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一尤韻七律詠八一》</p><p class="ql-block"> 陳毅元帥</p><p class="ql-block"> 1958年</p><p class="ql-block">南昌首義震環(huán)瀛,烈焰熊熊舞巨龍。</p><p class="ql-block">工農(nóng)大眾武裝起,橫掃千軍敵膽驚。</p><p class="ql-block">星火燎原三山倒,風雷激蕩五洲同。</p><p class="ql-block">光輝歷程九十載,八一軍旗獵獵飄。</p><p class="ql-block"><br></p> <h3>江西南昌八一紀念塔(2013.07.23攝)</h3><h3> 八一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中共聯(lián)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的序幕。</h3> <h3>江西南昌起義紀念館(2012.06.07攝)</h3> <p class="ql-block">江西井岡山(2010.07.17攝)</p><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原寧岡縣龍市鎮(zhèn))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p> <h3>江西井岡山茨坪革命舊址(2010.07.17攝)<br></h3> <h3>江西井岡山小井紅四軍醫(yī)院舊址</h3><h3>(2012.06.06攝)<br></h3><h3>1927年10月,毛澤東率工農(nóng)革命軍向井岡山進軍途中,在原寧岡縣茅坪村設立了一所簡易的后方醫(yī)院。1928年5月,毛澤東、朱德兩支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后,在井岡山的大小五井,建立了取名叫“紅軍醫(yī)院”的后方醫(yī)院。</h3> <h3>江西井岡山小井紅軍造幣廠(2012.06.06攝)<br></h3> <p class="ql-block">江西井岡山黃洋界哨口</p><p class="ql-block">(2010.07.16- CACS組織活動)</p> <p class="ql-block">江西井岡山黃洋界哨口(2012.06.06攝)</p><p class="ql-block">《西江月·井岡山》</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p><p class="ql-block"> 1928年</p><p class="ql-block">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p><p class="ql-block">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p> <p class="ql-block">江西瑞金葉萍 紅軍烈士紀念碑(2018.01.23攝)</p> <h3>江西瑞金葉萍 一蘇大(2018.01.23攝)<br></h3><h3>紅軍無線電總隊舊址</h3><h3><br></h3> <p class="ql-block">江西瑞金 中革軍委舊址(2018.01.23攝)</p><p class="ql-block">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是蘇區(qū)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1933年5月從前線遷回瑞金,就駐在烏石垅楊氏私祠中。此時軍委內(nèi)設總參謀部、總動員武裝部、總供給部、總兵站部、總衛(wèi)生部、政治保衛(wèi)分局、撫恤委員會等機構。</p> <p class="ql-block">江西瑞金 中革軍委舊址</p><p class="ql-block">——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雕塑(2018.01.23攝)</p> <h3>福建古田 篤厚堂(2018.01.24攝)</h3><h3>紅四軍后勤部舊址</h3> <h3>福建古田 吉興堂 紅軍軍醫(yī)處(2018.01.24攝)<br></h3> <h3>福建古田 松隂堂 紅四軍政治部舊址(2018.01.24攝)<br></h3><h3>松蔭堂,又名永東樓,位于古田鎮(zhèn)八甲村,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屬磚木結構。屬圍垅式建筑,二層二進五廳七開間土木樓房,占地898m2,現(xiàn)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29年12月中旬,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這里。毛澤東、陳毅以及前委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也曾居住在這里,積極為即將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作準備。</h3> <h3>福建古田 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2018.01.24攝)<br></h3> <h3>福建古田 中興堂 紅四軍司令部舊址<br></h3><h3>(2018.01.24攝)</h3> <h3>福建古田會議舊址(萬源祠)(2018.01.24攝)<br></h3><h3>古田會議,是紅四軍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召開的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因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史稱為“古田會議”。這次會議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工農(nóng)紅軍的發(fā)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此次會議后,毛澤東重新當選為書記。</h3> <h3>福建長汀 紅軍長征第一村(2018.01.24攝)</h3><h3></h3><h3>二萬五千里長征零公里處、紅軍長征第一村--鐘屋村</h3><h3> 位于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zhèn)中屋村。松毛嶺戰(zhàn)斗指揮部舊址暨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之一。建于清初。