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098、大同云岡石窟 </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2號,是我第五次游大同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1991年2月和錦濤游大同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2000年正月和錦平游大同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2003年冬和老婆游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是2015年 7月18號上午我和錦平、江江游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前四次游都有妹夫五海,妹妹秀英,外娚芳芳分別陪同,今天是我一個人去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游時在石窟前不足50米遠(yuǎn)有一堵墻,墻中有個小門,我們就是從小門進(jìn)去。在墻外是民房,這里是個村莊。游的人很少,可以走近佛像,特別是第20窟的佛像,在佛像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和第三次去游云岡時變了樣,墻沒有了,民房沒有了,是一片樹林,但不遠(yuǎn)處是一條公路,拉煤的汽車很多,在佛像身上有煤塵。</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去不一樣了,是在耿彥波當(dāng)大同市長時,對云岡石窟整治之后去的,我第五次去和第四次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我21號中午到大同,見到五海、芳芳、陸佳很高興,他們熱情款待我。我22號6點(diǎn)出了門,到兒童公園西門對面巷子里吃了稠粥,這里稠粥特別好吃,30多年來,我每年來大同,早餐都是在這里吃稠粥。早餐后走進(jìn)公園,又到兒童公園東門魏都大道上坐28路公交到公交四公司,改乘公交3路到云崗。</p><p class="ql-block"> 我8點(diǎn)30分進(jìn)云岡景區(qū)大門,大門內(nèi)有一雕像是高僧曇曜,早在1600年前,在首都是大同的北魏時期,是曇曜開發(fā)、管理云岡石窟,為了紀(jì)念他,樹了他的雕塑像。我過去沒注意,不知是什么時間樹的雕像。過了雕像是一段人行道,兩邊有幾十個石柱,石柱有10米高,有各種雕刻畫,石柱底座是半米高的大象。在佛教界大象地位很高,到處能看到。再往前走是個湖,湖里有個橋,過了橋是靈嚴(yán)寺,靈嚴(yán)寺大殿后是千佛殿。我數(shù)了一下,在大佛左面墻上一層是50個佛,每佛6寸高,加邊有1尺多高,共八層,是400個佛,加上右邊墻上的是800個佛,再加上大佛稱千佛殿也不過分。在千佛殿后面是大雄寶殿,后邊還有一座橋。實(shí)際靈嚴(yán)寺在湖中,前后有兩個橋與陸地相接。湖里有船,供游客游玩。</p><p class="ql-block"> 過了橋不遠(yuǎn)就進(jìn)入石窟區(qū)。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始鑿于公元五世紀(jì),是佛教藝術(shù)的寶庫,現(xiàn)存石窟53個,其中2窟在修復(fù)中,不能對外開放。雕塑瑰麗壯觀,壁畫生動逼真,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在周總理1973年來此視察后,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從搶救保護(hù)階段進(jìn)入預(yù)防保護(hù)階段,我每次來游都震撼,除甘肅莫高窟和它齊美外,沒一個敢和它媲美。</p><p class="ql-block"> 我走進(jìn)第三窟,造型獨(dú)特,洞前廳有7米寬,第二廳有5米寬,才開始有佛像,佛像身后也是空的,總算起來洞的前后有近20米深,鑿洞多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今天游客多,進(jìn)第五窟要排隊(duì),佛高17.4米,是最高的佛,窟周圍有壁畫,很漂亮。</p><p class="ql-block"> 從第五窟到第十三窟,外面都蓋起高房,對石窟進(jìn)行保護(hù)。</p><p class="ql-block"> 石窟是以兩窟、或三窟為一組,第十一、十二、十三為一組,十四、十五為一組,十六、十七為一組,十八、十九、二十為一組,為什么為一組呢?