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5月12日,睡到自然醒,8:45下樓吃早餐,9:30坐車開始今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個景點是去參觀圣母瑪麗亞故居。一聽“故居”二字就明白,那是圣母瑪麗亞居住過的房子,對于基督徒們來講,絕對是個非常重要的朝圣圣地。</p><p class="ql-block">?據(jù)說,耶穌在升天之前曾委托約翰(John the Apostle)照顧自己的母親瑪麗亞,耶穌受難后,公元37年,因猶太人受羅馬人迫害,圣母瑪麗亞逃離巴勒斯坦,圣約翰遵守對耶穌的承諾,將瑪麗亞接到了土耳其以弗所附近的塞爾丘克(Selcuk)奉養(yǎng),她一直居住到公元48年去世為止。</p><p class="ql-block">?所以這里是耶穌母親最后的家,圣約翰也是在塞爾丘克完成了著各的《福音書》,并終老于此,在城內(nèi)還能看見恢宏的圣約翰教堂遺址。</p><p class="ql-block">?但是圣母瑪麗亞在塞爾丘克居住的具體地點一直沒有確實,直到十九世紀,一位從來沒有來過塞爾丘克的德國癱瘓修女凱瑟琳,在一次夢中清楚地看見了圣母瑪麗亞和她在塞爾丘克曾經(jīng)居住過的小屋,以及小屋周圍的山川地貌。凱瑟琳隨后用文字復原夢境,仔細描述了小屋,這些文字后來成書,流傳很廣。</p><p class="ql-block">?伊茲密爾大學校長帶領(lǐng)幾位牧師專程來到塞爾丘克,照著凱瑟琳的文字描述,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尋找,終于在群山環(huán)抱,流淌著清澈泉水的一處名叫“夜鶯”的山坡上尋找到了和凱瑟琳夢中看見的完全一模一樣的一間舊屋。</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石頭房是1996年重建的。梵蒂岡的幾代教皇都來此地朝拜祈禱過。</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我非常尊重這個古老的宗教, 能歷時兩千多年,讓占世界人口33%的26億人信奉它,那它肯定具有存在的理由和魅力。</p><p class="ql-block">?在樹木蔥籠,通往小屋的山坡上,矗立一座金碧輝煌的圣母瑪麗亞雕像,她頭戴圣冠,身披長袍,微張雙臂,目光慈祥,充滿著博愛,渾身散發(fā)著救贖眾生之厚意!</p> <p class="ql-block">車隨山路彎彎繞繞來到一塊開闊平地停下,可見四周綠樹成蔭,不遠處一棵大樹下面有一間矮矮的小屋,小屋大門不高、且窄,門口排起了長隊。</p><p class="ql-block">?當我隨游客緩緩從這所房子走過,被它的簡陋和窄小所驚呀,就是一所簡簡單單的石頭房子,里面隔成兩間,陰冷潮濕,沒有陳設(shè),可謂家徒四壁,差不多就是個洞穴,前面一間像個過廊,后間的半圓形殿上放置著圣母瑪麗亞塑像,塑像前擺著燃燒的蠟燭,一邊是廚房,另一邊是臥室。</p> <p class="ql-block">遺憾里面不允許拍照和錄像!</p> <p class="ql-block">房子外面的石墻前,專門設(shè)置畫像平臺,供游人點蠟燭許愿用。不遠處還有一面“許愿墻”,墻上掛滿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的許愿條,他們把心愿、希望寫在布條上,系在繩上,希望圣母能保佑他們,實現(xiàn)他們虔誠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離開圣母瑪麗亞故居,我們來到離這里不遠的土耳其著名以弗所(Ephesus)遺址。該遺址也是我們這次旅行參觀的又一個非常重要景點。</p><p class="ql-block">?以弗所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這里就是古阿爾薩瓦王國(Arzawa)的首都Apasa,與當時赫赫有名的赫梯、邁錫尼、亞述、古巴比倫、米坦尼、埃蘭和埃及新王國等古國并肩前行,互有往來,該遺址的挖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邁錫尼的陶器,以此證明它與邁錫尼的貿(mào)易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00年愛奧尼亞希臘人來此建城,日后成為小亞細亞最繁榮、最富有的希臘城市,也是阿耳忒彌斯的崇拜中心。