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在歲月的褶皺里釀出了甘醇,把柴米油鹽過成了平仄;有人卻在日常的瑣碎中弄丟了方向,讓日子積成了塵埃。有人在迷霧里摸索著點亮燈火,有人在泥濘中依然哼著歌謠;有人于獨處時與內(nèi)心和解,有人在奔波中追問存在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但走過萬水千山才懂,最珍貴的,是途中不期而遇的溫暖,是燈火闌珊處的相擁。生命縱有盡頭,可延展它的維度,全在己心。不必苛求他人眼中的圓滿,若能在自己的時區(qū)里,活得熱氣騰騰,活得心之所向,便是對生命最好的應答。</p> <p class="ql-block">格薩爾王城,位于甘孜縣東南部,北靠國道317,南臨雅礱江和濕地公園二期,處于大香格里拉旅游環(huán)線核心區(qū)和康北格薩爾文化旅游圈腹心地帶。</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9月16日正式開城迎客,是在格薩爾史詩“霍嶺大戰(zhàn)”遺址之上打造的甘孜縣最大的產(chǎn)業(yè)扶貧項目和文化旅游項目。</p> <p class="ql-block">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藏式傳統(tǒng)建筑和現(xiàn)代設計元素,主要建筑有森珠達孜王宮及三十員大將寨子,藏碉林立、廊腰縵回,生動再現(xiàn)了千年前的藏民生活場景。</p> <p class="ql-block">以格薩爾文化為主題,通過一條主道、一座王宮,依照格薩爾的傳奇一生,勾勒出完整的生平序線,將《格薩爾王傳》中的文化元素以史詩故事脈絡在王城內(nèi)展現(xiàn),是格薩爾文化元素最集中的展示窗口。</p> <p class="ql-block">去年國慶假期,還是我們?nèi)胰巳齻€車自駕川西來過甘孜,此次已是第二次邂逅。</p> <p class="ql-block">傳說中的格薩爾遺跡遺址地圖,曾經(jīng)戰(zhàn)馬的嘶鳴和英雄的史詩傳承幾百年。</p> <p class="ql-block">甘孜只是這次自駕的中轉站,只會留宿一晚,于是把離開前的清晨留給了格薩爾王城。</p> <p class="ql-block">由于上次對珠姆湖印象深刻,拉上搭檔姐,美輪美奐的世界,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相傳為早日攻破霍爾國,迎回珠牡王妃,格薩爾王幻化作卓達山,每當出現(xiàn)月光,就會在珠牡拉措湖邊與珠牡相會,為湖泊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珠姆湖位于甘孜縣格薩爾王城后方,是雅礱灣濕地的一部分,水域面積廣闊,湖水清澈,與周邊的草原、森林、雪山等自然景觀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沿著環(huán)湖步道漫步,欣賞湖光山色和周邊的自然風光,也可以在湖邊的觀景臺駐足觀賞,還能選擇乘坐游船,在湖中蕩漾,享受悠閑時光。</p> <p class="ql-block">此時原諒我真的找不到任何詞句形容我看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其他人看到此情此景會怎樣,我只會對自己說,雖行程艱辛,但人生值得。</p> <p class="ql-block">我在格薩爾王城,如若允許,你會如我一般奔赴遠方嗎?</p> <p class="ql-block">卡瓦洛日雪山映照于湖面,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p> <p class="ql-block">紅色甘孜,紅色老區(qū),為人民謀幸福者,終將被世代銘記。</p> <p class="ql-block">爐霍:隋代時期,生活于此的部族以“霍爾”命名,爐霍古稱“霍爾章谷”。遠古時期,這里是康巴地區(qū)最早并唯一有原生地層的古人類活動地點。</p> <p class="ql-block">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建制屯時,取爐(打箭爐)至霍爾兩地名中各一字命名“爐霍”。1914年設爐霍縣,1936年紅軍第四方面軍抵達爐霍,1950年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爐霍縣工作委員會和爐霍縣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卡薩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是川西北路的水鳥棲息地,四周群山環(huán)抱,湖水湛藍寧靜,四季景觀各異。</p> <p class="ql-block">總面積1.92平方公里,是爐霍境內(nèi)最大的湖泊,屬于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p> <p class="ql-block">覺日寺:坐落于卡薩湖南面山坡上。