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德,近代西方哲學(xué)的集大成者,也是世界公認(rèn)的最偉大的哲學(xué)家之一。他的學(xué)說深深影響著西方哲學(xué),其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shí)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力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德,1724年出生在德國柯尼斯堡的一戶貧寒家庭,1740年進(jìn)入哥尼斯堡大學(xué)學(xué)習(xí),1746年去鄉(xiāng)下一個貴族家庭做教師。1755年重返哥尼斯堡大學(xué),先后任講師、教授、校長,當(dāng)選為柏林、彼得堡和科恩三家科學(xué)院院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德終身未婚,一輩子沒有離開過他居住的小城——柯尼斯堡。他逝世于1804年,享年80歲。他的墓志銘是這樣寫的:“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他一生走在了探索大自然和人自身巨大無窮性的大道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德認(rèn)為,世界上只有兩件東西能夠真正震憾人們的心靈,那就是崇高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和燦爛的星空。道德標(biāo)準(zhǔn)是普遍的無條件的,是人類理性的最高表現(xiàn)。當(dāng)人們仰望星空時,也能感受到這種超越自然的美感和無限的宇宙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歌德曾說:“當(dāng)你讀完一頁康德的著作,你就會有一種仿佛跨入明亮的廳堂的感覺。”誠然,康德開啟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智,提醒人們在這紛繁世界,既要仰望星空憧憬美好,更要堅(jiān)守內(nèi)心道德,因?yàn)槟鞘俏覀兞⑸硖幨赖母尽?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德的星空和道德律,是理性與信仰的雙重凝視。不是么,仰望宇宙的浩瀚,方知人類的渺??;叩問內(nèi)心的法則,始覺精神的崇高。星空的美感與道德標(biāo)準(zhǔn)一樣,都是人類心靈的震撼之源,二者交織,恰是文明存續(xù)的永恒坐標(biāo)。</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應(yīng)該說,康德的一生都在不斷地探索宇宙,同時也在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邦^上的星空”當(dāng)然如他自己所言的,就是能刺激我們感覺器官的自然現(xiàn)象,而“內(nèi)心的道德”,乃人的自由意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頭上的星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變,是必然的;“內(nèi)心的道德律”是人的自由意志??档抡J(rèn)為,人不僅是自然的物理存在,也是一個精神存在。在現(xiàn)象界,人要遵循自然法則,如生老病死,這是毋庸置疑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在倫理和道德領(lǐng)域,人有選擇的權(quán)力,人是自由的。當(dāng)然,人的自由為道德提供了前提。康德表示,行為只有滿足了普遍性原則、自律原則,沒有功利色彩才能稱得上道德,進(jìn)而得出了“理性為自身立法”的結(jié)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讓我們更加理解了康德的哲學(xué)精神,即在追求知識和探索世界的同時,不忘堅(jiān)守道德原則,保持敬畏和尊重道德規(guī)范,并且將其融入到我們的行為和決策以及日常生活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不妨再回顧一下康德的那些激動人心的至理名言,相信會為了我們的生命注入火一樣的熱情,即使身處低谷,仍然仰望星空,有保持希望與理想的勇氣,且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向往與堅(jiān)持,而不沉淪于痛苦的泥潭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康德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在于能夠自我主宰,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按照道德和理性的要求行事,絕不亂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越是處心積慮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適和幸福,那么這個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滿足?!笨档碌倪@句話揭示了人類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局限性,過度追求會讓人陷入空虛和無聊,真正的滿足來自于內(nèi)心的平靜和對生活的正確認(rèn)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于感性,然后進(jìn)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終。”這是康德認(rèn)識論的觀點(diǎn),即人類的知識來源于感性經(jīng)驗(yàn),經(jīng)過知性的加工和整理,最終以理性為最高準(zhǔn)則,理性才是人類認(rèn)識世界的最高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道德確實(shí)不是指導(dǎo)人們?nèi)绾问棺约盒腋5慕虠l,而是指導(dǎo)人們?nèi)绾闻湎硇腋5膶W(xué)說。”這讓我們知曉,道德不是為了直接追求幸福,而是讓我們通過遵循道德準(zhǔn)則,具備享受幸福的資格和能力,幸福是道德行為的結(jié)果,而不是目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律,就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jīng)歷放棄的痛苦。”讓我們銘記康德的話,自律雖然很難,但當(dāng)自律成為了習(xí)慣,你才更有底氣去掌控人生。唯有自律,方能更自由,真正的自律,是成為更好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作者: 蘇春 王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圖片: 由 A l生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