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Artemis) 就坐落在以弗所的塞爾丘克邊緣。</p><p class="ql-block">?阿耳忒彌斯是誰?她是月亮女神,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與智慧戰(zhàn)爭女神雅典娜和灶神同為古希臘三大處女神,是奧林匹斯山12主神之一,掌管生育和狩獵的大神。這樣的女神住在以弗所,以弗所怎么不會輝煌?</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29年,以弗所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帝國亞細亞行省首都,成為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被譽為“亞細亞第一城”,人口達30多萬,以弗所今天現(xiàn)存的絕大部分古跡都來自羅馬時期。</p><p class="ql-block">?后來耶穌的母親也在以弗所養(yǎng)老壽終,《約翰福音書》和《啟示錄》的作者圣約翰也在此住,寫了《圣經(jīng)新約》一半的圣保羅三次光臨以弗所,還有《新約》中《以弗所書》,這些都讓以弗所的名字響徹天下,成為基督徒們向往的圣城。</p><p class="ql-block">? 羅馬時期以弗所遭遇兩次大地震,此后重建,5世紀,以弗所市民皈依基督教,阿耳忒彌斯神廟被毀。隨著氣候地質(zhì)變化,河川港口淤塞,海岸線后退,以弗所漸漸喪失了港口城市的優(yōu)勢,變成內(nèi)陸城市,加之多次地震的破壞,于公元6世紀左右,以弗所便逐漸沒落,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曾短暫恢復繁榮,最后在15世紀被徹底廢棄,慢慢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p><p class="ql-block">?直到十九世紀后期的一次偶然挖掘,以弗所古城才重靠回到世人的視野中,盡管歷時150年的挖掘考古,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規(guī)模卻還不到古城遺址的三分之一,但是已足夠震驚世界,而且古跡也保存比較完整,有“東方龐貝”之稱。本人去過龐貝,盡管看到的規(guī)模比龐貝要小些,但其建筑之精美,城市之華麗比龐貝更勝一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科普一下古代世界七大奇跡:</p><p class="ql-block">?1. 埃及吉薩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位于埃及吉薩,唯一留存至今的古代奇跡,本人有幸于2019年拜訪且鉆進去過“吉薩金字塔”</p><p class="ql-block">?2.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位于古巴比倫,具體位置存在爭議,但大眾認為在今伊拉克巴格達以南的希拉(Hillah)附近,已毀,并不存在。</p><p class="ql-block">?3. 土耳其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us): 位于古希臘城市以弗所,今土耳其塞爾丘克附近,已被毀壞,只剩一兩根石柱,有幸這次旅行路過。</p><p class="ql-block">?4. 希臘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Statue of Zeus at Olympia): 位于希臘奧林匹亞,是為祭祀宙斯神而建造的,已被毀壞,2017年去雅典旅行時有幸路過。