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阜新市海洲露天礦是新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露天煤礦,是"一五"時期156個國家重點項目之一,代表了當(dāng)時中國采煤工業(yè)的最高水平。該礦于1953年7月1日投產(chǎn),2005年因資源枯竭關(guān)閉破產(chǎn),50多年累計采出煤炭2.44億噸,為國家建設(shè)做出重要貢獻。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是首批國家級礦山公園,園區(qū)依托露天礦坑遺存而建,于2009年正式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7月30日下午,懷著對國家工業(yè)遺跡的好奇與敬意,我來到了阜新海洲露天礦國家遺址公園,這里承載著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厚重歷史,有著令人動容的海洲露天礦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海州礦精神紅色主題廣場。廣場面積很大,周邊環(huán)形步道寬闊,主題雕塑、英雄長廊、光輝歷程、輝煌成就、精神永存等部分依次展開。特別是主題雕塑,以“礦山魂·奮斗史”為核心理念,基座沉穩(wěn),氣勢恢宏,用藝術(shù)語言濃縮海洲露天礦開采的奮斗精神與時代印記,既是對礦工群體奉獻的致敬,也是對工業(yè)文明遺產(chǎn)的精神傳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題廣場中央的大型礦山設(shè)備展示區(qū),擺放著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國家工業(yè)遺產(chǎn)的電鎬、推土犁、電機車、蒸汽機車、潛孔鉆機等。站在這些巨大的設(shè)備前,我不禁想象著當(dāng)年它們轟鳴作業(yè)的場景。特別是1952年產(chǎn)的電鎬格外引人注目,它自重180噸,鏟斗容量4立方米,其作業(yè)場景被印在1954年發(fā)行的郵票以及1960年版5元人民幣上,是中國煤炭工業(yè)史上永恒的記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著廣場前行,便來到了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俯瞰,曾經(jīng)亞洲最大的露天礦坑——海州露天礦坑盡收眼底。這個礦坑?xùn)|西長3.9公里、南北寬1.8公里、深約350米 ,面積堪比1.2個西湖、38座故宮 ,最低點海拔-175米,比我國地理最低點的新疆艾丁湖還低16米 。從1953年投產(chǎn)到2005年閉坑破產(chǎn),這里累計開采煤炭2.4億噸,這些煤如果裝進火車,車廂連起來能有長江那么長。如今,站在坑邊,雖然聽不到往日的機器轟鳴聲,但眼前的巨大礦坑,就像一本打開的史書,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次游覽參觀,讓我對我國的工業(yè)發(fā)展歷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海州露天礦國家遺址公園,不僅是一處旅游景點,更是一座精神的豐碑,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不斷奮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