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29日一早自阿塞拜疆度假小鎮(zhèn)出發(fā),煙雨霏霏來到兩國邊界處 的峽谷溪流旁,一座大橋連接兩國,海關工作人員尚未進入工作狀態(tài),計算機系統(tǒng)亦短暫罷工,看來好事多磨……</p><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位于南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羅斯,東南和南部分別與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相鄰,西南與土耳其接壤,西鄰黑海。海岸線長309千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宜人,森林與雪山,山川與河流交織,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藝術人文,葡萄美酒與自然風光無限的國度。</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世紀,在現(xiàn)格魯吉亞境內(nèi)建立了奴隸制的科爾希達王國,公元6世紀起基本形成格魯吉亞族。19世紀初被沙皇俄國兼并,于1936年12月5日正式成為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獨立……</p><p class="ql-block"> 一次短暫旅行,感觸頗深,行走于格魯吉亞,感覺風景如畫,日子如詩,靈魂有寄托……</p> <p class="ql-block"> 安娜麗婭城堡坐落于半山腰,俯瞰一灣寶石藍般的湖水,綠蔭蔥蔥中彰顯古老與厚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成為國家文化標簽</span>。</p><p class="ql-block"> 城堡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13世紀Aragvi王朝時領主的城堡,兼軍事要塞,直到19世紀依然是城堡要塞,</span>距今800多年歷史,曾見證過腥風血雨。古堡現(xiàn)存一座教堂,圍墻以及觀察樓等,采用巖石砌筑。外墻上的臺階相當窄,約一人寬,而且路面十分不平整,需手扶墻壁一步步往上走,個別地方恐需要手腳并用。</p> <p class="ql-block"> 城堡的教堂在維修中沒有對外開放,似乎沒有影響虔誠的信徒到此膜拜,與貼近厚重的教堂墻壁的傾訴?;蛟S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或許到此一訴可放下心底的糾結,得到上帝的寬恕而解脫……</p> <p class="ql-block"> 游覽中遠遠望去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娃,雖然院內(nèi)殘垣斷壁,陡坡路不太好走,可母親邊走邊說著什么,娃緊緊牽著媽媽的大手。來到轉(zhuǎn)角處,只見娃放下礦泉水瓶子,緊盯手機屏幕,神情專注地給媽媽拍照。看到這一幕,不由自主記錄下這美妙的瞬間,一抹紅色的上衣,小小的身姿與高大石墻,古老的建筑形成強烈的對比,是精神的延續(xù),是時空的穿越,更是希望的未來……</p> <p class="ql-block">格魯吉亞被廣泛認為是世界葡萄酒的發(fā)源地,考古證據(jù)表明其葡萄種植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000-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在舒拉維爾山和加達奇里利戈拉遺址發(fā)現(xiàn)的葡萄籽及陶器碎片,證實了早期人工栽培葡萄和釀酒活動的存在。青銅器時代的遺跡進一步揭示了釀酒葡萄與鮮食葡萄品種的并存?!捌咸丫啤边@一名詞出自格魯吉亞語,后被譯成多種文字如:拉丁、英、德、法、俄文……</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今日格魯吉亞的葡萄品種已達500多種,其中釀酒者有29種,采收,挑選,釀造與窖藏是人們生活與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亦是生活中最有意義、最重要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到格魯吉亞旅游,逛酒莊是必須的項目之一,跨過邊境直奔<span style="font-size:18px;">離首都第比利斯70公里泰拉維市</span>赫季州海列巴酒莊。酒莊坐落于美麗的阿拉扎尼河谷,一路風景如畫,綠色的原野,村落點綴,一望無際的葡萄園。這里盛產(chǎn)格魯吉亞最好的葡萄酒,卡赫季的美景與美酒皆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酒莊坐落于一片花園式建筑中,廣場上圍繞葡萄酒的文化雕塑與花壇,不遠處林間擺放著巨大的粗陶酒壇子。