</p><p class="ql-block">?5. 土耳其哈利卡爾那蘇斯的摩索拉斯陵墓(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 位于土耳其哈利卡爾那蘇斯(今土耳其博德魯姆),已被毀壞。</p><p class="ql-block">?6. 希臘羅徳島的太陽神巨像(Colossus of Rhodes): 位于希臘羅德島羅德城,已被毀。2017年本人有幸參觀過其舊址,現(xiàn)在變成兩只鹿雕塑。</p><p class="ql-block">?7. 埃及亞歷山大的燈塔(Lighthouse of Alexandria): 位于埃及亞歷山大港,已被毀壞。本人2019年在埃及旅行時有幸目睹其舊址。</p><p class="ql-block">?七大奇跡中土耳其就占了兩個,可見在古希臘時期,土耳其一帶是非常繁華和重要的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附近的塞爾丘克城鎮(zhèn)的這張照片,從近到遠分別看到的是:阿耳忒彌斯神廟、伊薩貝伊清真寺、奧斯曼帝國城堡。方圓不大的地方卻承載著跨度2500年歷史的厚重,不得不令人感慨。這次我們沒去塞爾丘克鎮(zhèn)參觀,只是開車路過而已,匆匆一別,連圣約翰教堂遺址也錯過。</p> <p class="ql-block">去以弗所遺址有兩個入口:北門和南門,兩門之間距離約一公里多,有名的遺跡都靠近北門。我們是從南門進來的,沿著一條大理石大道往北蜿蜒穿過,從北門出,景點大多在大道兩旁,參觀起來也很方便。</p><p class="ql-block">?進門后看到一處以弗所城池模型,是古羅馬時期的,可見城墻依山而建,規(guī)模宏大,城區(qū)建筑非常醒目,連接大劇院的一條大理石港口大道直通出???,可見藍色海水,可以想像當時這里是怎樣的繁華,是貿(mào)易和文化中心,后來因河川淤積干涸,通海受阻,以弗所逐漸喪失其貿(mào)易大城地位而逐漸衰落。</p> <p class="ql-block">一進景區(qū),視野頓時開闊,映入眼簾的可謂一片狼藉,都是殘垣斷壁,有石柱、石管道,大大小小滿地都是。</p><p class="ql-block">?這些銹色斑斑的石管道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擺在路邊供人參觀,這些空管道鋪設(shè)在地下的水管,用來引進海港的水源。</p><p class="ql-block">?以下我把主要景點或者值得注意的地方用數(shù)字標識出來,以便在亂石叢中找到經(jīng)典之地,好了解其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1. 這是上市集廣場 state Agora, 安哥拉,羅馬語就是市集廣場的意思,估計象我們今天的天安門廣場或紅場,廣場上散落著許多建筑,這些建筑有供娛樂,社交,商貿(mào),政治活動等,是公共集會場所,高高的石柱還整齊地排列著,非常豪華精美,殘垣斷壁中仍不難看出當年的繁華,排場的宏大!</p> <p class="ql-block">2。這個由兩排石柱形成的長方形窄道名為“The Basilia Stoa”,長約160米,修建于公元11年。這種柱廊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建筑藝術(shù)的一個固定主題,常常見于市集廣場旁邊。</p><p class="ql-block">?這種柱廊,一側(cè)封閉可隔成房間,另外一側(cè)通過柱式的柱子支撐,面向廣場開敞,外側(cè)的柱距相對內(nèi)側(cè)減半,外柱用多立克柱式,內(nèi)柱用愛奧尼柱式?,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大理石石柱就是支撐柱廊的柱子,有些上面還刻有希臘文。</p><p class="ql-block">?柱廊建筑在State Agora市集的北面,為來參與公共活動的人提供一個遮陽避雨的地方,同時也是人們社交,商貿(mào)之地。