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雅加達(印度尼西亞語:Jakarta,別名椰城、巴達維亞、雅京),印度尼西亞原首都、新特區(qū)和最大城市,也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全國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東盟秘書處設在印度尼西亞特區(qū)雅加達。</p> <p class="ql-block">位于爪哇島西北海岸,城市面積約7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1056萬人,而包圍周邊城鎮(zhèn)的大雅加達地區(qū),居住超三千萬人。</p> <p class="ql-block">雅加達歷史悠久,早在14世紀就已成為初具規(guī)模的港口城市,當時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華僑稱其為椰城。約在16世紀改名為雅加達,意思是勝利和光榮之堡。</p> <p class="ql-block">1527年6月22日,萬丹王國在建設這座城市時將其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為凱旋城,簡稱雅加達,這個日子也成為雅加達正式建城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1596年,荷蘭侵占了印度尼西亞,1621年把雅加達改為荷蘭名字巴達維亞。1942年8月8日,日軍侵占印尼后恢復了雅加達的名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正式成立,定首都為雅加達。</p> <p class="ql-block">雅加達是印度尼西亞的經(jīng)濟中心,聚集了全國大部分財富,雅加達享有省級地位,居民主要為爪哇人、巴達維亞人和巽他人,少數(shù)為華人,官方語言是印度尼西亞語。2024年,雅加達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為3679.36萬億印尼盾,同比增長4.90%。</p> <p class="ql-block">雅加達獨立清真寺(Masjid a1—Istiqla1 fi Djakarta) 又稱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是印度尼西亞國家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宏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成于1979年。該清真寺占地面積93.5公頃,建筑面積93400平方米。屋頂上有一個漆成白色的巨大半圓形頂蓋,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國家為永久紀念印尼獨立解放戰(zhàn)爭犧牲的烈士所建。于1950年為建此寺專門成立了籌建委員會,1961年8月24日由前總統(tǒng)蘇加諾親自奠基開工修建,1978年2月全部竣工,由前總統(tǒng)蘇哈托主持落成典禮。</p> <p class="ql-block">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印尼總統(tǒng)及政府要人經(jīng)常到這里作禮拜。主體建筑是一個直徑45米的白色大圓屋頂覆蓋的中央禮拜大廳,面積達10000平方米,環(huán)繞大廳周圍是5層附屬樓堂,附有寬敞的走廊廳堂,整個建筑全部用大理石鋪設,面積達87389平方米,其中僅大理石柱就有4400根。該寺的宣禮尖塔高達66.6米,有寬闊的廣場草坪地帶。</p> <p class="ql-block">雅加達獨立清真寺位于首都雅加達中心廣場國家獨立宮附近的塔曼維加亞庫蘇瑪公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