1936年,劉伯承將軍曾率紅軍戰(zhàn)士到此,寺廟住持扎日活佛帶領全寺僧人為紅軍北上籌集糧草,并收留了一批小紅軍,留下了一系列感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湖面海拔3510米,是川西北路最大的水鳥棲息地,也是四川鴛鴦最多的地區(qū)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是第三來到卡薩湖了,去年往返均來此打卡,純凈憂郁的藍很合我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能夠多次來打卡,想必一定有他的理由,這就是。</p> <p class="ql-block">這次的天氣最好,科藝很喜歡這樣的天氣,居然編了順口溜“跟著呂運剛,天天見陽光”,好吧,我成了你們的福星。</p> <p class="ql-block">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當看到這一汪碧藍,心平如鏡,能量陡升。</p> <p class="ql-block">心闊,景便闊;路寬,行則寬。</p> <p class="ql-block">懸天修卡藏寨:“修卡”是藏語音譯,意為“柏樹出生的地方”,因寨子遠看猶如懸于絕壁半空,故被譽為“懸天藏寨”。</p> <p class="ql-block">位于壤塘縣吾依鄉(xiāng)東南修卡村,坐北朝南,海拔3450米,建于杜柯河西岸依山臨崖、俯瞰杜柯河谷的絕壁山頂。</p> <p class="ql-block">曾克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吾依鄉(xiāng)吾依村杜柯河畔,距縣城26.5公里,地處馬爾康至壤塘縣的主干道旁。</p> <p class="ql-block">1954年由尼生喇嘛創(chuàng)建,寺名源于噶舉派創(chuàng)始人馬爾巴米拉日巴在西藏所建的“曾克寺”。</p> <p class="ql-block">屬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是藏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廟碉群,以米拉塔、彩塔林和特色建筑為主要景觀。</p> <p class="ql-block">米拉塔:以三座高達九層約50余米的米勒塔為中心,后來又陸續(xù)修建了4座同樣規(guī)模形制的米拉塔。四角形的塔身通高30米,內(nèi)分9層,石墻到頂,兩面開小窗,內(nèi)有螺旋式木梯上下相通,直達金頂。</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佛教信徒,所以我無法理解佛教信仰的力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說,紅教寺廟的色彩艷麗奪目,獨具風格,自成體系,成為色木卡爾流派極具影響的上乘之作,堪稱佛像雕塑藝術一絕。</p> <p class="ql-block">壤塘:縣名源自境內(nèi)一自然村壤塘寨,其山形似手托寶幢的“藏跋拉菩薩”,山前有一平壩,藏語謂“塘”,合稱為“壤塘”,意為財神的壩子。</p> <p class="ql-block">秦漢時期為羌人生息之地,屬中央王朝領地的徼外之地,唐代屬吐蕃管轄,后成為安多三十六部落之一,元代推行土官制,明代綽斯甲成為嘉絨藏區(qū)十八土司之一,1958年正式建置壤塘縣。</p> <p class="ql-block">午餐在此解決,瀘州葷豆花伺候,整個縣城極具藏式風味。</p> <p class="ql-block">小眾景點,尕卡嶺,高原草甸自駕,極富駕駛樂趣。</p> <p class="ql-block">文旅打造的極富溫情的語言,簡單又純粹。</p> <p class="ql-block">“上藍天路”通常指的是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的一條公路,又稱“尚藍天路”或“上南天路”。</p> <p class="ql-block">棒托寺位于壤塘縣茸木達鄉(xiāng),距縣城32公里,始建于元代,屬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石刻藏經(jīng):刻于明清時期,分《甘珠爾》和《丹珠爾》兩部,用50余萬片石雙面刻成,依照經(jīng)文順序堆放,占地620平方米,高11米,是藏區(qū)最完整的石刻藏經(jīng),也是全國數(shù)量最多的石刻藏經(jīng)堆。</p> <p class="ql-block">2001年,棒托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nèi)的石刻藏經(jīng)和喇嘛塔群,對于研究藏傳佛教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9:00,在凄風冷雨,電閃雷鳴之中,我們到達阿壩,蓮寶葉則,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川西從來都不是目的地,是讓靈魂醒過來的地方。在這里,風是信使,山是答案,每一步都在遇見更遼闊的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