古羅馬的執(zhí)政官常坐在這里處理市民的各種法律糾紛和矛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廊柱的頂端常用公牛頭雕塑來裝飾,公牛是力量的象征,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是柱廊內(nèi)側(cè)的愛奧尼柱的頂端,除了公牛頭,還有渦旋紋,雕刻十分精美。這種裝飾同時用來把拱廊分為三個大廳。</p> <p class="ql-block">3。 Odeon音樂廳,依山而建的半圓形劇場,就在柱廊的背后,有五道門,從柱廊可直通音樂廳,能容納1500人,分兩層,有過道橫穿,縱有階梯通道,方便觀眾尋找自己的座位,這點與現(xiàn)代劇院也非常相似,靠近舞臺的座位是留給重要人物的,座位通常比上面的要寬些。兩側(cè)分別有象張著的嘴巴一樣的入口,是讓遲到的觀眾進來的地方,考慮十分周全。</p><p class="ql-block">?音樂廳修建于公元200年,有些大理石坐凳都是原件,歷兩千多年仍完美,走廊每排石砌都有精美獅頭雕刻裝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4。這是 東體育館(East Gymnasium ),其實是一個集浴場,會議廳,儀式廳,商品店和體育館為一體的建筑群,修建于公元200年。兒童年齡6-16歲包括女孩,都在這里接受體育,音樂,天文和社交技能的學習,相當于今天的學校。由</p> <p class="ql-block">5。 “ The Baths of Varius”,位于柱廊東側(cè),市集北面的一群大理石建筑群。建立于希臘化時期,后在公元200年左右經(jīng)歷多次維修。羅馬人的浴場如他們的競技場一樣普遍、宏偉。羅馬人愛洗澡,浴室文化濃郁,洗澡同時可探討政治、洽談生意,八卦、娛樂。</p><p class="ql-block">?浴室可分為熱水浴室、溫水浴室、蒸汽浴室和冷水浴室,對水溫的控制有超高的技術(shù)含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6。 這是市政廳Pytaneion,始建于公元前300年,羅馬時期又重建,兩根多立克柱和橫楣仍穩(wěn)如磐石般屹立著,昔日的輝煌仍熠熠生光。</p><p class="ql-block">?舉行宗教儀式,接待官員和招待宴會都在市政廳。內(nèi)有集會廳,辦公室,檔案室和招待外國使臣的宴會廳。市政廳的四個角落保存并燃燒著從奧林匹亞山采來的火種,以祭祀火神hestia。</p> <p class="ql-block">7。 是祭司街,由白色大理石拼成,古代祭祀時,由女祭司排成一排進行祭拜儀式,地上的大理石有的扎有凹槽,便于火把柱子插入槽中以供照明。大理石經(jīng)多年的磨礪變得越來越滑溜,走在上面千萬小心,不要摔跤。</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8。 這是蛇杖柱,是古希臘醫(y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象征。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太陽神阿波羅與凡人科洛尼斯(Coronis) 的兒子。蛇杖所在地是當?shù)蒯t(yī)院。</p><p class="ql-block">?蛇杖上的蛇代表著蛻皮和更新,象征著治療和恢復健康的能力。至今許多醫(yī)院的LOGO上都可以看這個圖案。</p> <p class="ql-block"> 9。蛇杖的另一側(cè)有希臘神:愛馬仕(Hermes)浮雕,希臘Hermes是商業(yè)、市場及傳令之神,其速度極快,他是宙斯和邁亞的兒子。他右手握著山羊的一只角,左手拿著他的標志性權(quán)杖:商神杖。</p><p class="ql-block">?世界著名奢侈品品牌愛馬仕跟這位神同名,沒有別的,因為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的名字也是愛馬仕:蒂埃利·愛馬仕(Thierry Hermes)。</p> <p class="ql-block">10。勝利女神Nike的浮雕,她一手拿著象征勝利的橄欖葉編織的桂冠,另一只手握著棕櫚樹枝,雙翼翅膀在背后展開,裙帶飄逸,展現(xiàn)翩翩飛舞的姿態(tài),非常生動逼真!