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說山西好風光,</p><p class="ql-block">地肥水美五谷香。</p><p class="ql-block">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p><p class="ql-block">站在那高處望上一望,</p><p class="ql-block">你看那汾河的水呀</p><p class="ql-block">嘩啦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p><p class="ql-block">杏花村里開杏花……</p><p class="ql-block"> 自上個世紀未開始接觸山西后,二十余年的時間里,我曾多次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一次次地行走在三晉大地上,每一次皆是稇載而歸。多年的左右采獲、俯拾仰取,手中的圖片資料自然多了起來,于是,把這些零碎的影像編輯成集,便成為我閑睱之時的一大功課 。一番功夫下,陸陸續(xù)續(xù)的編撰了“回望老牛灣” 、“天下大同”、“晉中古城”等多篇專題集。這些專題集,雖說也能展示岀山西的美麗與神奇,但終究是略見一斑,而難見其全貌。因此,為更全方位的展現(xiàn)岀山西那古老而厚重,淵博而秀麗的人文歷史與大美河山,將這些零散題集歸并在一起成總集篇,是展現(xiàn)大美山西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總結(jié)。</p><p class="ql-block"> 大美山西的匯編版,對我來說是一種回憶,可以在閑暇之余時回顧一下那曾經(jīng)行走在三晉大地時的美好時光;對朋友來說一種推介,詳細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物產(chǎn),希望能對群里的朋友們,特別是愛好山西旅游的朋友有所幫助。</p> <p class="ql-block"> 山西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源遠流長歷史,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使得境內(nèi)歷史遺跡、人文景觀滿目盡收。其中的人文景觀更是多不勝數(shù),在山西,除了游覽這里的名山大川之外,眾多歷史古跡與人文景觀也是非常值得游覽的。晉北的大同古城與云岡石窟,晉中的平遙古城與晉商院落群,晉南皇城相府與洪洞大槐樹的根祖文化等,它們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淀與秀麗景色令人十分地向往。</p><p class="ql-block"> 山西既有古代遺址,又有眾多的革命史跡,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只有走進山西,才能真真地了解這片神奇的天地。</p> 名勝古跡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恒山懸空寺:</i>位于山西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而得名。建成于北魏后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p> <p class="ql-block"> 懸空寺的建筑構(gòu)思精巧,結(jié)構(gòu)奇特壯觀。建筑懸梁下面以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層以壁間中插木梁為基,梁柱上下一體,樓閣間設有棧道相連。↓</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云岡石窟:</i>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p> <h3> 云岡石窟第20窟是云岡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是依照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大佛全身比例適稱,造型手法簡練概括,他寬闊的身軀給人以穩(wěn)健之感,他所具有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精神風貌,為這一時期佛像雕刻的杰出代表。他不僅是云岡石刻中的杰作,即在全國來說,也是佛像藝術(shù)中的精品。↓</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五臺山:</i>位于山西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部。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chǎn),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睹街尽份d:“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蔽迮_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lt;/p> <h3> 五臺山眾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nèi)臺懷鎮(zhèn)。這里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圣景圣跡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lt;/h3> <p class="ql-block"> 菩薩頂,位于五臺山顯通寺北側(cè)靈鷲峰上,金碧輝煌,絢麗多彩,具有皇宮特色,是五臺山最大的喇嘛寺院。↓</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晉祠:</i>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nèi)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色?!?lt;/p> <h3> 晉祠其中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難老泉被譽為“晉祠三絕”。↓</h3> <h3> 木雕盤龍,晉祠古建三絕之二。木雕盤龍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雖已近千年,鱗甲須髯?!?lt;/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華嚴寺:</i>位于山西大同市平城區(qū)下寺坡街459號,始建于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jù)佛教經(jīng)典《華嚴經(jīng)》而命名,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也是中國現(xiàn)存三大遼代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在華嚴寺內(nèi)北隅,是現(xiàn)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遼,保大之亂(1122年)毀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舊址重建?!?lt;/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寶塔,是根據(jù)《遼史·地理志》上的記載恢復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為三層四檐純木榫卯結(jié)構(gòu),均按遼金時期建筑手法營造。塔內(nèi)分層供奉著香檀木雕刻的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交腳菩薩像?!?