-block"> 站在文字與聲音的交匯點上,我常常覺得,評議者就像一位“擺渡人”,既要讀懂此岸作者的心意,又要顧及彼岸受眾的感知,而那艘船,便是自己的真誠與洞察。當我們的評議既能精準捕捉作品的精華,又能帶著自己的溫度,還能呼應(yīng)時代的脈搏,它便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生命的呼吸。這樣的評議,會讓作者覺得“被懂得”,讓朗誦者感到“被看見”,讓受眾獲得“被觸動”——這大概就是評議最動人的模樣:它從作品中來,到人心去,最終成為連接彼此的一束光,讓更多美好的文字與聲音,在共鳴中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而這份光芒,也終將照亮評議者自己前行的路,讓我們在文字的世界里,既成為作品的見證者,也成為時代的記錄者,在彼此的滋養(yǎng)中,不斷生長,不斷豐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dd5hm9?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684303" target="_blank">朗誦/吉祥如意</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片采自北誦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