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川省樂山市的東南方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匯之處,屹立著一尊舉世聞名的石刻佛像——樂山大佛。這尊佛像以其宏偉的姿態(tài)和精湛的工藝,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尋和瞻仰。</p> <p class="ql-block"> 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它依山取勢,坐東向西,仿佛一尊守護神,靜靜注視著腳下的三江匯流。從遠處望去,大佛與凌云山融為一體,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稱。</p> <p class="ql-block"> 這尊佛像的開鑿始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由海通禪師發(fā)起,歷經(jīng)90余年的辛勤雕琢,終于在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千百年來,它見證了無數(shù)風雨和歷史的變遷,依然巍峨壯觀,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元月3日,天尚未透亮,我和老伴已坐在了開往樂山的大巴上。車窗外,田野與屋舍在灰白的霧氣里一一退卻,我們倆都沉默著,心中卻隱隱浮動著一種期盼。</p> <p class="ql-block"> 終于到了樂山游客中心,我們急匆匆隨著人流向前走去。先是登上了凌云山頂,忽然,眼前陡然開闊——眼前三江匯流,如一塊鋪開的大青玉,江面平靜如鏡,水波不興,微微泛著清光;遠處山巒似屏風,起伏連綿,宛如水墨畫中淡淡暈染的幾痕黛色。于山嵐水氣繚繞中,只見一尊石佛赫然矗立江邊,我心頭猛地一震:它竟如此龐大!山石仿佛被佛的形神熔化了,佛身亦如山峰般沉穩(wěn),山佛渾然一體,坐定于浩渺江流之側(cè),俯瞰著人間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我們順著九曲棧道盤旋而下,石階陡峭狹窄,幾乎只容一人通過。我緊攥著老伴的手,一步步往下挪移,心懸在嗓子眼兒里。石階兩旁石壁上刻滿了大小佛龕,佛像雖經(jīng)歲月侵蝕,神情依舊肅穆安詳。越往下走,大佛的全貌也越清晰,當終于站定在它腳邊仰頭望去,頓覺天穹高遠,佛頂似乎已接云際。大佛端坐于山崖之中,通身赭紅,高峻得令人屏息。佛首上密布著千百個螺髻,如一個個碩大的石磨盤盤踞其上;佛面闊大如廣場,慈眉半闔似看非看,鼻梁高挺,雙唇溫厚,神情肅穆中透出無言的悲憫。佛身嵌進山體,仿佛自天地混沌初開便如此靜坐,巨巖之軀,自巋然不動中透出千古的莊嚴。</p> <p class="ql-block"> 江風漸起,涼意刺骨,可人們只顧屏息凝神,仰望著佛面。老伴緊緊攥住我的手,輕聲嘆道:“這大佛腳趾,都比人還高呢!”她聲音里滿含驚異與敬畏。四周人聲漸次沉寂,只有江水低語與風掠過巖壁的嗚咽聲在耳畔回旋。此時,仰面看去,那雙巨大的佛目仿佛正穿越塵囂,俯視著腳下渺小的我們,以及悠悠流淌的千年歲月。</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們乘坐前往峨眉山的大巴到了峨眉山腳下報國寺,途中暮色漸沉,田野村落又模糊起來。我與老伴一路無話,唯聽見車輪碾過路面的聲音,單調(diào)卻執(zhí)著地向前滾動。那佛頂垂下的目光,仿佛還沉甸甸地墜在心上。原來真正的宏大,是足以將塵世的喧囂與我們的身體都輕輕覆蓋的——它如一種無言的神跡,以山為骨,以石為魂,以靜穆為語;當它俯身向人,人便只是它腳下渺小而虔誠的一粒微塵。</p> <p class="ql-block"> 在這無垠天地間,佛將時間坐成了山,山又坐成了佛——我們這些過客曾立于佛腳,此際方知:原來渺小與偉大之間,只隔著一雙看透千古的眼。</p> <p class="ql-block">以下圖片選自2017年2月15日和朋友郭艷峰于樂山大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