占地面積314平方米,廳堂式建筑。1934年9月,為保衛(wèi)蘇區(qū),掩護紅軍主力轉(zhuǎn)移,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近萬名閩西地方武裝在中央蘇區(qū)“東大門”松毛嶺阻擊數(shù)倍于已的國民黨軍“圍剿”,浴血奮戰(zhàn)七天七夜。9月30日,紅九軍團等撤離陣地,在中屋村觀壽公祠前舉行誓師大會,告別鄉(xiāng)親,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h3> <h3>福建長汀 紅軍長征第一村(2018.01.24攝)<br></h3> <h3>福建培田 紅軍長征前最后一仗(2018.01.24攝)</h3><h3>松毛嶺戰(zhàn)役遺址</h3> <h3>福建培田村 彭德懷朋口戰(zhàn)役指揮部(2018.01.24攝)<br></h3><h3>1934年紅軍保衛(wèi)中央蘇區(qū)“松毛嶺戰(zhàn)役”朋口前線指揮部遺址。</h3> <p class="ql-block">江西瑞金 云石山 紅軍長征第一山(2018.01.23攝)</p><p class="ql-block"> 云石山位于江西瑞金市城西19公里處,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所在地。1934年10月,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主力就從這里邁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山上只有一座古寺,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當時,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張聞天、以及機要秘書賀子珍和部分工作人員,就在這里辦公和居住。</p> <p class="ql-block">江西瑞金 云石山 云山古寺(2018.01.23攝)</p><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第一山駐地</p> <h3>貴州赤水丙安古鎮(zhèn) (2017.05.22攝)</h3><h3>紅軍四渡赤水之一渡赤水<br></h3> <h3>貴州 遵義會議紀念館(2017.05.25攝)<br></h3><h3>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h3><h3>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zhuǎn)折點。</h3> <h3>安徽巖寺 新四軍軍部舊址(文峰塔)(2017.03.29攝)<br></h3> <h3>安徽巖寺 新四軍軍部舊址(2017.03.29攝)</h3><h3> 位于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蔭山巷金家大院。是一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間兩層的磚木結構樓房,及前后院落,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1938年2月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及陳毅、張云逸等同志率領7000余官兵在皖巖寺集中整編。</h3> <p class="ql-block">安徽巖寺 新四軍軍部舊址?機要科女兵駐地(2017.03.29攝)</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經(jīng)瀘定橋,以22位勇士為先導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wèi)?!帮w奪瀘定橋”戰(zhàn)斗打開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通道,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和世界軍史上“驚、險、奇、絕”的戰(zhàn)爭奇跡,瀘定橋從此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p><p class="ql-block"> 四川瀘定橋(2021.10.01攝)</p> <p class="ql-block">1935.09.16-陜西 子長永坪會師 徐海東率領的紅二十五軍長征后到達永坪與劉志丹率領的西北紅軍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勝利會師(20210501攝)</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經(jīng)過西吉、海原、隆德、固原等地,到達陜北。在翻越六盤山時,毛澤東同志豪情滿懷,寫下了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使六盤山名揚四海。</p><p class="ql-block"> 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qū)- 紀念碑(2023.10.16攝于六盤山)</p> <p class="ql-block"> 《清平樂·六盤山》</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p><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p><p class="ql-block">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p> <p class="ql-block">1935.10.19—吳起鎮(zhèn)會師,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等領導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陜北吳起鎮(zhèn)的會合。標志著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勝利完成長征。</p><p class="ql-block"> 吳起鎮(zhèn)勝利山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2023. 10.06攝)</p> <p class="ql-block">1935.12.13-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祥地,中央紅軍抗日東征的出發(fā)地。</p><p class="ql-block"> 陜西 瓦窯堡革命舊址.