可能是同一時代開鑿吧。</p><p class="ql-block"> 從16至20這5個窟是曇曜主持鑿的,故稱為《曇曜石窟》,據(jù)說這5個窟的佛像是按指北魏的5個皇帝,第19窟中佛像高16.8米,是屬于第二高。</p><p class="ql-block"> 第18、19、20三個窟是半洞形,我最喜歡第20窟佛像,感到造形好看,和藹可親,高13.7米。</p><p class="ql-block"> 窟洞與上面復(fù)蓋層共約50米厚,要加固保護(hù)好。</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員告我說:石窟長500米,離大門遠(yuǎn)1000米,有景區(qū)交通車,一人10元。 我經(jīng)過商業(yè)街走出來,11點(diǎn)出了云岡景區(qū),坐3路公交到公交四公司下了車,找七中飯店吃了8元一小碗的豬肉刀削面,然后坐27路公交回到家。</p><p class="ql-block"> 今天很高興又游了一次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2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代王府的照壁一一九龍壁</span></p> <p class="ql-block"> 099、大同代王府 </p><p class="ql-block"> 我2024年7月23號上午游了大同代王府了,是幾年以來一直想游的地方,今天終于實(shí)現(xiàn)了。</p><p class="ql-block"> 我每次來大同,都要到代王府景區(qū),看修好了沒有,知去年完工了,感到有希望了。今年6月22號上午10點(diǎn),我和春生、啟新、燕生來了,被告知下午2點(diǎn)才開門,買下觀看演出票才能進(jìn)去,我們沒時間等,又失望了。</p><p class="ql-block"> 一個多月后我又來到大同,妹夫告我說,政府把代王府包給個人了,不會給老人免費(fèi)了。我心中想就是花錢也要進(jìn)去,今天8點(diǎn)30分又來到代王府景區(qū),看到售票處有價格表,說70歲老人免費(fèi),一個月只能一次,要拿身份證在售票處備案。我看見門開的,就進(jìn)去問,一個女工作人員說,9點(diǎn)30分才開門,我見還有一小時,就跑到對面觀看九龍壁,9點(diǎn)20分我才過來,拿身份證在售票處備了案,進(jìn)了代王府。</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批游客,一個女講解員說,愿意的跟我走的,先上城墻。講解員說,原來是下午2點(diǎn)開門,買下演出票才能進(jìn)來,昨天才定了售票,你們是我?guī)е谝慌慰?。我知道了今天是第一天開放,我是第一批游客,不但免費(fèi),還免費(fèi)姑娘講解,我想不到這好運(yùn)能降到我頭上,好人有好報,上帝會照顧。</p><p class="ql-block"> 在城墻上講解員說,代王府有城墻,兩邊閣樓住的士兵,需要時上城墻保護(hù)王府。這兩個地方應(yīng)修鐘樓、鼓樓,怎么成了士兵住的閣樓。還說城墻外的牌樓上的三個字是《欞星門》,和文廟的牌樓一樣,原來這里是文廟地址,代王看上這個地皮,讓文廟搬走,又表示對孔子的尊重,讓留下了文廟的大門牌樓。我原來不解,這才知道了原因。</p><p class="ql-block"> 講解員說:代王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邦共有24個兒子,封了22個兒子,有2個兒子沒有封,因?yàn)樵缢懒?。我想這不對吧,代王是明朝年代,是朱元璋的兒子,怎么說到漢代的劉邦呢?</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代王朱桂是他的第13個兒子,朱桂以其兇狠和殘暴的性格著稱。</p><p class="ql-block"> 講解員是個小姑娘,這個錯應(yīng)該不是她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代王選好地址后,建成了規(guī)模較大的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19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間。</p><p class="ql-block"> 代王府1392年開始建設(shè),以南京故宮為藍(lán)本營建,在遼、金西京國子監(jiān)的基礎(chǔ)上興建王府,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690m,東西寬260m,四面圍有數(shù)米高的城墻。