</p> <p class="ql-block">11。這時來到圖密善廣場(Domitian square),這里有座紀念碑,非常醒目,名為Memmius Monument,約于公元100年羅馬皇帝渥大偉時期,由以弗所著名公民memmius出資修建的,以紀念其祖父Sulla于公元前87 率領(lǐng)羅馬軍隊平定以弗所叛軍舉得的偉大勝利。上面建有四個拱門,他父親和祖父的雕像至今還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后來約公元400年,300年后在其西北面建了一座噴泉池。噴泉池由四根科林斯柱裝飾,基座正面雕有四個羅馬皇帝的雕像:Diocletian, Maximian, Constantine Chlorus, and Galerius.</p> <p class="ql-block">12。圖密善神廟(Temple of Domitian)建于公元89 /90年,為羅馬皇帝圖密善修建的。據(jù)說羅馬時代,城市只有獲得“神廟看守者”頭銜并取得紀念性建筑執(zhí)照才有權(quán)為羅馬皇帝建造神廟,圖密善神廟是以弗所拿到的第一個“神廟看守者”(neokoros)頭銜后建造的神廟,在以后的歲月里,以弗所還獲得了三次這樣的頭銜,極其榮耀。</p><p class="ql-block">?圖密善是位很不受歡迎的皇帝,他是羅馬史上最殘暴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間殘酷迫害過基督徒,親手流放圣約翰到Patmos島,公元四世紀,當基督教變成羅馬國教后,這座廟也隨之被廢棄!</p> <p class="ql-block">13。圖拉真噴泉(Trajan Fountain), 建于公元200年,以榮耀羅馬好皇帝,五賢帝之一的圖拉真而立。是以弗所三個最豪華噴泉之一。</p><p class="ql-block">?它有兩個華麗的池子,一個在前,一個在后,上面的池子被科林斯柱圍著,水池中的柱子流下,柱子上矗立著圖拉真的雕像,噴泉地基上銘文:世界在圖拉真大帝的腳下!</p><p class="ql-block">?下面的池子處在圖拉真雕像下面,上面的池子灌滿后流到下面的池子,池子由復合材料柱支撐,市民可在此取水用。</p> <p class="ql-block">14。樸立歐噴泉(Fountain of Pollio),由C. S. Pollio于公元97年以紀念以弗所著名水渠專家,所有噴泉的引水奠基人Sextillius Pollio 而建。以弗所的用水來自郊外40多公里外的河流,樸立歐通過用泥土燒制的陶管將水引入城里,再分送到各個噴泉,而且是免費贈送。</p><p class="ql-block">?半園拱門在圖密善廣場非常醒目,任何角度都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15。赫拉克勒斯大門(Hercules Gate), 這個大門將以弗所分割為上城區(qū)和下城區(qū),處在著名的Curettes 大道上,此門往下走就是居民住的下城區(qū),而且道路變窄;而宗教、政治、文化的中心都在上城區(qū),就是我們剛走過的這些地方。</p><p class="ql-block">?大門原有兩層,每層有6根柱子支撐,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兩根大理石柱只是側(cè)面的兩根,刻有海格立斯神浮雕,座基上銘記該門建于公元二世紀。</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立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英雄,以其非凡的力量和12項偉業(yè)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與涅墨亞巨獅(Nemean Lion)搏斗。涅墨亞巨獅的皮毛是刀槍不入的,海格立斯卻徒手勒死了獅子,足見其力量之強大,不魁為大力士!</p><p class="ql-block">?