(2021.05.01攝)</p> <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奉命西征河西走廊執(zhí)行打通國際通道任務時,紅西路軍占領永昌縣城。</p><p class="ql-block"> 甘肅永昌城-紅軍西路軍總指揮部舊址(2023.10.09攝)</p> <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9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古城會寧勝利會師,盡管此時紅二方面軍仍在長征的路上,但三大主力會合大勢已成,標志著中國工農(nóng)紅軍勝利完成了從1934年秋天開始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p><p class="ql-block"> 陜北會寧紅軍會師舊址(2023.10.16攝)</p> <p class="ql-block"> 《七律·長征》</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p><p class="ql-block">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p><p class="ql-block">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p> <p class="ql-block">延安古稱膚施、延州,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fā)祥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zhèn),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點,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延安寶塔山(2011.10.14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延安 楊家?guī)X革命舊址(2011.10.14攝)</p><p class="ql-block"> 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處。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xù)指揮抗日戰(zhàn)爭敵后戰(zhàn)場并領導了解放戰(zhàn)爭,領導了大生產(chǎn)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p> <p class="ql-block">延安棗園革命舊址 軍委總參作戰(zhàn)室(2011.10.14攝)</p><p class="ql-block"> 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guī)X遷駐此地,期間,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解放區(qū)軍民開展的大生產(chǎn)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七大 。</p> <h3>延安棗園革命舊址 朱德舊居(2011.10.14攝)<br></h3> <h3>延安 楊家?guī)X革命舊址政策研究室(飛機樓)(2011.10.14攝)<br></h3> <p class="ql-block">1937.08.22 中共六屆中央政治局于洛川會議舊址 制定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zhàn)爭,實行全面持久抗戰(zhàn)的方針,成立八路軍. (2021.05.02攝)</p> <p class="ql-block">1937.09.14 陜西韓城 八路軍東渡出師紀念地-朱德率八路軍總部到達韓城 東渡黃河出發(fā)奔赴抗日前線 (2021.05.07攝)</p> <p class="ql-block">1937.09.23 山西五臺 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在這里指揮了平型關戰(zhàn)役.(2020.09.16攝)</p> <p class="ql-block">山西靈丘 八路軍平型關大捷遺址(2013.05.11攝)</p><p class="ql-block">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zhàn)斗、平型關伏擊戰(zhàn)),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zhàn)區(qū)的友軍作戰(zhàn),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fā)揮近戰(zhàn)和山地戰(zhàn)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zhàn),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zhàn)大捷。</p> <p class="ql-block">黑龍江 牡丹江八女投江雕塑(2017.08.03攝)</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下旬,東北抗聯(lián)四、五軍西征婦女團,在指導員冷云帶領下,擔負著掩護大部隊轉(zhuǎn)移的任務,她們英勇抗擊日軍熊谷部隊的襲擊,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寧死不屈,最后毅然背著負傷的戰(zhàn)友,投入林口縣境內(nèi)的兇猛暴烈冰冷刺骨的烏斯渾河,為國捐軀,她們是:冷云、楊貴珍、安順福、胡秀芝、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李風善八位巾幗英雄!</p> <p class="ql-block">山西靈丘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2013.05.11攝)</p> <p class="ql-block">江蘇常熟 沙家浜 新四軍蘆蕩火種(2018.02.04攝)</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葉飛率新四軍六團戰(zhàn)士1000多人,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番號東進蘇南敵后抗日,開辟蘇常太抗日游擊根據(jù)地。10 月,江抗主力奉命西撤,在陽澄湖畔留下了36 名傷病員。