代王府內(nèi)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承運(yùn)殿、圜殿、存心殿,是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nèi)廷的中心是長春宮、交泰殿、坤寧宮,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宮。代王府經(jīng)歷了明王朝由建國而至失國的歷史過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處理政務(wù)和生活起居,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清兵入關(guān)后滅了明朝,清兵在代王府做飯引起大火,于1644年3月,把代王府毀于一旦,僅存代王府的照壁,就是現(xiàn)存的九龍壁。</p><p class="ql-block"> 講解員領(lǐng)我們到承運(yùn)殿前,有個代王寶座,是演出時用的,你們可以坐上留影。還說這個殿最大,9開間,5開間深,有29米高,殿中有12根粗柱,直徑1米多。只比北京的金鑾殿小點(diǎn)。</p><p class="ql-block"> 講解員領(lǐng)上我們到了最后一個殿時說:代王就在這里辦公,它的使用率最高。還說后面是代王的生活區(qū),沒有修復(fù)。又說代王府從2011年3月份決定修復(fù),花費(fèi)6個億,2023年7月31日,恢復(fù)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我們共進(jìn)了六個院,每個院都有主殿和廂殿、傍殿。第四個院最大,長有近60米,就是有29米高主殿的那個院,其它院只有30多米。</p><p class="ql-block"> 修復(fù)工作的任務(wù)還艱巨,除需修復(fù)代王的生活區(qū)外,還應(yīng)修復(fù)代王府的花園。</p><p class="ql-block"> 我認(rèn)為2023年7月31號只是部分恢復(fù)對外開放,今天2024年7月23號算恢復(fù)全面開放。</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3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代王府</span></p> <p class="ql-block"> 100、大同華嚴(yán)寺 </p><p class="ql-block"> 我游過大同華嚴(yán)寺最少5次,2024年6月22號上午,又和春生、啟新、燕生來游華嚴(yán)寺,把車停在地下停車場,直接進(jìn)到華嚴(yán)寺。</p><p class="ql-block"> 大同華嚴(yán)寺始建于遼清寧八年(1062年),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也是中國現(xiàn)存三大遼代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華嚴(yán)寺建筑依東西軸線布局,總占地面積66000平方米,整體分為上下兩寺。上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分為兩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除兩座主殿為遼金時期建筑外,其余皆為清朝時期重建。華嚴(yán)寺集中了遼金建筑、均居同類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國建筑史、宗教史和藝術(shù)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被批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p><p class="ql-block"> 我們先進(jìn)了上華嚴(yán)寺,上華嚴(yán)寺有兩大建筑,第一個是普光明殿,殿中供奉的三圣,三圣中間大圣的名字我沒聽說過,左邊大圣是文殊菩薩,右邊大圣是普賢菩薩,敢在他倆中間的只有釋迦牟尼大圣,因他倆個是他的有名弟子,不知為什么,而是毗盧遮那佛,是同一個人兩個名字嗎?</p><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薩的道場是五臺山,普賢菩薩的道場是峨眉山,我去過這兩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普光明殿的壁畫很大,大人有5米高,兒童有2米高。