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普救寺:</i>位于山西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fā)生在普救寺內(nèi)?!?lt;/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西軸線上,屹立著一座古樸典雅的方形密檐式的磚塔,原名舍利塔,因西廂記里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fā)生在塔下,故俗稱“鶯鶯塔” 。↓</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后土廟:</i>又稱萬榮后土祠,位于山西運城市萬榮縣榮河鎮(zhèn)廟前村北處,西、北兩面緊臨黃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勢開闊,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祭祀女媧的神廟。↓</p> <p class="ql-block"> 后土祠始建于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6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確立為國家祀典場所,歷代帝王如漢宣帝、唐玄宗、宋真宗等共24次親臨祭祀?!?lt;/p> <p class="ql-block"> 秋風樓:位于后土祠正殿后方,因樓上藏漢武帝劉徹《秋風辭》碑而得名。樓身高達32.6米,主體為三層十字歇山頂結(jié)構(gòu),斗拱密布,造型古樸莊重。下部臺基高聳,周圍環(huán)繞磚砌花欄,一二層四面各凸出龜須座一間,上筑瓦頂;二、三層廊下設置斗拱或平座,憑欄可遠眺黃河?!?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鸛雀樓:</i>又名鸛鵲樓,位于山西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zhèn),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一首《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笔蛊涿麚P天下聲播四海,為黃河流域的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鸛雀樓采用“重檐歇山頂”結(jié)構(gòu),屋頂覆蓋黃色琉璃瓦,檐角懸掛銅鈴,風吹過時叮當作響,仿佛穿越回盛唐時期。↓</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應縣木塔:</i>位于山西朔州市應縣佛宮寺內(nèi),始建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gòu)塔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 木塔在歷經(jīng)近千年的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炮擊的重創(chuàng)后,至今仍巍峨聳立沒有倒塌。究其原因,其本身精巧的結(jié)構(gòu)體系、以及古代工匠對建筑材料的精心選擇十分關鍵?!?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九龍壁:</i>大同九龍壁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琉璃九龍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市區(qū)內(nèi)。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長45.5米、高8米,由426塊五彩琉璃構(gòu)件拼砌而成,壁面雕刻九條巨龍,工藝精湛,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lt;/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龍壁坐南朝北,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黃、綠、藍、紫、黑、白等色琉璃構(gòu)件拼砌而成?!?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黃河鐵牛:</i>又稱開元鐵牛,位于山西永濟市蒲津渡,是唐代鑄造的鎮(zhèn)河神獸,用于穩(wěn)固蒲津浮橋以維系秦晉交通。該鐵牛鑄造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每尊重約55.75噸,牛尾設橫鐵軸用于連接浮橋索鏈。 ?鐵牛原置于蒲州城西門外黃河兩岸,元末浮橋廢棄后逐漸被泥沙掩埋。1989年,當?shù)赝ㄟ^考古發(fā)掘重新發(fā)現(xiàn)這四尊鐵牛,現(xiàn)存于蒲津渡遺址附近。 ?↓</p> <p class="ql-block"> 每頭牛旁邊均有一人作牽引狀,四牛四人形態(tài)、表情各異,均達到了藝術(shù)與技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p> 古城古堡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大同古城:</i>大同古城位于山西大同市平城區(qū),北至操場城東西街、南至南關東西街和新勝東街、東至御河南北路、西至新建南北路,面積約為327公頃。古城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同古城墻始建?!?lt;/p> <p class="ql-block"> 古城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之說:街巷以十字大街為骨架,東西大街為橫軸,南北大街為縱軸,形成古城主干道體系;四隅內(nèi)由小型街道十字相交叉,又呈現(xiàn)出較大規(guī)模的“坊”,形成古城次干道體系?!?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平遙古城:</i>平遙古城位于山西晉中市平遙縣。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qū)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榆次老城:</i>位于山西晉中市榆次區(qū),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舊址上修筑進來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按照中國傳統(tǒng)規(guī)劃思想和建筑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jié)晶?!?lt;/p> <p class="ql-block"> 徜徉于老城間,古之思、民之魂、歷史的滄桑、民族的歸宿,各種情感油然而生?!?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郭峪古城:</i>位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郭峪村,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堡式村落之一。古城始建于唐代,現(xiàn)存城墻長1400米、高12米,墻內(nèi)設三層共628眼藏兵洞,兼具居住與軍事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 城內(nèi)目前保留明清民居40院1100間,包括陳氏12宅、王家13院等典型明代建筑群。豫樓底層墻厚2米,設有石碾、石磨等生活設施,并通過暗道與城外相連?!?