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盡管已經(jīng)過了小雪季節(jié),天氣卻出奇的好,暖陽高照,微風(fēng)徐來,濰坊市作家協(xié)會、酒文化研究會閻海峰、李傳統(tǒng)、徐華軍、劉永聚等朋友,在安丘文友陪同下,來到安丘西南山區(qū),沿安丘天路一游。</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們一起參觀了聞名齊魯?shù)拟稚鲜品?,石牌坊位于安丘市西南約35公里的石埠子鎮(zhèn)庵上村,是一尊享有“感天褒揚”之譽的牌坊,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牌坊是庵上村馬若拙為其兄馬若愚之妻王氏所立的節(jié)孝牌坊,素有“天下無二坊,除了兗州是庵上”的美譽,這是民間是對庵上石牌坊結(jié)構(gòu)雄偉精巧、雕刻藝術(shù)精湛的贊美。</p><p class="ql-block"> 據(jù)傳馬若愚、馬若拙兄弟家境殷實,馬若愚卻從小多病,未及成年,便迎娶王秀諾,馬王兩家門第尊崇,馬若愚與王秀諾的婚配堪稱天作之合,堪稱一時盛事??商煊胁粶y風(fēng)云,馬王成婚之日,突降暴雨,馬家以為不吉利,過門后未允許二人合房,婚后沒有幾天,14歲的馬若愚病情加重,不久病亡,馬若愚的突然離世使得王秀諾備感痛苦,迫于封建禮教的壓力,其父母終無法將女兒接回家中,王秀諾一直住在馬家,盡心侍奉公婆,撫養(yǎng)小叔子,終生未曾改嫁,29歲那年便郁郁而終。其父母悲憤不已,懇請官方上書朝廷,立碑表彰其貞潔。小叔子馬若拙長大后,敬重嫂嫂,專門跑去南方,請工匠建牌坊為嫂嫂留名。</p><p class="ql-block"> 石牌坊為頂、身、座三部分,為四柱三樓式,坐東朝西,通高9.13米,南北寬9.25米,東西最寬處1.6米。正間面闊 2.85米,次間面闊1.13米。共用石材171塊,主要為泥質(zhì)石灰?guī)r石壘加而成,接縫嚴密,渾然一體,宏偉壯觀。石坊居中牌匾東西兩側(cè)分別鐫刻“圣旨”二字,正面正樓匾刻“貞順留芳”4字,題跋為“旌表儒童馬若愚妻王氏節(jié)孝坊”,背面正樓匾為“節(jié)動天褒”4字,題跋與正面相同。次樓匾正背兩面分別刻“大清道光”“己丑歲建”8字。</p><p class="ql-block"> 石坊采用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等多種技法,內(nèi)容豐富多彩,既有神話傳說中的仙人異獸,又有體現(xiàn)社會風(fēng)土人情的畫面。石坊雕刻內(nèi)容豐富,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山河等,無所不有。雕刻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雕刻的動物活靈活現(xiàn),其中“掛印封侯”一組尤為精彩,運用難度大的鏤空雕刻手法,刻出一對玲瓏剔透的鳥籠懸于枝頭之上,籠中刻畫眉鳥能迎風(fēng)鳴叫,鳥籠能隨風(fēng)擺動,又雕猴子去捅黃蜂窩的調(diào)皮活潑之狀,極富情趣。濰坊來的老師們,對庵上這座石牌坊的精美和靈巧,贊不絕口。</p><p class="ql-block"> 這座聞名天下的庵上石牌坊,還有一段悲慘的故事,據(jù)傳說庵上石牌坊由江蘇揚州雕刻藝人李克勤、李克儉兄弟二人設(shè)計,率8名弟子,用了14年時間設(shè)計、雕刻、壘筑而成。</p><p class="ql-block"> 李克勤、李克儉兄弟率弟子設(shè)計、雕刻牌坊的過程中,馬家每天要付出許多的銀子,據(jù)說能裝三大筐。當(dāng)年馬若拙未料到設(shè)計雕刻這座石牌坊,會耗時十幾年,耗資如此之大,年長日久,馬家漸漸不堪其負,對李克勤、李克儉兄弟及弟子的照應(yīng),漸漸不如以前。