這是老師傳授兒童知識,或是兒童向老師求學(xué)的描繪。</p><p class="ql-block"> 在普光明殿后面是大雄寶殿,建在5米高的石臺上,要爬20多個臺階。大雄寶殿很雄偉,寬九開間,入深五開間,是我見過的最大的大雄寶殿,只有峨眉山市的大佛禪院中的大雄寶殿和它一樣大。寶殿中供奉的五個大圣,周圍壁畫是一幅有故事的大畫。聽到有個導(dǎo)游講壁畫,說一個有名的畫家畫了30年才畫成,是得到政府的資助,有點(diǎn)不可相信。</p><p class="ql-block"> 我圍繞大雄寶殿轉(zhuǎn)了一圈,沒有出口,還是從臺階上下來,繞到大雄寶殿后面進(jìn)入下華嚴(yán)寺。</p><p class="ql-block"> 下華嚴(yán)寺也有兩大建筑,在前面的薄伽教藏殿和在后面的華嚴(yán)寶塔,我是從上華嚴(yán)寺后門進(jìn)入下華嚴(yán)寺,先游了華嚴(yán)寶塔。</p><p class="ql-block"> 華嚴(yán)寶塔有地宮,要下20多個臺階。地宮中間有一個小寶塔,小寶塔中間有一個小平臺,臺上放著一個高僧的舍利,上面罩著玻璃罩。這次怎么看到舍利是高僧的,不是釋迦牟尼的。</p><p class="ql-block"> 在地宮周圍供奉著1000個銅小佛像,聽說鑄造這1000個銅小佛像,是一個高僧用了100噸銅。</p><p class="ql-block"> 游了地宮后又爬寶塔,寶塔是明三層暗五層建筑,近50米高,要爬100多個臺階。臺階陡坡大,寬七寸,高七寸,還是把上一層臺階的邊延伸一寸,寬度只能容上下各一人,很難爬,年輕人很發(fā)愁,我還是爬上去了。每層有一個佛像,最上層還能看看外面。</p><p class="ql-block"> 從寶塔下來游了薄伽教藏殿,這個殿墻很厚,周圍有近40個書柜,藏著寶書,現(xiàn)都轉(zhuǎn)移到大同博物館。這個殿的雕塑像很好,特別有一個面帶微笑的佛像受到世人贊揚(yáng)。</p><p class="ql-block"> 游過薄伽教藏殿之后從下華嚴(yán)寺大門出來。</p><p class="ql-block"> 華嚴(yán)寺和其它地方寺廟有兩點(diǎn)不同點(diǎn),一是為什么坐西朝東,大門是向東開?二是壁畫是胖子,裝飾不一樣?</p><p class="ql-block"> 原來大同是少數(shù)民族首都,和我們認(rèn)識不一樣,大門向東開能早見太陽,是吉祥的意思。佛像胖,裝飾不一樣是加入了少數(shù)民族人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游罷華嚴(yán)寺能體會到中華民族大融合。</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3日于呼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華嚴(yán)寺中一尊帶微笑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01、大同寺廟</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4號,我在大同古城內(nèi)游了6個寺廟,這是第二次游。</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游是2016年7月,我和哥游過這幾個寺廟,那時還游過大同純陽宮。</p><p class="ql-block"> 一、圓通寺</p><p class="ql-block"> 圓通寺始建于1573年的明朝萬歷年間,是當(dāng)?shù)刂挠^音菩薩道場。寺外還保存有清代功德碑三個,為研究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shí)物資料。</p><p class="ql-block"> 圓通寺在大同西城墻內(nèi),我早8點(diǎn)經(jīng)過西城門到了圓通寺,圓通寺大門口臺階上下坐著12個人要錢的,其中有一半是殘疾人,門口有人賣香,5元一把,一個男人對一個賣香的女人說,寺里不讓燒粗香。</p><p class="ql-block"> 圓通寺是免費(fèi)的,不算大,只有兩個殿,殿也小,前面是觀音殿,后面是大雄寶殿,還有廂殿,可人不少,足有200多人。寺內(nèi)有幾個點(diǎn)給人寫祈福紙條;有幾個點(diǎn)賣香;有幾個點(diǎn)放著佛家衣服,供人使用。在大雄寶殿兩側(cè)整齊地站著十幾個婦女,有幾個男的象是第一次穿著佛衣,除給佛像跪拜外,還給穿佛衣的跪拜,手里還拿著紅包,拜后給紅包,沒有一個人不接,這大概是徒弟拜師傅吧。具體指揮的是一個女的,光著頭穿著佛衣,引著這些人在寺里找人,讓他們?nèi)ス虬莺徒o紅包。