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0日</p><p class="ql-block">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于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新中國成立后,依循古制,幾度維修,于1992年起恢復(fù)佛事活動,其主要建筑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等。1963年被評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hù)單位,1992年8月恢復(fù)佛事活動,復(fù)建鐘、鼓樓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嚴(yán)謹(jǐn),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3年被評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相國寺為中國傳統(tǒng)的軸稱布局,保留濃厚的明清建筑風(fēng)格,藏經(jīng)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層層斗拱相迭,覆蓋著黃綠琉璃瓦。殿與月臺周圍有白石欄桿相圍。</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相國寺的鐘鼓兩樓為1994年新建,二層,歇山琉璃瓦頂,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晨鐘暮鼓寓意國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鐘樓內(nèi)存清朝高約四米的巨鐘一口,重萬余斤,有"相國霜鐘"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王殿大相國寺天王殿(即接引殿,又稱二殿),為清代乾隆年間所修,該殿面闊五間,進(jìn)深三間,單檐歇山,綠琉璃瓦頂,門楣殿額也為趙樸初居士所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此殿氣勢恢宏,堪為古建筑中的瑰寶,被譽(yù)為"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圍及月臺俱白石欄桿的望柱上,鏤刻有58個獅子,刻工精巧,形態(tài)各異。這大雄寶殿的殿內(nèi),供奉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世佛,東西兩壁臺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羅漢。</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封大相國寺的"護(hù)國佑民"牌匾現(xiàn)存于寺院山門背面,為當(dāng)代重修后懸掛。該匾額由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山門主體由現(xiàn)任方丈心廣大和尚主持修建???,F(xiàn)山門為1992年后重建,牌匾作為新建筑的一部分,延續(xù)了寺院"皇家護(hù)國"的傳統(tǒng)象征??。</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封大相國寺的藏經(jīng)樓,并非直接供奉特定神像,而是作為寺院的文化寶庫,主要用于收藏經(jīng)文典籍。 ?藏經(jīng)樓位于寺院中軸線北端,與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等建筑沿中軸線排列。該樓為兩層樓閣式建筑,雕梁畫棟,風(fēng)格古樸。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角琉璃殿。又名羅漢殿,位于青石臺基上,臺四面均有8級石蹬道通往地面。此殿形制別致,由內(nèi)外兩部分建筑構(gòu)成。內(nèi)部為八角形天井院,院中心為八角形木結(jié)構(gòu)高亭,立于0.8米的八角形臺基上,亭為重檐八角攢尖頂,頂部為一藏式塔剎。八角殿的外部為一密封的游廊,游廊外為一敞開的回廊。</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相國寺的千手千眼觀音像位于羅漢殿(又稱八角琉璃殿)的中央亭子內(nè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封大相國寺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是鎮(zhèn)寺之寶,供奉于八角琉璃殿中央,由整株銀杏樹雕刻而成。該像由乾隆年間工匠歷時58年完成,四面造型相同,每面有6只大手及多層扇狀小手,每只手掌中刻有一目,共計1048只手眼。該像融合木雕、貼金工藝,造型源于佛教千手觀音信仰,但與常見造像不同,其四面結(jié)構(gòu)、使其成為清代木雕藝術(shù)的代表性遺存。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封大相國寺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故事出自《水滸傳》第七回,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情節(jié),并非真實歷史事件。該故事發(fā)生在大相國寺的菜園子里,描述魯智深通過神力將一棵垂楊柳連根拔起,震懾了前來鬧事的潑皮無賴。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dāng)?shù)氐南闳讼囟?、小息?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座北宋時期的皇家寺院,在千年的毀建之間,仍承載了人間的裊裊夙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