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說說”我的當兵往事(5)

劉長庚1008364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首往事,最美麗、最寶貴的是那流金的青春歲月,最深刻、最難忘的是那段軍旅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是根據我以前發(fā)表在“我們一起回憶青春往事”欄目的幾篇“說說”,經修改、整理、匯編而成。主要講述我在教導大隊任教員、干事時發(fā)生的幾個小故事,有執(zhí)鞭任教,換裝合影,血小板減少之謎,好友楊運林,放電影,學編程,基地微機培訓,瘋狂學英語,突擊練書法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欲知其詳,請閱下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曾在二炮某教導大隊執(zhí)鞭任教過兩年。當時解放軍三總部明確要求:團級以下、45歲以下且學歷在高中以下的軍隊干部,需通過全脫產學習,完成高中課程補習并達到畢業(yè)標準。我負責教授高中數學中的立體幾何課程??紤]到學員普遍年齡較大、記憶力相對薄弱,尤其在空間概念建立上存在困難,我針對性地采用了循環(huán)復習鞏固、手繪簡易示意圖、幻燈演示教學等方法,堅持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點,并注重及時總結歸納幫助消化。這些做法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認可。在任教后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我被推薦評選為“第二炮兵優(yōu)秀文化教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研室的20名教員,全是大學畢業(yè)的青年軍官。1985年部隊換裝時,我們第一次戴上挺括的大蓋帽,穿上綴著肩章的新式軍裝,筆挺的身姿配上嶄新的戎裝,別提多神氣!一個晴朗的星期天,10位教官相約同游中岳嵩山。山間風光正好,大家身著新式軍服同行,精神煥發(fā)。行至半山腰的亭子旁,眾人提議合影留念,便有了這張定格青春與榮光的換裝合影。當時我們還戲稱此是“教導大隊十大元帥”紀念照。后來,還果真從教研室教員中, 走出了 1 位少將,3 位大校,1位廳級干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6年,教導大隊發(fā)生了一件頗為蹊蹺的事:全體教員在體檢時,均被查出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情況引起重視后,隊里當即選派兩名癥狀較重的教員前往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院住院詳查。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到北京沒幾天,血小板指標竟奇跡般地恢復了正常。大家起初懷疑,或許是駐地附近兄弟部隊的彈頭庫存在泄漏問題??呻S后專門進行的放射線檢測結果卻顯示一切正常,而教員們的血小板數值也陸續(xù)回歸了正常范圍。這樁前后矛盾的怪事,至今仍是一樁未解的謎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楊運林是我關系密切的湖南老鄉(xiāng),也是一路相伴的戰(zhàn)友。我們同年入伍,同在一個團摸爬滾打;又在同一年考上同一所軍校;畢業(yè)后并肩分配到同一個連隊,他在控制排任排長,我在發(fā)射排任排長;后來我調入機關2年后又一同調到教導大隊任教員,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情誼愈發(fā)深厚。直到1988年,我轉業(yè)地方,他調任基地干部處。后來他擔任洛陽干休所所長時,曾專程來岳陽看我,我陪著他游岳陽樓、君山、南湖等景點,聊起過往歲月,仿佛那些并肩同行的日子從未遠去。變故來得猝不及防,某天我在他的微信動態(tài)里看到靈堂的照片,才驚覺他已因癌癥永遠離開了。如今想來,那些同甘共苦的時光仍歷歷在目,他的身影始終清晰,這份情誼與思念,至今深埋心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來,我擔任教導大隊干事。有人提起我的前任是放映員出身,會放電影,言下之意我在這方面是短板。我心里不服氣:連導彈都能發(fā)射,這點技術活兒又有何難?再轉念一想,從工作實際出發(fā),確實得考慮放映員也有探家、頭痛腦熱等特殊情況,總不能讓部隊的觀影活動受影響。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涌上來,我當即決定學放電影。放映員李建安手把手教了我兩次,第三次我就試著單獨操作。雖然動作稍顯生疏緩慢,但整場電影順順當當放了下來,沒出現差錯。年輕時就是這般“任性”,認準的事絕不退縮,骨子里的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總在較勁。說來也巧,當年教我放電影的那位戰(zhàn)友,如今已是北京知名畫家,部隊正師職大校軍銜創(chuàng)作員,真是人生各有精彩,祝賀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4年底,我和幾個教員在教學工作之余,報名參加了微機電視函授班,老師有清華大學譚浩強等幾位教授。那時電視授課時間恰逢午飯時分,我便每天從食堂打好飯菜,端著飯碗守在電視機前,一邊匆匆扒飯,一邊聚精會神地跟著課程學習。從計算機原理到匯編語言,再到BASIC語言,三門課程的知識點就這樣在飯香與屏幕光影中一點點積累。憑著這股擠時間的韌勁,我堅持看完了全部函授課程,一絲不茍做完了所有習題。當時條件有限,我和同事共用一臺386單板機,常常輪流排班上機實操編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陸續(xù)編寫出幾個實用的小程序,其中一個還發(fā)表在了我國軟件行業(yè)最早的報紙《軟件報》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張照片拍攝于1986年12月,是我參加基地首期微機辦公系統應用培訓班時的集體留影。那時,二炮部隊的計算機技術雖早已在軍事領域投入應用,但真正將其引入辦公系統,正是從這次培訓班開始的。當時部隊裝配的是二炮自主研制的ZD—2000型微機,配備1、2級漢字庫,通過漢字四角編碼規(guī)則即可輸入中文。盡管輸入速度很慢,但在那個年代已是相當先進的辦公設備。參加培訓班的學員,都是基地自控中心及各團從事微機辦公系統工作的專業(yè)骨干;我因曾在《軟件報》發(fā)表過小程序,也有幸躋身其中。培訓班上編寫出的那些小程序作業(yè),我至今仍完好保存著,成了那段特殊學習經歷留下的珍貴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年輕時愛學,花時間最多的當屬英語。大學時英語考試曾拿過91分的好成績,期間還自學了科技英語,只是終究脫不開“啞巴英語”的局限。畢業(yè)后我又跟著陳琳教授的廣播電視英語課程系統學習,從第1冊到第6冊,邊讀邊聽逐課攻克,認真做完了所有習題;單詞本更是隨身帶,見縫插針地讀記,累計記下了約4000個詞匯,借助字典已能基本讀懂《中國日報》的英文版面。可遺憾的是,轉業(yè)三十多年來英語幾乎從沒用過,曾經熟稔的詞句如今竟差不多都忘了。唯有那些陪伴我的課本,至今仍整齊地擺在書架上,默默留存著當年刻苦學習的痕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8年4月,我在轉業(yè)待批的空閑期,報名加入了華藝硬筆習字會,一頭扎進了硬筆書法的練習中。當時授課的正是田英章、盧中南兩位老師,我便選定歐體作為專攻方向,每日只聚焦四五個字下功夫,一練就是三個多小時。從一絲不茍地摹帖,到凝神靜氣地臨帖,再到默記于心地背帖,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反復打磨,在筆鋒起落間強化記憶。憑著這份專注與堅持,突擊練習三個月后,便覺技藝大有長進。1989年3月,我用鋼筆臨寫的歐陽詢《九成宮》作品,成功入選中國美術館展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