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二站麥積山:千年佛韻中的藝術傳奇。2025年7月12日,懷著對歷史的敬仰與對藝術的熱愛,我們踏上了甘南大環(huán)線的第二站——麥積山。晨光微熹,山嵐繚繞,因孩子們起得較晚,我們未能一同前往。而此時,景區(qū)入口早已排起了長龍,游客絡繹不絕,足見這座藝術圣殿的魅力之盛。麥積山,這座坐落于甘肅省天水市的奇峰,不僅以它獨特的自然風貌引人入勝,更因其承載千年佛教藝術的石窟文化,成為無數(shù)藝術朝圣者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的山體形狀奇特,孤峰突起,恰似農(nóng)家麥垛,故而得名。它不似五岳之雄偉,卻自有其靈秀與神秘。行至山腳,仰望其勢,仿佛一座天然佛座,靜默地守望著這片土地。山與佛,仿佛早已融為一體,等待著世人前來聆聽那一段段塵封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的山路緩步而上,我終于抵達了夢寐以求的麥積山石窟。這座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的佛教藝術寶庫,歷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朝代的不斷開鑿與修繕,至今仍保存有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共10632身,壁畫面積達979.54平方米,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它不僅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更是甘南大環(huán)線上一顆閃耀的藝術明珠。</p> <p class="ql-block"> 踏入石窟,仿佛穿越千年時光,步入一座凝固在巖石中的藝術殿堂。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畫,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北魏時期的佛像,面容清瘦,衣紋飄逸,展現(xiàn)出“秀骨清像”的獨特風格;隋唐時期的造像則更加豐滿圓潤,神態(tài)安詳,彰顯出盛世氣象。壁畫雖歷經(jīng)千年風霜,卻依舊色彩斑斕,線條流暢,題材涵蓋說法圖、本生故事、經(jīng)變畫、千佛圖、禮佛圖等,生動描繪了古代社會的生活百態(tài)與信仰追求,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在眾多洞窟中,有幾處尤為引人注目。第44窟的佛像,被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這尊西魏時期的佛陀,唇角微揚,雙目微閉,仿佛在俯瞰世間萬象,又似在傳遞慈悲與智慧。無論從哪個角度仰望,他都仿佛在對你微笑,那笑容中蘊含的寧靜與祥和,令人心緒歸于平靜。 第133窟,又稱“萬佛洞”,窟內(nèi)佛像眾多,形態(tài)各異,其中一尊身高不足一米的小沙彌,笑容純真無邪,充滿生機與活力,仿佛世間煩惱皆與他無關,令人動容。而第98窟的摩崖大佛,高達15米,依山而刻,氣勢恢宏。遠觀,大佛與山體渾然一體;近看,佛像面部表情細膩生動,衣褶起伏自然,技藝之高超令人嘆服。</p> <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石窟的洞窟之間,依靠懸空棧道相連。這些棧道最高處達十二層之多,行走在其上,腳下是萬丈深淵,頭頂是陡峭巖壁,令人既緊張又興奮。想象著古人在無現(xiàn)代工具的條件下,如何在這險峻山崖上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又如何將一尊尊佛像、一幅幅壁畫精心雕琢繪制,心中不禁涌起無限敬佩。他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與超凡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一人類文明的奇跡,讓后人得以一睹古代藝術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麥積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座承載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名山,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古代藝術的博大精深,更讓我感受到古人對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麥積山石窟,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華大地上,閃耀著永恒的光芒。它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去保護、去傳承。我相信,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麥積山的魅力都將永遠散發(fā)著迷人的光彩,吸引著更多的人前來探尋它的奧秘,也為甘南大環(huán)線的旅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