</p><p class="ql-block"> 我想佛的宗旨是普渡眾生,要是紅包給了門口的殘疾人,不是會更好些?</p><p class="ql-block"> 我從圓通寺出來,坐了三站公交,到了大同古城東門附近的法華寺。</p><p class="ql-block"> 二、法華寺</p><p class="ql-block"> 法華寺是一座具有重要?dú)v史和文化價值的佛教寺廟,始建于元末明初。法華寺的建筑布局分為四進(jìn)院落,沿中軸線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常樂我凈殿、大雄寶殿、法華塔和藏珍樓。?</p><p class="ql-block">法華寺的特色之一法華塔,是大同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是大同市現(xiàn)存唯一一座覆缽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內(nèi)存有一部《法華經(jīng)》而得名。寺廟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山門,是一座華麗的琉璃牌坊,色彩斑斕。?</p><p class="ql-block"> 我進(jìn)入法華寺,人不多,但在《常樂我凈》殿前的平臺上有賣香的,有讓點(diǎn)燈的,站著20多個人,穿著藍(lán)色的統(tǒng)一服裝,再看看其它地方,穿這種服裝的總數(shù)在50人之上。我在大雄寶殿問一個女的,她說他們是志愿者,為寺廟盡點(diǎn)心。我又問穿著普通衣服、在桌子旁坐著賣香的一個女的,香怎么賣?她說10元三支,可掃碼。我問她:你是志愿者?她說她是物業(yè)工作人員,香是寺廟的。我說你們怎么分錢?她說不分錢,不掙寺廟的錢。</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見《常樂我凈》殿,難道這是三士殿嗎?門口擺著跪拜墊子,不讓進(jìn)去。</p><p class="ql-block"> 我出了法華寺問一個女的,到關(guān)帝廟怎么走,她說向西走到太平樓,再向南走。</p><p class="ql-block"> 三、關(guān)帝廟</p><p class="ql-block"> 關(guān)帝廟始建于元代,至今仍保留著元代的大殿,是大同古城內(nèi)唯一一處元代建筑,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p><p class="ql-block"> 關(guān)帝廟中有《氣貫長虹》殿,殿內(nèi)正中塑有關(guān)公騎馬提刀銅像,高3.3米,重2噸;還有《春秋樓》《道貫古今》高層大殿,殿內(nèi)塑有關(guān)公讀書雕像。</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見殿內(nèi)關(guān)公騎馬提刀雕像。</p><p class="ql-block"> 在《氣貫長虹》殿門前柱子上有副對聯(lián),是傅山先生的書。</p><p class="ql-block"> 英雄幾尺稱夫子,</p><p class="ql-block"> 豪杰如斯乃聖人。</p><p class="ql-block"> 這算是對關(guān)公的總結(jié)評價。</p><p class="ql-block"> 從關(guān)帝廟出來向南走到了帝君廟。</p><p class="ql-block"> 四、帝君廟</p><p class="ql-block"> 帝君廟是一座?明代建筑,始建于1583年明朝萬歷年,主要供奉?文昌帝君,是功名利祿的主宰神,被尊奉到同孔子齊名的地位。廟曾進(jìn)行過重修,至今仍保存了明代原構(gòu),非常珍貴。帝君廟分兩進(jìn)院落,有帝君殿、?玉皇殿,占地共30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帝君廟不僅是研究文昌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實(shí)體建筑,也是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廟里工作人員說,來朝拜的都是想考上大學(xué),取得功名者。</p><p class="ql-block"> 廟里人不多,一個老者問工作人員,你們有多人?開支靠什么?工作人員說十幾人,開支靠捐款。老者又問說夠了嗎?答夠了。</p><p class="ql-block"> 出了帝君廟大門,能看到文廟藏經(jīng)閣。</p><p class="ql-block"> 五、文廟</p><p class="ql-block"> 文廟最初建立于?