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湘峪古堡:</i>位于山西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zhèn)湘峪村,是一座明代古堡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歷時20年建成,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 ?湘峪村的最大特色是原汁原味,整個村莊是一個完整的城堡式建筑,被譽為“中國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lt;/p> <p class="ql-block"> 古堡整體布局為“三橫九縱”棋盤式街巷格局,現(xiàn)存40余座明清古建筑,包括民居、廟宇、藏兵洞等防御設施。↓</p> 名人故居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皇城相府:</i>位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jīng)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nèi)城、外城、紫蕓阡等部分組成?!?lt;/p> <p class="ql-block"> 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閻錫山故居:</i>位于山西忻州市定襄縣的河邊村,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整個建筑群坐東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800余間房屋。舊居分為上下兩院,前后為東西花園。東花園的建筑以中國傳統(tǒng)的晚清宮殿式建筑為主,大門為古牌樓式,三院的宮殿式大樓高大宏偉,登樓可遠眺全村景致。閻錫山舊居是民國初年仿古建筑中的杰作,極具歷史價值?!?lt;/p> <h3> 閻錫山故居現(xiàn)為河邊民俗博物館,展室的陳列,相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交叉關聯(lián),生動地反映了晉北清末民初獨特的民俗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shù)。↓</h3> 晉商大院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王家大院:</i>位于山西晉中市靈石縣靜升村北端黃土丘上。院落座北面南,居高臨下,面對靜升村,視野開闊。王家大院建筑規(guī)模宏大,現(xiàn)在向游人開放的有高家崖(東大院)、紅門堡(西大院)、孝義祠三部分,總面積達45000平方米左右,相當于祁縣喬家大院的4倍。王家大院不僅是一組民居建筑群,而且還是一座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藝術(shù)博物館?!?lt;/p> <p class="ql-block"> 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是晉中民居中的一處奇葩?!?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喬家大院:</i>位于山西晉中市祁縣喬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nèi)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余米的全封閉青磚墻,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格的古宅?!?lt;/p> <h3> 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lt;/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李家大院:</i>位于山西運城市萬榮縣閆景村,是清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間,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lt;/p> <p class="ql-block"> 大院整體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山西四合院,同時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因李子用曾留學英國,部分院落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匯、中西合璧、三晉無匹的晉商大院,濃縮著漢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常家莊園:</i>位于山西晉中市榆次區(qū)東陽鎮(zhèn)車輞村。常家莊園始建于明末清初,經(jīng)200余年擴建,現(xiàn)存規(guī)模約60萬平方米,含4000余間房屋、50余座樓房及13處園林,是清代晉商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以“喬家一個院,常家兩條街”著稱。??是規(guī)模最大的晉商大院,也是中國最大的莊園式建筑群?!?lt;/p> <p class="ql-block"> 莊園嚴格遵循中國四合院建筑規(guī)則,內(nèi)外兩進院落,中間夾閣樓分隔,中軸線布局,左右對稱,除主院外都帶有偏院,有嚴格的上下偏正之分,明顯地體現(xiàn)了儒家等級森嚴的秩序。↓</p> 古村古鎮(zhèn)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磧口鎮(zhèn):</i>磧口位于山西呂梁市臨縣城南48公里的處的黃河邊,因黃河第二大磧——大同磧得名。磧口從清代乾隆年間興起,此后200余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貿(mào)重鎮(zhèn)。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青定頭,南峪口,拴起騾子跑磧口”之說,可見當年的繁華。正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lt;/p> <h3> 在明清至民國年間,磧口憑黃河水運一躍成為我國北方著名商貿(mào)重鎮(zhèn),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之美譽。↓</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西灣村:</i>位于磧口鎮(zhèn)一公里左右,臨河而建,村中古宅院在河邊的山坡上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古宅精致華美,造工考究。這處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依靠黃河船運發(fā)跡的陳氏家族歷經(jīng)明末到民國300年歷史逐步修建而成的,現(xiàn)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處院落,院院相通、戶戶相連,樓房院墻不拘一格,樣式多變,不同地勢隨行程序、錯落有致,與周邊環(huán)境十分和諧,這里的一磚一石一木都洋溢著濃濃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lt;/p> <p class="ql-block"> 村落的主體部分建在兩座石山中間,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層層疊疊,空間和平面布局豐富多彩,給人以和諧秀美、渾然天成之感。↓</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老牛灣村:</i>位于山西忻州市偏關縣老牛灣鎮(zhèn),地處黃河與長城交匯處,素有"黃河入晉第一村"之稱。