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大力士身上披著獅皮。其實勝利女神Nike的那快浮雕應(yīng)該來自這個大門的裝飾,挪到圖密善廣場供游客參觀。</p> <p class="ql-block">16。庫里忒斯大街(Curetes Street ),始于赫爾克拉斯大門,止于塞爾瑟斯圖書館,是以弗所當時主要街道之一。兩旁有許多重要的建筑物,如哈德良神廟、塞爾瑟斯圖書館和富人住的豪宅。修建于希臘化時期,后因地震毀壞又重建,地面上的大理石,有些來自地震后建筑物的材料。</p><p class="ql-block">?這條街具有濃厚的宗教神秘色彩,最初起源于6個祭司,后來增加到9位,他們每年會在這里重演阿爾忒彌斯女神出生的故事,再后來又衍生成為女祭司們年度祭祀灶神:赫斯提亞(Hestia)的場所。以弗所永恒的火種保存在以弗所的市政廳大廳的四個角落。</p> <p class="ql-block">17。Hydreion Fountain. 另一個豪華噴泉,原有四根巨柱支撐,雕有四大羅馬皇帝雕像,座基銘名說始建于公元200年。</p> <p class="ql-block">18。在庫里忒斯大街上,山坡上有6所非常豪華的別墅(Terrace Houses) 從公元100年至700年一直有人住。后來因海港淤泥堆積,加上阿拉伯人的掠奪,逐漸廢棄被泥土淹沒。1960年才開始發(fā)掘至今,山頂上看到的有帳蓬的地方就是挖掘現(xiàn)場,可惜我們沒有上去看,據(jù)說每所房子都裝修得非常豪華精致,可以看見黑白相間的馬賽克大理石地面,華麗的噴泉,美妙絕倫的壁畫,大廳由科林斯柱支撐,神龕用5世紀的玻璃馬賽克描繪酒神。</p><p class="ql-block">?不過,就在街邊也能看到一些裝飾精美的馬賽克地面,顏色至今還鮮亮。</p> <p class="ql-block">19。哈德良神廟(Temple of Hadrian), 這是為羅馬五大賢帝之一的哈徳良皇帝建的廟??梢哉f是庫里忒斯大街上保存最完整,最漂亮的建筑之一。于公元200年初為慶祝哈德良由雅典來到以弗所訪問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該廟的前部分的設(shè)計給人以非常優(yōu)雅的感覺,其正面由四根華麗的科林斯柱支撐著一個半圓拱門,在圓拱中央雕塑著命運女神堤喀(Tyche),負責掌管個人的命運和城邦的興衰。</p> <p class="ql-block">前面四個石墩上原本分別矗立著四位羅馬皇帝的青銅雕像:Diocletian, Maximian,Constantine I , 和 Galerius。</p><p class="ql-block">?里面第二座拱門中央雕刻豎蛇發(fā)女妖美杜莎站在茛苕葉上。進門一側(cè)墻上的浮雕講述以弗所建城的故事,另一側(cè)講述古代神話故事。</p> <p class="ql-block">20。 羅馬人的公共廁所(Latrinas),就今天來看,建筑質(zhì)量也是蠻高,蠻先進和現(xiàn)代的。一般是供窮人,家里沒有廁所的人使用,大理石坐便器,沿墻壁三面一字排開,共48個坑,坑與坑之間原本還有雕飾的石墩隔開,同時當作扶手用,坐便上方有石柱支撐屋頂,但大廳是露天的,中間地面還有水池,接雨水,雨水用來清潔,幫助夏天降低氣溫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公共廁所就像羅馬澡堂一樣,人們可在這里聊天、社交、打發(fā)時間,但要收點小費的,有流動水在坐便下不停流動,隨時沖走污物,可謂最早的抽水馬桶了。</p> <p class="ql-block">21。妓院(Brothel)在庫里忒斯大街與大理石大道交界處,正對圖書館,約修建于公元一世紀,與以弗所的澡堂和公共廁所都在同一時期建成的。</p><p class="ql-block">?妓院有兩道門可進入,兩條大街一邊一門。在庫里忒斯大街上還有“妓院”廣告牌,一塊大石板上還烙有一只左腳印,告訴人們妓院的位置,同時顯示如果腳小于此腳印的人,那就年齡不適,不允許進入。墻上還畫著女人的錢袋子,并列有“菜譜”…當年去龐貝旅行,參觀過類似妓院,“菜譜”牌畫得更是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繚亂,不堪入目。