走進隧道般,古老,恒溫的酒窖,分別品嘗了四種不同口味的美酒,歡聲笑語中滿口留香……</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亦是農(nóng)耕為主導的國家,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葡萄種植為主。牧業(yè)有牛羊,制品為牛羊肉、奶制品、禽蛋、各種蔬菜和水果等。主食為牛奶,面包及肉類,輔以菠菜、水果、禽類。傳統(tǒng)菜肴有以火雞為主料的“薩齊維”、“水煮包子”、木柴燒成炭后烤制而成的烤肉、加奶酪餡烘烤的大餅——哈恰布里??局评苯贰⑶炎?,還有奶酪……</p><p class="ql-block"> 幾天來的旅行,記憶猶新是在葡萄酒莊園附近一頓午餐,奶酪餡烤餅,如匹薩類似,遠遠就聞到一股濃郁的奶香,烤餅表皮金黃焦脆,餡料是咸奶酪,一口吃食餅脆,夾雜略帶苦咸的奶香,輔以紅葡萄酒……</p><p class="ql-block">《奶酪披薩吟》 </p><p class="ql-block">爐火炙馕香, 巖鹽灑赤陽。 </p><p class="ql-block">奶醇融麥浪, 肉嫩佐格邦。</p> <p class="ql-block"> 西格納吉是格魯吉亞的小鎮(zhèn),人口2,300人。距離第比利斯113公里,海拔高度790米,年平均降雨量602至950毫米,非常適合葡萄種植與畜牧業(yè)。因此,西格納吉地區(qū)是人類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地方,隨處可見葡萄種植園和葡萄酒莊……</p><p class="ql-block"> 西格納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后半葉,當時的國王伊拉克利亞下令筑城,同時也修筑了防御工事,現(xiàn)今依然保存下來了大部分古城墻和23個塔樓……</p> <p class="ql-block"> 葡萄酒冰淇淋乃小鎮(zhèn)的特色美食,玫瑰色的紅酒淋灑在白色冰淇淋上,再點綴一顆脫了皮的葡萄,如此誘人,哪有不點的道理。小店女主人一絲不茍,仿佛賣的不是商品,而是藝術珍品。小店露臺直面山谷,一邊品嘗,一邊欣賞遠處的教堂,城堡以及隱隱約約的原野。夕陽映照,近處是錯落有致的紅瓦磚房,與遠處的山巒構成一幅幅色彩靚麗的風景油畫……</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的西部為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海拔490~610米地帶,氣候溫潤,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土地肥沃,適合種植業(yè)與畜牧業(yè)。一路上車行于丘陵地帶,窗外是嫩綠覆蓋的山谷,牛羊,山腳是村落人家……</p><p class="ql-block"> 大巴車一路奔馳,目的地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離第比利斯市20分鐘路程的</span>姆茨赫塔,這里曾經(jīng)是古代卡特里王國的首都。位于庫拉河流的右岸,姆茨赫塔古城于1994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遠遠眺望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姆茨赫塔古城建立于格魯吉亞王朝銅器時代,處于古代貿(mào)易之路的交叉口,并在兩條河流的匯合處。這座古城曾是格魯吉亞王朝的首都,直到5世紀,格魯吉亞王朝遷都第比利斯。作為宗教中心,姆茨赫塔古城沿襲了11世紀教堂圓屋頂和十字形平面的建筑風格。姆茨赫塔古城是中世紀教會建筑的經(jīng)典范例,并且是格魯吉亞王朝精美藝術和文化的見證,在格魯吉亞王朝文化藝術進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古城是中世紀高加索地區(qū)宗教建筑的杰出典范。據(jù)考釋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00年,與格魯吉亞文字和基督教會的起源息息相關,今日國家博物館內(nèi)收藏著金、銀、銅等各種手工藝作品均出自此地,因為它們代表外高加索地區(qū)最古老的文明之源……</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卡茲別克鎮(zhèn)旁山頂?shù)氖ト唤烫秒[秘而莊嚴屹立在海拔2170米的險峻山頂之巔,被譽為“世界上離上帝最近的教堂”,茫茫雪山中孤立著一座與世隔絕的教堂,然后心之向往。多次在書本及攝影專輯中見過,非常期待親身去感受上帝的雪域孤獨,去聆聽風雪交織的圣音,去贊美造物主神奇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汽車繼續(xù)前行,走過一段擁擠的公路,一邊是長長的卡車隊伍,等待出關。