村子建在峽谷懸崖之上,始建于明成化三年,是一個古老的村落,這里每一處窯洞都有著幾百年的歷史,滄桑的窯洞群形象的勾勒出了古時老牛灣人生活場景?!?lt;/p> <p class="ql-block"> 村內(nèi)保留完整的石頭建筑群,包括石碾、石磨、石倉等生活設施,展現(xiàn)了明代軍事駐防與黃河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王化溝村:</i>位于山西忻州市寧武縣涔山鄉(xiāng)境內(nèi),是一個自然行政村。村落建在蘆芽山風景區(qū)內(nèi)的懸崖峭壁上,海拔約2300米。其背倚懸崖、面臨深淵,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恰如空中樓閣,又似天上人家,被稱為“懸空村”?!?lt;/p> <p class="ql-block"> 王化溝村的房屋以石木為主結(jié)構(gòu),依崖就勢、高低錯落、坐北向南、避風向陽。整個村子呈東西走向分布在全長約1華里的懸崖上?!?lt;/p> <p class="ql-block"> 各家的房門前只有一條走廊,各家走廊之外多用木料橫豎組合,成為懸在空中的“天街”。↓</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虹霓村:</i>位于山西長治平順縣東南部虹梯關鄉(xiāng),地處虹梯關大峽谷核心區(qū)域,三面環(huán)山,背山面水。因夏季瀑布水霧形成彩虹得名“虹霓”。該村以懸崖建筑、瀑布景觀和歷史文化著稱。該村始建于五代后唐時期(932年),現(xiàn)存明惠大師塔等國家級文物,2019年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lt;/p> <p class="ql-block"> 村子建于懸崖之上,村口虹霓飛瀑飛流直下,蔚為壯觀,而瀑布之下便是深邃的虹霓峽?!?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塔爾坡村:</i>位于山西臨汾市鄉(xiāng)寧縣云丘山山中,此村落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村里共有二十多個院落,依山而建,有穴居土窯洞、碹拱石窯洞、石木結(jié)構(gòu)的瓦房,是現(xiàn)存古民居的活化石,這一切都見證著古村的悠久歷史,是研究古代歷史和建筑的活化石?!?lt;/p> <h3> 古村的村民在村前的山溝與山梁、山坡間因地制宜進行耕作。村子內(nèi)外和村下神仙峪內(nèi)遍植古樹,塔爾坡古村落一年四季掩映在古樹密林之中,構(gòu)成了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lt;/h3> 紅色印跡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大寨:</i>位于山西晉中市昔陽縣東南部。上個世紀的“農(nóng)業(yè)學大寨”讓大寨名徹天下,今天的大寨已經(jīng)改造成為一個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人造森林郁郁蔥蔥,大寨村街道干凈,清潔,當?shù)厝藷崆楹每?,是一個成熟的農(nóng)業(yè)旅游區(qū)。↓</p> <p class="ql-block"> 永貴大叔居住的窯洞式小屋,屋外是用來會見前來參觀的世界各國政要的小客廳?!?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i>位于山西呂梁市臨縣林家坪鎮(zhèn)的南圪垛村西北部,東倚呂梁山脈,西臨滾滾黃河,是當時晉綏邊區(qū)四大重鎮(zhèn)之一,也是山西通往陜甘寧的要沖之一。舊址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一進院西南辟磚砌拱券方形門洞,單坡硬山頂,檐下斗拱一攢,雕花雀替。↓</p> <h3> 正房磚拱券窯洞五孔,前檐插廊,東廂房磚拱券窯洞三孔,前沿挑檐。↓</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平型關遺址:</i>位于山西大同市繁峙縣與靈丘縣交界處,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歷稱瓶形寨、瓶形鎮(zhèn)、平型嶺關、平型關。明朝建內(nèi)長城時修建關口及關堡建筑,為雁門十八隘之一。因1937年在此發(fā)生的平型關大捷而聞名?!?lt;/p> <p class="ql-block"> 平型關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zhàn)區(qū)的友軍作戰(zhàn),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fā)揮近戰(zhàn)和山地戰(zhàn)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zhàn),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zhàn)大捷。 ↓</p> 城垣關隘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娘子關:</i>娘子關位于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現(xiàn)存關城筑建于明代時期,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匾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p> <h3> 娘子關不僅僅是一個古關隘,還是一處集人文與自然為一體的觀光勝地,現(xiàn)今依舊保留著平臺城堡和關門?!?lt;/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偏頭關:</i>位于山西忻州市偏關縣黃河邊,偏頭關是明代長城外三關之一,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東仰西伏的地勢得名,現(xiàn)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是歷代軍事要塞和重要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 在老牛灣堡緊臨黃河的山崖上,有一座至今保存很好的磚砌空心敵樓。敵樓雄踞崖上,俯視著黃河,為老牛灣著名的風景地標?!?lt;/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古偏關就只留下這么一尊碑碣式的烽燧,孤獨地托舉歷史?!?lt;/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雁門關:</i>雁門關位于山西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lt;/p> <p class="ql-block">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nèi)長城之“外三關”,這里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墻雉諜密集,烽猴遙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i><u> 如果把文化比擬為水,山西就是一個文化湖泊,這湖泊中有清泉流出,這就是發(fā)源于此地的五千年文明。當中原洪水泛濫時,湖泊里注滿了水,當中原洪水消退的無蹤無影時,這個湖泊里仍然積存著水,水的溢岀,帶著融合后的文化流向全國各地,也把文明傳向四方。山西正如它的文化長河一般,無不體現(xiàn)出山的沉穩(wěn),水的凝重。</u></i></p> <h3>圖片:宋老頭</h3><h3>編輯:宋老頭</h3><h3>文字:宋老頭(本篇部分景點介紹摘自網(wǎng)絡,謝謝網(wǎng)絡作者?。?lt;/h3> 謝謝您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