為此,工匠的態(tài)度也逐漸不如以前,并且將抵觸不滿情緒也反映到了石坊上。石坊橫梁用兩個荷葉承托,謂馬家墻倒屋坍;立柱上的蝙蝠頭沖地,寓馬家“福到了頭”;大門兩側(cè)各刻一門神,傳說中神則駕云,人則踏地,工匠卻讓兩位門神吊在半空中,給人以不祥之感;石坊頂部四角刻有四個螭,東南、東北、西南角上的螭都睜著眼,閉著嘴,唯有西北角上的螭閉著眼張著嘴,馬家的祖墳在此方位,工匠用意讓螭吃盡馬家。據(jù)說,馬家建完此牌坊后,光景一年不如一年,逐漸敗落,家里窮的一貧如洗。</p><p class="ql-block"> 李氏兄弟雕筑完庵上石牌坊,又輾轉(zhuǎn)到兗州,歷時十幾年,為一家財萬貫的大地主,雕筑了一座更為完美的石坊。主人問李氏兄弟:“若多出銀子,你們能否刻出更好的石坊?”二人答道:“如果有人愿出更多銀子,自然能造出更好的石坊?!钡刂骷抑魅诵木w不正,陰險毒辣,生怕李氏兄弟以后還會為別人雕筑出更好的牌坊。于是完工后的宴席上,在李氏兄弟和弟子的飯萊里下了毒藥,毒死了李氏兄弟和弟子。李氏兄弟率弟子一生只雕筑了庵上和兗州這兩座石牌坊,可憐正直壯年,宏圖未展,就命歸黃泉。兗州石坊在風(fēng)雨交加的年代里被損毀,現(xiàn)在只剩下庵上這座獨一無二的牌坊。</p><p class="ql-block"> 庵上石坊歷盡百年風(fēng)雨,曾慘遭浩劫,但當(dāng)?shù)匕傩帐中牌潇`性。石坊“貞順留芳”四字中“貞順”二字上有一缺口,據(jù)說是當(dāng)年日軍侵略中國,有一隊日本鬼子駐扎在對面的小山上,并建有據(jù)點,小山北面是通往岐山的要道,路旁有一棵古柏,盤踞在據(jù)點里的日本鬼子,為了恫嚇中國人,就在古柏上掛上被無辜殘殺的中國 同胞遺體。日本鬼子還用小鋼炮對準(zhǔn)石坊開炮轟炸,結(jié)果石坊巋然不動。一個鬼子好奇地到石坊下看個究竟,不料一石龍滾落下來,直砸鬼子的頭部,鬼子頓時腦漿迸裂。曾傳一人酒后爬到石坊頂部手抱龍頭撒野,突然龍頭與人一并滾落下來。有旁觀者說,開始下落時,龍頭在下,人頭在上,待落到地上,卻是人頭在下,龍頭在上。這些事發(fā)生后,日本鬼子盡管盤踞庵上七八年,但對石坊誠惶誠恐 、不寒而栗,再也未敢冒犯此坊!</p><p class="ql-block"> 庵上石牌坊造型奇特、雕刻精美,技法多樣,玲瓏剔透,華麗典雅,是一件不可多得石雕藝術(shù)精品,是石雕牌坊中的天花板,它的美會讓你靈魂在顫動。200年來,盡管歷經(jīng)風(fēng)雨霜雪、飽嘗戰(zhàn)爭煙火,卻依然默默地矗立在那里,向人們訴說著石牌坊的悲慘故事!</p> <p class="ql-block">張念理,山東濰坊安丘人,生于1964年1月,從事教育工作,擔(dān)任過中學(xué)語文教師,教導(dǎo)主任,校長等職,山東省散文學(xué)會會員、《齊魯新文學(xué)》副主編、中外酒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執(zhí)行秘書長,曾在《中國作家網(wǎng)》《當(dāng)代散文》《齊魯晚報》《濰坊日報》《齊魯文學(xué)》《作家》《齊魯新文學(xué)》《今日作家》《渠風(fēng)》《今日頭條》等報刊網(wǎng)絡(luò)平臺發(fā)表《走近坊茨小鎮(zhèn)》《行走在汶河源頭》《柘山悟道》《龍云埠的秋天》《峽山湖,我夢中的桃花源》《褚時健的墓志銘》等多篇散文隨筆,其中散文《秋到大澤山》、《尋找迷牛寺》獲山東省散文學(xué)會《當(dāng)代散文》2022年優(yōu)秀作品獎,散文《戀上小麥峪》獲中國散文網(wǎng)2023年第二屆“最美中國”當(dāng)代詩歌散文大賽一等獎,散文《峽山湖,我夢中的桃花源》獲“三亞杯”全國文學(xué)大賽金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