另一邊是中國鐵建公司開挖隧道工地,忙碌的工程車輛進進出出,估計不遠的將來路會因隧道而便捷了,不再如此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景色更美了,雪山,斯特潘茨明達村落,以及仰慕已久的圣三一教堂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 當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云霧裊裊,峽谷與高山交替,背陰處不時有尚未融化的積雪,白云似凝固的玉帶懸掛于山麓,美麗動人。山路彎彎曲曲,有避險護坡和支撐回廊,為朝圣者提供庇護……</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行路難尤其是雪天,路面結冰,翻山越嶺更加不易。今日正值盛夏時節(jié),雪已融化,僅僅在山頂殘雪尚存,山腳遠眺圣殿背靠山麓,面朝峽谷,翠綠的山坡上牛啊悠閑自在,圣殿屹立于云端……</p><p class="ql-block">《游什哈拉山》 </p><p class="ql-block">雪冠嵯峨破碧穹,花燃絕壁幻霞紅。 </p><p class="ql-block">玉云纏嶺千尋帶,銀澗鳴雷萬古風。 </p><p class="ql-block">欲踏仙蹤迷蝶徑,忽聞梵唄出松叢。 </p><p class="ql-block">山靈解贈清涼意,一掬寒泉照影空。 </p> <p class="ql-block"> 非常幸運走出教堂,卡茲別克雪山漸漸露出真容,自然就是如此神奇令人心動。時間已是傍晚時分,短暫停留打卡之后,繼續(xù)前往雪山小鎮(zhèn)梅斯蒂亞。小鎮(zhèn)位于烏什<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雪山腳下,古老的村莊位于鎮(zhèn)上恩古里河的北岸。因冬季獨特滑雪資源</span>享譽世界,又因崇山峻嶺的屏障,交通不便而被稱為格魯吉亞的“高加索秘境”,更加的迷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一夜無語,晨昏中被一陣犬吠喚醒,走出酒店迷人的雪景,寂靜的小鎮(zhèn)四周籠罩著一層薄薄,神秘的面紗……</p> <p class="ql-block"> 置身其中方能感受<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戶外愛好者從四面八方涌來的真正意義。此時正值夏季,薄霧漫漫飄忽升騰,山花爛漫,遠處翠綠的山崗上坐落一座白墻紅頂?shù)慕烫?,以相機為筆,大地山川為色彩,以教堂為主題,自成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span></p><p class="ql-block">《雪山木屋吟》 </p><p class="ql-block">雪嶺懸空凈, 云冠覆皚皚。 </p><p class="ql-block">野花繞柴門, 圣火煮冰瑩。</p> <p class="ql-block"> 梅斯蒂亞因雪山,教堂而享譽世界,梅斯蒂亞更因Mikhail Khergiani(1932-1969)格魯吉亞最著名的登山家而驕傲。斯人雖逝,但史詩般的過去與雪山共存,后人敬仰……</p><p class="ql-block"> 他是格魯吉亞的驕傲,不幸于1969年再次攀登多洛米蒂山脈時英雄謝幕……如今在梅斯蒂亞小鎮(zhèn),<span style="font-size:18px;">Mikhail Khergiani的故居</span>建立了事跡博物館,世人銘記……</p> <p class="ql-block"> 離開雪山小鎮(zhèn)來到考古之城—哥里石頭城 ,位于庫拉河畔的這座城池,是先民以巖石洞穴為家,沿整個山巒開鑿而成的聚落群??脊虐l(fā)現(xiàn)距今有1800年了,1000年前此地為格魯吉亞的政治文化重鎮(zhèn)之一。尤其是公元700年時,阿拉伯人侵占第比利斯后,成了格魯吉亞王室的避難地,分布有宮殿,教堂,修道院。后來,自12世紀格魯吉亞首都遷走,加上13世紀蒙古人的入侵,此地徹底廢棄了……</p> <p class="ql-block"> 空空如也的洞穴,殘垣斷壁的劇場,可遙想當年此地居住人口近兩萬人,必定繁花似錦。走進山頂上一座教堂,香煙裊裊,燈火延續(xù),依然是格魯吉亞人最歡喜,淳樸的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 裸露的砂巖,留下歲月磨蝕之跡,再加上今日狂風呼呼,難以攀爬。遠遠望去恰遇一對年輕人,在巖石上相互攙扶著,激動萬分……</p> <p class="ql-block"> 羨慕當下的年輕人,早早攜手同行,在旅行中加深情感,由戀人走著走著牽手成為愛人,再走著走著攙扶成為老伴,歲月不饒人……</p><p class="ql-block"> 雖然與她們彼此不認識,然在此偶遇也是緣分,更被她們的精神,勇氣所感動,特地給她倆拍一組照片,并贈予她們。