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很多人不知道,被英國國王掛在臥室的畫像上是一個中國人,他是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南京有個叫沈福宗的讀書人,父母都是南京天主教徒,所以家中應(yīng)該頗有資財。沈福宗幼時學(xué)習(xí)漢學(xué),但學(xué)成后,沒有去考科舉,反而和傳教士柏應(yīng)理(1659年來華)親昵,跟他學(xué)習(xí)拉丁文。1681年,柏應(yīng)理受康熙之命,回羅馬向羅馬教廷傳達(dá)康熙對外人覲見皇帝的“禮儀”問題立場。離華之前,柏應(yīng)理邀請25歲的沈福宗同去歐洲,沈福宗欣然接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們從澳門出發(fā),坐船走了一年多才到歐洲。這條路不好走,要經(jīng)過南洋,繞過非洲最南端,最后在葡萄牙靠岸。到了歐洲后,沈福宗去了很多國家:葡萄牙、意大利、法國、英國,還有荷蘭和比利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法國,沈福宗見到了當(dāng)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這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見到法國國王的中國人。路易十四對沈福宗很感興趣,問了他很多關(guān)于中國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福宗曾在法國凡爾賽現(xiàn)場展示漢字的書寫與筷子的使用,也在法國圖書館協(xié)助整理和分類中文藏書,填補(bǔ)了西方學(xué)術(shù)界對中國文獻(xiàn)的認(rèn)知空白。他把隨身帶的《大學(xué)》《中庸》《論語》這些書的拉丁文翻譯本送給了路易十四。這些書后來在法國出版,成了歐洲學(xué)者了解中國思想的重要資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離開法國后,沈福宗去了英國。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專門請宮廷畫師給他畫了一幅全身像。這幅畫現(xiàn)在還在英國溫莎城堡里掛著,畫上的沈福宗穿著中式長袍,手里拿著十字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英國期間,他還去了牛津大學(xué),幫一位叫海德的學(xué)者整理圖書館里的中文書籍。他給海德講解中國的文字、象棋和圍棋,還介紹了兩種中國民間游戲“升官圖”和“楊六四捍”。海德后來把這些內(nèi)容寫進(jìn)了書里,讓更多歐洲人知道了中國的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福宗旅英之后,又回到法國,然后去了荷蘭、比利時,在歐洲待了差不多十年,一直想回中國??上г?692年坐船回去的路上,經(jīng)過非洲東海岸時染病,在莫桑比克去世,才36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福宗留學(xué)長達(dá)10年,到過葡萄牙、意大利、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六國,對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過巨大貢獻(xià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首先,他翻譯并校對了拉丁文《論語》,并將之贈送給牛津大學(xué),由此他得到了英國學(xué)界的青睞,得以經(jīng)常出席英國文化沙龍,并和托馬斯·海德親昵。而他翻譯拉丁文《論語》之事,逐漸在歐陸傳開,此后法王路易十四專門令皇家書院排版印刷沈福宗版的《論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以沈版《論語》為開端,儒家四書都得到了歐洲的重視,歐洲學(xué)界更加關(guān)注中國文化。而這個時間正是歐洲啟蒙運(yùn)動的發(fā)生期。所以在啟蒙運(yùn)動初期,伏爾泰等人都極其推崇中國哲學(xué)和中國政治,其機(jī)緣也在于沈福宗的到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福宗在中國史書上沒留下名字,但他在歐洲的記載不少。他帶去的中國書籍,他展示的中國生活方式,讓當(dāng)時的歐洲學(xué)者第一次比較全面地接觸到中國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像德國思想家萊布尼茨、法國作家伏爾泰,都讀過他帶去的書,對中國哲學(xué)評價很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可以說,沈福宗無意中成了中國文化向歐洲傳播的一座橋梁,也讓歐洲在啟蒙運(yùn)動時期多了一面看世界的鏡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