奉中共中央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之命,原江抗二團政治處主任楊浩廬返回常熟,以傷病員為骨干,于11月組建“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簡稱“新江抗”)。</p> <p class="ql-block">北京門頭溝 馬蘭村 晉察冀挺近軍司令部舊址(2014.12.23攝)</p><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蕭克將軍領導的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進駐馬欄村,司令部設在村中一四合院內(nèi),成為冀熱察挺進軍的指揮中心。1940年1月,司令部遭敵機轟炸,司令部從馬欄村轉(zhuǎn)移。</p> <p class="ql-block">1940.11.07-平型關大捷后,八路軍總部轉(zhuǎn)移到太行山南部麻田-左權將軍舊居(2020.09.14攝)</p> <p class="ql-block">吉林靖宇縣 楊靖宇將軍殉國處(2017.08.03攝)</p><p class="ql-block">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位于靖宇縣城西南7公里處。1940年2月23日,由于叛徒出賣, 楊靖宇將軍在此地遭日軍圍困,經(jīng)過激烈交戰(zhàn),終于壯烈犧牲。為紀念人民英雄楊靖宇將軍,在他殉國的地方相繼修建了紀念碑和紀念塔,紀念塔刻有朱德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1941 -陜西延安 開展南泥灣大生產(chǎn)(2019.03.15攝于南泥灣)</p> <p class="ql-block">重慶 紅巖村 八路軍辦事處(2011.04.13攝)</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38—1946),紅巖村13號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渝辦事處所在地。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曾住在這里。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博古、林伯渠、吳玉章、王若飛、鄧穎超等中國共產(chǎn)黨著名領導人曾長期在此生活、戰(zhàn)斗,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p> <h3>河北清苑縣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2018.07.03攝)</h3> <p class="ql-block">山東濟寧 微山島 鐵道游擊隊紀念園(2018.02.05攝)</p><p class="ql-block">鐵道游擊隊創(chuàng)建于1940年12月,后隸屬八路軍115師蘇魯支隊,編入魯南軍區(qū)獨立支隊。首任政委杜季偉,大隊長洪振海,副大隊長王志勝,繼任政委文立征、楊廣立、趙若華、張洪義、鄭惕,繼任大隊長劉金山。鐵道游擊隊以微山湖為依托,戰(zhàn)斗在津浦、臨棗百里的鐵道線上,闖火車、炸橋梁,多次切斷日軍交通運輸線。同微湖大隊、運河支隊等抗日武裝,配合八路軍主力與日軍戰(zhàn)斗數(shù)百次,威震敵膽,屢建奇功,開辟保衛(wèi)了微山湖區(qū)抗日根據(jù)地和華中山東通往延安的湖上交通線。曾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朱瑞、肖華等我黨政軍領導人安全過往湖區(qū),譜寫出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p> <h3>河北 雄安 白洋淀雁翎隊(2015年攝)</h3><h3><h3>白洋淀雁翎隊,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安新縣活躍著一支獨具特色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之名系當時縣委書記侯卓夫命名),成立于1939年秋。</h3><h3> 白洋淀面積366平方公里,由大小143個淀泊組成,淀內(nèi)三分陸地。七分水面,漁村蟹舍之間,港叉交錯,蘆葦遍布,便于隱蔽、周旋、出奇制勝,消滅敵人,是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好戰(zhàn)場。</h3></h3> <p class="ql-block">北京順義 焦莊戶地道戰(zhàn)遺址(2013年攝)</p><p class="ql-block">焦莊戶地道,是焦莊戶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與敵人斗爭的戰(zhàn)爭實踐中逐步完善起來的。他們把初期簡單的隱蔽單口洞連接起來,在地道內(nèi)設計和安裝了單人掩體、會議室、水缸存放處、陷阱、翻板、碾盤射擊孔、地道射擊孔、豬圈射擊孔等生活設施和戰(zhàn)斗設施,最后挖成戶戶相連,村村相通、四通八達、上下呼應,形成了南到龍灣屯、唐洞、北到大北塢的長達23華里的地道網(wǎng)。</p> <p class="ql-block">江蘇泰州 新四軍東進?陳毅雕像(2009攝)</p><p class="ql-block">1939~1940年,陳毅三進泰州城,在此與李明揚、李長江談判,協(xié)商團結抗日大計,成功爭取了李明揚等中間勢力信守中立,使新四軍順利東進。</p> <h3>甘肅蘭州 八路軍辦事處(2010.09.22攝)</h3><h3>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位于蘭州市酒泉路互助巷2號(原南腔北調(diào)灘街45號),是一座普通的舊式四合院建筑。蘭州八路軍辦事處于1937年8月25日成立,到1943年11月撤銷,總共六年零三個月。承擔著援助物資轉(zhuǎn)送解放區(qū)和從延安取道新疆去蘇聯(lián)的干部轉(zhuǎn)送的任務。</h3> <p class="ql-block">河北涉縣 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2013.09.25攝)</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北涉縣赤岸村,由129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129師陳列館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300余畝??