在這個商隊云集、行人如織的花花世界里,妓院就開在圖書館對門,不倫不類,很難理解,據(jù)說當年埃及艷后和安東尼還從這條大街走過,可讓這條街蓬蓽生輝啦!</p> <p class="ql-block">22。 塞爾蘇斯圖書館(Celsus Library)是另一個讓以弗所璀璨奪目的古建筑,它是古代世界上第三大圖書館,僅次于埃及的亞歷山大圖館和土耳其另一個我們剛路過帕加馬古城圖書館,藏書量可達1.2萬冊,以弗所至今保存、恢復最完整最漂亮的古建筑,它是以弗所的地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于公元一世紀由以弗所議員Gaius Julius Aquila為紀念自己的父親,以弗所總督Julius Celsus而建造的。原本是Celsus的陵墓,大理石棺木就放在地下的一間屋子里,然后再在墓地上修建了這座無與倫比的華麗圖書館,也算是總督的寺廟了。</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兩層建筑是圖書館的正面,有9級石階上來,同時上下分別有8根雕刻華麗的石柱支撐整個建筑,門楣也是精雕細琢的藝術(shù)精品,陽光從二樓三扇巨大的窗戶射進館內(nèi),方便人們閱讀,墻??建了雙層以確保室溫和濕度的穩(wěn)定。</p><p class="ql-block">?走進里面是一間又高又大的長方形廳,三面墻上許多凹槽,設(shè)有書柜和書架,后壁正中央有個半圓龕,那里應(yīng)該是豎著Celsus的一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正面墻龕里分別雕刻著象征智慧、知識、智力和勇氣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23。 哈德良門(Gate of Hadrian) 為紀念哈徳良皇帝于公元130年來以弗所訪問而修建的。四根雕梁畫棟白色大理石柱子經(jīng)歷兩千年仍威風八面,?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24。Gate of Mazeus and Mithridates,庫里忒斯大街的盡頭,塞爾蘇斯圖書館左側(cè)矗立著宏偉的三個拱門的凱旋門,公元40年,由來自Mazeus 和Mithridates的奴隸們修的,是為了贊美羅馬皇帝渥大韋釋放他們并送到以弗所的慈悲之心!</p> <p class="ql-block">面對圖書館這面的拱門全部用的是黑色大理石,另一面則是白色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25。大劇場(Great Theatre)和體育館(Gymnasium)</p><p class="ql-block">?出了這個凱旋門后我們來到一個商業(yè)廣場,背靠山邊的是大劇場,始建于公元前100年,劇場落差有30米,直徑約145米,可容納2萬5千多臺觀眾,舞臺有25米X 40米大,有石柱、神、女神、皇帝的雕像裝飾,</p> <p class="ql-block">劇場體育館(Gymnasium of Theatre), 大約修建于公元2世紀。羅馬時代,體育館是個很重要,不可或缺的文化存在,充當主要的教育培訓機構(gòu)的角色,年輕人在這里學習藝術(shù)、競技、文學、戲劇和演說,由于靠近劇院,還參與培養(yǎng)演員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有個有30 x 70米的操場,三面圍有柱廊,北面有四排坐椅供觀眾欣賞!</p> <p class="ql-block">26。 港口大街(Harbor street),是古代從港口到以弗所城的一條大道,修得非常寬闊平坦,迎接從其他地方經(jīng)過渡船來的人,大道的盡頭便是大劇院,同時直接與商業(yè)廣場連接,再經(jīng)圖書館門前的庫里忒斯大街與整個以弗所城相通。</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回到伊茲密爾的酒店,由于天還沒黑,再次出來沿著海濱大道散步,逛到鐘樓廣場。</p> <p class="ql-block">波紋裝飾的大道設(shè)計獨特,干凈整潔。