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蒙自市,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轄縣級市、首府。</p><p class="ql-block">蒙自是云南為數不多的千年古縣,也是云南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和云南對外開放的肇始地,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云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外國銀行等諸多“第一”先后在這里誕生,擁有“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開埠通商、百年過橋米線”三張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蒙自文廟牌坊</p> <p class="ql-block">魁星閣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坐北朝南,現存魁星閣為明清時代文廟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關舊址,是清朝至民國時期的古遺址,曾作為聯大教室。</p> <p class="ql-block">哥臚士洋行</p> <p class="ql-block">1938年,在中國西南邊城昆明,誕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并而成,這就是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僅僅存在了九年時間,但是其成就與光輝,已經逾越了時代和疆域的界限,成為奉獻給整個世界的豐厚遺產。</p> <p class="ql-block">因昆明校舍緊張,西南聯大文、法學院遷至蒙自辦學,成為分校。蒙自憑借滇越鐵路交通便利、空置房舍充足等條件,成為戰(zhàn)時教育的“臨時家園”。</p><p class="ql-block">這里大師云集,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大師都曾在此執(zhí)教。</p><p class="ql-block">在戰(zhàn)火中堅持教學,培養(yǎng)了眾多英才(如楊振寧、李政道),并推動蒙自當地教育文化發(fā)展,留下“剛毅堅卓”的精神遺產。</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 陳寅恪 羅庸</p> <p class="ql-block">蔣夢麟 吳宓 馮友蘭 聞一多</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大紀念館陳列的師生圖片介紹</p> <p class="ql-block">南湖位于蒙自縣文瀾鎮(zhèn)南部,故名"南湖"。云南著名的過橋米線傳說就起源于此,是人們游覽休閑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從南湖公園的北門走過去幾分鐘,就來到了玉皇閣,主閣始建于明代,據說是蒙自縣城時代最早的建筑。有不少當地人過來參拜,香火很旺盛。</p> <p class="ql-block">過橋米線小鎮(zhèn)是一個新建的小鎮(zhèn),從高處俯瞰,一片青磚褐瓦,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穿過高大巍峨的牌坊如同穿越時光走進了清末民初的蒙自,青石磚鋪路,寬敞的道路兩側盡是仿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筑,看上去古樸典雅又不失當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的建筑獨具特色,白墻黛瓦,飛檐翹角。那木質的結構,散發(fā)著古樸的韻味。門窗上精美的雕花,猶如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的街道蜿蜒曲折,猶如靈動的絲帶,將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巧妙地串聯起來。</p> <p class="ql-block">紅河州政府辦公大樓</p> <p class="ql-block">紅河州圖書館 紅河州政協書畫院</p> <p class="ql-block">想了解一座城市最簡單直觀的方式便是逛博物館,古老的文物如破解魔咒的密語,輕輕撥開歷史的迷霧,讓人們窺見這座城市的真貌。來到蒙自,當然也不能錯過這里的紅河州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山水明瑟 擬古作品(2018)</p> <p class="ql-block">梅花詩文獅耳紫陶尊(民國)</p> <p class="ql-block">雙龍耳獅子滾繡球帶座錫香爐(民國)</p> <p class="ql-block">人物故事錫蓋罐(民國)</p> <p class="ql-block">梅竹雜寶堆雕錫執(zhí)壺(民國)</p> <p class="ql-block">彩陶蓮瓣紋陶蓋(明代)</p> <p class="ql-block">錫童子像(明代)</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小二胡</p> <p class="ql-block">彝族阿細大三弦</p> <p class="ql-block">彝族龍頭四弦</p> <p class="ql-block">傣族</p> <p class="ql-block">彝族(濮拉頗)女盛裝</p> <p class="ql-block">瑤族(紅頭瑤)女盛裝</p><p class="ql-block">瑤族(藍靛瑤)男盛裝</p> <p class="ql-block">紅河書院整體建筑設計以中軸對稱為代表,分別設:"一坊、一樓、兩館、三中心"即文獻名邦坊、藏書樓、文化藝術館、非遺傳承館、哈尼族、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是一組恢弘與典雅融合的中國建筑,同樣也是紅河州的文化新地標建筑。</p> <p class="ql-block">書院體現了紅河地區(qū)各民族的團結與融合。不同的民族在這里和諧共處,共同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明白了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尼蘇小鎮(zhèn)是彝族尼蘇支系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因原住村民98%為彝族而得名。它西臨大屯海高原湖泊景觀帶,東靠長橋海濕地公園,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夏季氣候涼爽,成為當地避暑勝地。</p> <p class="ql-block">大屯海與尼蘇小鎮(zhèn)只相隔一條大馬路。</p><p class="ql-block">大屯海其實只能算是一個湖,以前,身居大山中的云南人很少有人見過大海,所以都把大一點的湖泊稱為海,如長橋海、三角海、陽宗海以及洱海,其實這些都是湖。</p><p class="ql-block">大屯海水面寬闊,煙波浩渺,風光旖旎,漁船星星點點,海風掠過海面,更是水波蕩漾。當人們信步海邊時,真有親臨大海的感覺,遠山成粉黛,海上波連波。</p> <p class="ql-block">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讓我明白,我們應該尊重自然、珍惜自然,從大自然中汲取力量,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和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旅行從不在導航終點,而在于抬頭看云的瞬間,在火車站臺陌生人的微笑里,在迷路時發(fā)現墻角的三角梅正開得囂張時。2025年的夏天,愿我們的行李箱裝得下星辰大海,也盛得住一滴雨的感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