谷諔?zhàn)爭時期,涉縣是邊區(qū)根據(jù)地為華北抗戰(zhàn)戰(zhàn)略要地,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打響了抗日戰(zhàn)爭中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和解放戰(zhàn)爭中上黨、平漢等著名戰(zhàn)斗、戰(zhàn)役,曾有110多個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在涉縣駐扎長達六年之久,與當?shù)厝嗣窠Y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p> <h3>《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舊址》新疆烏魯木齊(2017.06.25攝)</h3><h3> 是八路軍辦事處之一,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新疆民眾抗日救國的辦事機構所在地。它再現(xiàn)的是1937年—1942年以陳云、鄧發(fā)、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為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新疆進行抗日救亡運動和不屈不撓獄中斗爭的歷史全貌,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歷史見證。</h3> <p class="ql-block">新疆烏魯木齊 八路軍辦事處(2017.06.25攝)</p> <h3>北京房山 十渡 平西抗日紀念館(2015.11.02攝)</h3><h3>平西是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的一個戰(zhàn)略要地,是連貫敵占區(qū)與晉察冀邊區(qū)的一條重要通道,是我軍挺進冀東,開辟平北的前進陣地和后方。在八年的艱苦歲月中,戰(zhàn)斗在這里的英雄兒女浴血奮戰(zhàn),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光輝業(yè)績,迎來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h3> <p class="ql-block">河北阜平城南莊 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舊址(2015.10.06攝)</p><p class="ql-block">1947年,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曾設在這里。1948年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同志率中央機關由陜北向西柏坡轉(zhuǎn)移,途經(jīng)城南莊,在此居住、工作了46天。</p> <p class="ql-block">河北平山 西柏坡(2016.02.18攝)</p><p class="ql-block">中央軍委作戰(zhàn)室舊址</p><p class="ql-block">1948年黨中央、毛主席移駐西柏坡,在這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zhàn)役,并在1949年召開了具有歷史轉(zhuǎn)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p><p class="ql-block">?周恩來總理說“西柏坡是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 農(nóng)村指揮所”。</p> <h3>河北易縣 狼牙山五壯士紀念館(2005.04.23攝)</h3><h3>“狼牙山五壯士”,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h3><h3>他們在在戰(zhàn)斗中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shù)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5位戰(zhàn)士的壯舉,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h3> <h3>河北易縣 狼牙山棋盤坨(2005.04.23攝)五壯士跳崖犧牲處</h3> <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達茂旗 百靈廟抗日暴動紀念碑(2013.07.30攝)</p><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21日,百靈廟蒙政會保安隊千余名愛國官兵,在中共西蒙工委書記烏蘭夫的領導下,由云蔚、云繼先、朱實夫等率領,毅然脫離蒙政會,舉行武裝暴動,逐步發(fā)展成為一支先進的蒙古民族抗日武裝隊伍。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顯示了蒙古族人民的覺醒,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推行滿蒙政策,侵占綏察的囂張氣焰,在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p> <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達茂旗 百靈廟抗日暴動紀念碑(2013.07.30攝)</p> <p class="ql-block">1947.02.23-山東牟平 楊子榮故里(解放戰(zhàn)爭中剿匪英勇犧牲)(2020.10.02攝)</p> <p class="ql-block">黑龍江哈爾濱 阿城 (2017.08.07攝)</p><p class="ql-block">解放軍四野前線指揮部</p><p class="ql-block"> 位于黑龍江省雙城市東北隅。1946年12月至1948年9月,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四野”首長在此成功指揮了三下江南、四保林江戰(zhàn)役,夏、秋、冬季攻勢、遼沈戰(zhàn)役等戰(zhàn)斗、戰(zhàn)役22次,為解放全東北,建立新中國立下了卓著的功勛。</p> <p class="ql-block">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2018.02.07攝)</p><p class="ql-block">上饒集中營在上饒市南郊茅家?guī)X。1941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將皖南事變突圍未成的新四軍干部600余人,以及在東南五省被捕的共產(chǎn)黨員、抗日青年和愛國人士八十余人囚禁在茅家?guī)X的七峰巖(高干禁閉室)、周田(苦工營)、李村(高等軟化所)等處,建立了規(guī)模龐大的上饒集中營。 </p><p class="ql-block"> 新四軍軍長葉挺就關在七峰巖的禁閉室。被關押的革命者對敵進行了堅決斗爭,并于1942年5月25日舉行了著名的茅家?guī)X暴動。</p> <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西北野戰(zhàn)軍在白水縣史官鄉(xiāng)武莊村倉吉廟內(nèi)召開了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會議結束后,部隊進行休整。</p><p class="ql-block"> 甘肅白水武莊村- 西北野戰(zhàn)軍指揮部舊址(2023.10.18-攝于白水)</p> <p class="ql-block">河北 隆化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2015.10.04攝)</p><p class="ql-block">董存瑞,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懷來縣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8年在解放隆化戰(zhàn)役中,舍身炸碉堡壯烈犧牲,年僅十九歲。為紀念董存瑞,河北省隆化縣和懷來縣分別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園”和“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朱德為烈士陵園寫下“舍身為國,永垂不朽"的題詞。</p> <h3>河北 隆化 董存瑞犧牲處(2015.10.04攝)<br></h3> <p class="ql-block">遼寧葫蘆島《塔山狙擊戰(zhàn)紀念館》(2018.09.15攝)</p><p class="ql-block">——1948.10.10我東北野戰(zhàn)軍4縱、11縱、獨立4師、11師在塔山6天6夜戰(zhàn)勝國民黨現(xiàn)代化裝備的七千多人,以少勝多,以劣勝強的戰(zhàn)例,取得配合遼沈戰(zhàn)役的關鍵作用!</p> <h3>《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2018.09.15攝)</h3><h3> 遼沈戰(zhàn)役是20世紀中期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zhàn)役的第一個戰(zhàn)役。</h3><h3>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華北人民解放軍配合下,東北人民解放軍在遼寧省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qū)與國民黨軍進行規(guī)??涨暗倪|沈決戰(zhàn),歷時52天,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解放東北全境。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使中國革命形勢發(fā)展到一個新的轉(zhuǎn)折點,從而加速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勝利的進程。</h3> <p class="ql-block">1947.05.14-山東沂南 解放戰(zhàn)爭孟良崮戰(zhàn)役遺址 解放軍全殲國民黨整編74師。(2020.10.05攝)</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10日,劉伯承率中原野戰(zhàn)軍指揮部從豫西東進淮海前線,在河南柘城與陳毅、鄧小平匯合。11月11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率中原野戰(zhàn)軍指揮部到達臨渙集,中野指揮部設在臨渙文昌宮。</p><p class="ql-block"> 江蘇 臨渙古城遺址-淮海戰(zhàn)役前敵指揮部(2024.04.13攝)</p> <p class="ql-block">1949.04.23 江蘇泰州白馬鎮(zhèn)-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2021.04.02攝)</p> <p class="ql-block">上海戰(zhàn)役(1949.05.12—27)歷時16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zhàn)役中一次相對獨立的戰(zhàn)役,也是戰(zhàn)略追擊中的一次大規(guī)模城市攻堅戰(zhàn),解放上海。</p><p class="ql-block"> 江蘇丹陽-上海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2024.04.07攝)</p> <p class="ql-block">丹東鴨綠江中朝河口斷橋,原名清城橋(2024.07.27攝于河口村)</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日,當時被任命為赴朝志愿軍司令員的彭德懷,身邊僅帶了一名參謀,兩名警衛(wèi)員和一部電臺,乘坐一輛吉普車從這座橋奔赴朝鮮戰(zhàn)場。1951年3月29日,美軍出動了6批次、3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將清城橋炸斷。</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男,漢族,本名遠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韶山人,中共黨員,是毛澤東與其妻子楊開慧的長子,生前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和秘書,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犧牲。安葬于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人們?yōu)榱司拺旬斈昕姑涝瘯r期的英勇烈士,在斷橋橋頭樹立了彭德懷、毛岸英、邱少云、黃繼光等眾多英模塑像,以勵志后人,保衛(wèi)祖國。(2024.07.27攝于鴨綠江河口斷橋)</p> <p class="ql-block">丹東鴨綠江斷橋(2024.07.27攝于丹東)</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8日,美空軍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轟炸機,對大橋狂轟濫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軍又派出軍用轟炸機34架,再次轟炸大橋,朝方三座橋墩被炸塌,至此大橋癱瘓。