與石窟同在,有日月為證,祝福她們有情人終成眷屬……</p><p class="ql-block"> 站在哥里石頭城,透過鏡頭遠處的格魯吉亞村莊近在咫尺,彷佛到了國內(nèi)西北邊陲的農(nóng)莊,夕陽映照下,一群羊群留下長長的影子,滄海桑田,日子悠悠……</p> <p class="ql-block"> 塞凡湖,有著"高加索的明鏡"的美譽,湖面倒映著藍天白云與雪峰,像是剪下的一片藍天,覆蓋于群山間。湖水寶石般碧藍,湖邊沙灘雪白,樹葉金黃,這一切大約在冬季。然此時此刻卻是盛夏時節(jié),有遠山淡影,有碧水藍天,有海鷗翱翔……</p><p class="ql-block"> 拾級而上塞凡納旺克修道院屹立于小島之巔,厚重的石墻,紅瓦屋脊上十字架直抵云間。修道院建于874 年,屢遭毀壞,20世紀得到了部分修復。今隨水位下降,更彰顯出古樸典雅與圣神……</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文獻中,"塞凡湖"通常被稱為海,因為那時這片水域足足有1,360 平方公里?,F(xiàn)在有28條河流注入其中,只有一條河從中流出阿拉斯河的支流赫拉茲丹河……</p><p class="ql-block"> 從湖畔到修道院建筑群,需要爬兩百多級臺階,一路有售賣紀念品的小店,如各色礦石,小首飾,還有水彩風景畫。教堂周圍的兩座遺存寺廟都是用火山石建造的,因此一直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這條湛藍的淡水湖真的是迷人極了,湖邊的沿海地形也是多種多樣,覆蓋著森林、白色的石崖、高山草原和野生鵝卵石海灘。周邊地區(qū)是1978年建設的國家公園保護區(qū)。這片最干凈的水域是小龍蝦和當?shù)佤~類的家園,包括二須鲃和鱒魚。一群海鷗在此生息,遨游天際。苔原天鵝和其他候鳥在遷徙期間也會在湖邊停留……</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是格魯吉亞的首都,圣三一主教座堂位于Mtkvari河左岸伊利亞山上,建于1995-2004年。在城市的各個地方,基本都能看到這座教堂。教堂東北角有馬賽克圣母像,東南角有十字架和手抄本《圣經(jīng)》展柜,西北角還有云母耶路撒冷圣城模型等。在大教堂西北角墻外,還保留有一小片亞美尼亞先賢祠Pantheon墓地,長眠于此的文藝、政治界名人……</p> <p class="ql-block"> 基督教最初的那幾個世紀,圣像一直被用于祈禱。宗教的歷史證明了在開始之初就東正教對圣像的重要性就有了很清楚的認識,并且一直延續(xù)著,這種認識源自圣子-上帝和耶穌基督之間的教義……</p> <p class="ql-block"> 早晨隨團步入教堂,高大的空間豁然開朗,潔白無瑕的墻壁,鑲嵌著一幅幅精美傳神的壁畫。穹頂之下,神職人員手持蓋傘引領主教一路前行,主教手持圣經(jīng)站上講臺,宣讀經(jīng)文,信徒默默祈禱……</p> <p class="ql-block"> 老城區(qū)非常適合閑庭信步,處處帶著濃濃的歷史感,左岸藝術區(qū)的網(wǎng)紅咖啡館是年輕人的最愛,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打卡的木偶鐘樓。新城區(qū)在老城外面,依山傍水,來到雕塑,噴泉廣場,在街邊酒吧店繼續(xù)品嘗美味冰淇淋,兼顧休息……</p><p class="ql-block"> 傍晚時分,通過廣場地下通道來到議會大廈,遠遠望去只見奔波的攝影師正在狂拍,處于好奇發(fā)現(xiàn)議會大廈前有幾位扯不同標語的人群,不知何意,警察只在廣場上溜達,也不干涉……</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雖是斯大林的故鄉(xiāng),可斯大林追隨主義,信仰無神論。在前蘇聯(lián)大家庭里,格魯吉亞人似乎并沒有感受到多少溫暖,但在需要時卻一如反顧地走向反法西斯戰(zhàn)場,為此獻出三十多萬生命。今天的格魯吉亞建有斯大林紀念館,保留了一棟其木格楞小屋,還有幾位忠實的老人在守護著斯大林早期秘密活動的印刷廠供游人參觀……</p><p class="ql-block"> 時光如梭,走過今一個世紀,如今的格魯吉亞已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成為高加索地區(qū)美麗富饒的國度,續(xù)寫著文明的未來……</p><p class="ql-block">《雨后行》</p><p class="ql-block">夜雨初收曉色清,格邦山麓踏莎行。</p><p class="ql-block">云蒸遠岫千層白,風送幽林萬籟聲。</p><p class="ql-block">野卉凝珠香欲滴,新泉漱石韻尤錚。</p><p class="ql-block">此身疑在蓬壺境,漫把詩情畫里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