海邊游人不少,有人散步,有人騎自行車,有人靜坐在海邊石椅上,盡享陽光、海風的溫暖,給人帶來無限的舒適和愉悅!</p> <p class="ql-block">鐘樓高高矗立在廣場中央,面朝大海,背后有政府大樓,清真寺,兩側(cè)是商鋪,咖啡店。廣場地上一群群灰鴿根本不怕人,不停地從地上起飛,四處尋覓食物,給人以閑適自在之美。</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特有的烤肉轉(zhuǎn)桶,烤雞肉、牛肉、羊肉,烤熟一層就削掉一層,再撒上香料,很美味,那削肉的刀也是鋒利無比,在師傅手中削起肉來也如削豆腐似的。</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今天一早吃完早餐后,我們就離開伊茲密爾,將長途跋涉,大部分時間都在車上,經(jīng)過7小時的行程前往土耳其地中海海濱城市:安塔利亞(Antalya)。</p><p class="ql-block">?在去安塔利亞的路上我們順路要去土耳其著名景觀,也是我這么多年心心念念的景點:棉花堡Pamukkale,它的白色,如棉花般蓬松的質(zhì)感,還有如藍寶石般晶瑩的水,早已深深烙印在我腦海里,今天終于要見到其真容,心里無比期待和興奮。</p> <p class="ql-block">去棉花堡我們必須經(jīng)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古城:希拉波利斯古城(Hierapolis), 它與棉花堡其實是毗鄰,由于棉花堡這個天然奇觀的存在,公元前190年,由希臘城邦帕加馬國王尤門斯二世在這個地方為王公貴族們修建了一座溫泉療養(yǎng)勝地,再后來于公元二世紀末,羅馬人干脆在原有希臘建筑結(jié)構(gòu)上,建造了一座羅馬城,主街有一公里長,主要建筑物沿街道兩旁排開,包括劇院、八角形建筑、神殿、紀念門、商鋪、宅居以及大墓地。當時的阿波羅神殿的地基部分現(xiàn)為還殘存著。</p><p class="ql-block">?由于昨天剛在以弗所見證了古希臘,古羅馬的許多精美的建筑,盡管希拉波利斯古城同樣具有并不遜色的歷史、文化和建筑,但我們今天只是匆匆從古城的殘垣斷壁中走過,奔向棉花堡,既無時間也無心思去仔細領(lǐng)略這座古城的魅力,拍了幾張照片而已。</p> <p class="ql-block">棉花堡這個地方地勢很特別,處于科克雷茲山脈的丘陵地帶,山坡平緩處是希拉波利斯古城,200米高的巖石中流出泉水,流過半山腰那些半圓弧形的平臺,平臺又呈階梯式往山腳下延伸,每個平臺都被晶瑩的白色沉淀物覆蓋,有的平臺還積有泉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瑰麗的藍色。</p> <p class="ql-block">這些白色的沉淀物是泉水中含有的碳酸鈣在所經(jīng)之處歷經(jīng)千百年鈣化沉淀,形成今天這樣層層相疊的半園形天然石灰?guī)r階梯,看上去就像潔白的棉花鋪蓋著一樣,整個半山坡都是白茫茫的,非常壯觀!</p> <p class="ql-block">其實這些看似松軟的棉花堡,質(zhì)則堅硬,腳走在上面很扎人的,非常粗糙,有些地方還長有青苔,十分滑溜,不小心會摔倒的,我就親眼目睹一位胖姐在我面前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也怕摔,穿著襪子上去的,索性打濕算了。</p> <p class="ql-block">石灰?guī)r的形狀也是多姿多彩,有的像綻放的飽滿棉花,有的像流水結(jié)冰的線條,有的像凍住的瀑布,有的呈現(xiàn)水波漣漪,非常壯觀,令人嘆為觀止,大飽眼福,如此奇觀美景值得一生來此一趟!</p> <p class="ql-block">泉水在平臺蓄積,水中礦物質(zhì)在陽光下呈現(xiàn)一種獨特的藍色,遠遠望去就像藍寶石鑲嵌在雪地里。我們一直從半山腰走到頭,一定要戴墨鏡,涂防曬霜,白色返光對眼睛皮膚損傷嚴重。山腳下好像是座豪華溫泉酒店,泉水從山坡上的水渠直接注入那里的溫泉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