直至1951年2月,經(jīng)過狂轟濫炸的大橋最終被炸毀,成為廢橋,中方所剩4孔殘橋保留至今,被人們稱為“鴨綠江斷橋”,成千上萬處彈痕遺留宛然,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不朽老人,見證并陳述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硝煙歲月以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yè)跡。</p> <p class="ql-block">福建廈門 大嶝島 英雄三島(2018.01.28攝)</p><p class="ql-block">英雄三島即廈門市翔安區(qū)的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這里與金門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三島戰(zhàn)地觀光園坐落在風光旖旎的大嶝島東南端,占地87000多平方米,這里曾經(jīng)歷過“八·二三”炮戰(zhàn)的洗禮,一度成為戰(zhàn)爭廢墟,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落下1.5顆炮彈。昔日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成為全國唯一面向金門,以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為主題的游覽勝地。</p> <h3>福建廈門 大嶝島 英雄三島前沿陣地(2018.01.28攝)世界最大的軍用廣播喇叭。</h3> <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十六師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qū)農(nóng)業(yè)建設第五師。同年6月,步兵第五師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qū)農(nóng)業(yè)建設第一師;6月5日,十七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qū)農(nóng)業(yè)建設第六師;同年冬,六師師部遷至五家渠。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駐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zhuǎn)業(yè),脫離國防部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接受新疆軍區(qū)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雙重領導,其使命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p><p class="ql-block">《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2017.07.10攝)</p> <p class="ql-block">2017.07.10攝</p><p class="ql-block">新疆石河子《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2歲。</p><p class="ql-block"> 撫順雷鋒紀念館(攝于2024.07.28雷鋒墓)</p> <p class="ql-block">佳木斯劉英俊烈士墓(2017.08.10攝)</p><p class="ql-block"> 劉英俊(1945~1966) ,解放軍戰(zhàn)士,1966.03.15.攔驚馬救兒童壯烈犧牲。1945年生于吉林長春,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丹東艦艦長103.2米,寬10.8米,吃水3.9米,航速28節(jié),航程7200公里,滿載排水量1944噸。該艦服役期間,出色完成了戰(zhàn)備巡邏、海上維權、出國訪問等一系列重大任務,特別是2005年出色完成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lián)合軍事演習任務并受到海軍總部嘉獎[4],被上級機關授予“不怕苦、不怕累,特別能戰(zhàn)斗”稱號,譽為“丹東艦精神”。(攝于2024.07.27丹東)</p> <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烏蘭浩特解放紀念館(2011.07.27攝)</p><p class="ql-block"> 內(nèi)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坐落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誕生地——烏蘭浩特市,是新中國成立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興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紀念性展館,也是內(nèi)蒙古第一座民族解放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區(qū)民族解放歷程的紀念性展館。</p> <p class="ql-block">中國海軍博物館(青島)(2009年攝)</p><p class="ql-block">青島海軍博物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創(chuàng)建,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fā)展的軍事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2019.10.01-國慶70周年大閱兵_東風41 洲際導彈</p> <p class="ql-block">始終做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2021.07.01攝于軍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軍行七首·其四》</p><p class="ql-block"> 唐?王昌齡</p><p class="ql-block">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p><p class="ql-block">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