北魏時期,原在代王府地址上,明代時搬到此地,經(jīng)過多個朝代的擴(kuò)建和修繕,形成了現(xiàn)今的規(guī)模,是祭祀孔子和推廣?儒家文化的重要場所。</p><p class="ql-block"> 文廟主要建筑包括?欞星門、?大成殿、?尊徑閣、?碑亭、?角樓等。</p><p class="ql-block"> 在大成殿的大門上寫的不是《大成殿》三個字,是寫的《斯文在茲》四個字,我問工作人員,答說大成殿三個字寫在前門上,這四個字是殿前對聯(lián)中的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在藏經(jīng)閣的一層是孔子和老子的塑像,好像是孔子向老子請教問題。在閣樓外的柱子上有副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 博學(xué)審問</p><p class="ql-block"> 古今學(xué)問在審問審問方成學(xué)問,</p><p class="ql-block"> 天下常道非可道可道師法常道。</p><p class="ql-block"> 要好好領(lǐng)會此對聯(lián)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文廟很大,在廟內(nèi)的西部分是研究院。大同文廟是繼山東曲阜之后中國第一家“廟學(xué)合一”的文廟。北魏為中書學(xué),遼為國子監(jiān),金為太學(xué),明清為府學(xué),現(xiàn)為文廟國學(xué)研究院。</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看到資料,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原來是分開的,后來也合并為一家了,可能大同的早,北京的遲。</p><p class="ql-block"> 文廟中有五龍壁,其它文廟沒有。</p><p class="ql-block"> 六、善化寺 </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稱開元寺,五代后晉更名大普恩寺,明代更名善化寺。 </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主要建筑前為山門,中為三圣殿,后為大雄寶殿。除天王殿(山門)、三圣殿、大雄寶殿和普賢閣為遼金建筑外,其余兩側(cè)配殿和鐘鼓樓為明清時期建筑。寺內(nèi)存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畫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明清重修碑3通。 </p><p class="ql-block"> 看看大雄寶殿中34尊金代塑像,都是2米多高,從穿著衣服,戴著帽子,臉形上,是小數(shù)民族人的形象。 </p><p class="ql-block"> 三圣殿供奉的是中為毗盧遮那佛,右為普賢菩薩,左為文殊菩薩。 </p><p class="ql-block"> 以上這些建筑只占善化寺一半,都在寺內(nèi)東部,而寺的西部是花園,有湖、有亭、有樹。</p><p class="ql-block"> 在善化寺大門外廣場有五龍壁。 </p><p class="ql-block"> 七、 純陽宮</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14號哥從成都來太原,給我過了生日,還去了晉祠公園、迎澤公園、龍?zhí)豆珗@、萬達(dá)廣場、食品街、柳蒼等地。6月22號哥去了大同妹妹家,我7月1號去了大同,我們給妹妹過了生日,哥7月11號從大同乘飛機(jī)回成都。我和哥在大同期間,除游了今天我游的6個寺廟外,還游了大同純陽宮。</p><p class="ql-block"> 純陽宮,又稱呂祖觀,位于大同市鼓樓西北隅,地處大同古城中心鬧市區(qū),是大同市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教宮觀,被稱為山西三大純陽宮的“北宮”,芮城永樂宮為“南宮”,太原純陽宮為“中宮”,南北呼應(yīng),各有千秋。大同純陽宮創(chuàng)建年代已無文字可考,據(jù)說為金末元初西京道宮長劉道寧創(chuàng)建。</p><p class="ql-block"> 今天游了6個寺廟,以前游了云崗石窟、華嚴(yán)寺和代王府,純陽宮,有以下幾點(diǎn)感想: </p><p class="ql-block"> 1、大同歷史悠久,是少數(shù)民族古都。 </p><p class="ql-block"> 2、各民族文化在大同觸合,體現(xiàn)了獨(dú)特文化。 </p><p class="ql-block"> 3、在大同第一次游了帝君廟,其它地方?jīng)]見過。 </p><p class="ql-block"> 4,文廟是廟院合一,其它地方少見。</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4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廟</span></p> <p class="ql-block"> 102、大同城墻 </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5號,我游了大同古城的城墻。</p><p class="ql-block"> 今早8點(diǎn)我到了朝陽宮,就在西城門內(nèi)的北面,坐西朝東,很小,我等了一會不開門,就去登上城墻。</p><p class="ql-block"> 從朝陽宮到西門登城墻處不足百米,我在身份證登記處問工作人員,城墻合攏處在哪?他說在西門向南100米。</p><p class="ql-block"> 我上城墻,朝西邊看,城下是護(hù)城河,有約100多米寬的綠色公園,居民在公園里走步,公園外是魏都大道。要是從太原開車來大同,下了高速就是魏都大道,一直到大同火車站,有約30里長。</p><p class="ql-block"> 我向南走,沒找到合攏處。記得修城墻時,我看見過這最后修的地方,還聽說放了三塊銅磚,那一定是我沒認(rèn)真察看。</p><p class="ql-block"> 我在往前走時看見一個牌子,寫的城墻遺址陳列館,有通道可下到下面。我今天的想法是沿城墻走到東門,坐公交回去。繞一圈城墻是7.2公里,我走半圈是7.2華里,沒有下去看陳列館。</p><p class="ql-block"> 我走到城墻的西南角,看見放著許多三輪腳踏車,供游客在城墻上使用。在向南城墻轉(zhuǎn)彎時有一條繩子攔住了,立著一塊紙牌,說前面要收費(fèi),這才明白腳踏車的作用了。</p><p class="ql-block"> 我又看了一下護(hù)城河,河里有幾個臺階,水往下流,說明地形不是平的。我又用腳量了一下城墻寬度,有15米以上,走兩輛汽車沒問題。</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經(jīng)過西甕城時,看到有兩個老年文藝活動隊(duì),我也去過南甕城,比西甕城大,有足球場大,能組織文藝演出。</p><p class="ql-block"> 不能向前走了,我從西南角下了城墻,沿城墻往西門走,走到中間又遇到城墻遺址陳列館,這可不能錯過了,看了身份證就進(jìn)陳列館,陳列館設(shè)在城墻里。修城墻時我從南門的東面進(jìn)去過,里面是空的,用水泥梁、水泥板架起來,周圍用特制大磚裱起來。今天我在陳列館知道了,城墻下面寬100尺,上面寬50尺,和我的猜想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進(jìn)了第一道門,介紹大同城墻歷史,北魏時在大同建都幾百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時,大同北都被廢,直到隋唐時又逐漸興盛起來。在陳列館的第一段寫的《隋唐軍鎮(zhèn)》,隋在此設(shè)云縣,唐復(fù)置云州,首次出現(xiàn)了《大同》的稱呼,在北魏的舊城址上重修城墻。第二段是《遼金西京》,即稱大同為西京,可見其歷史地位。第三段是《明清重鎮(zhèn)》,重修城墻,是軍事重地。后邊幾段是《盛世重光》《典范之作》《千秋事業(yè)》《千古名城》,實(shí)際是指解放后,拆城墻修路,利用城墻磚土,到重修城墻的整個思想變化和實(shí)踐過程。這次修復(fù)城墻從2009年5月動工到2015年9月竣工,歷時9年,用資金近12億,用青磚1508萬塊,3塊銅磚,彰顯了大同修復(fù)城墻是艱巨工程,千秋偉業(yè)。</p><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第一展室后向南走去,看到一段土城墻舊址,這段土城墻有3米多高,5米多寬,根據(jù)土質(zhì)分析,是魏、遼金、明三個不同階段修復(fù)城墻的實(shí)物,雖屬一體,但能看出,左邊是魏,中間是遼金,右邊是明。</p><p class="ql-block"> 陳列館還有一些圖片,說修復(fù)城墻的艱辛。</p><p class="ql-block"> 走出陳列館,看著雄大的城墻,感到修復(fù)真不容易。我向修復(fù)大同城墻的決策者、設(shè)計(jì)者、建設(shè)者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6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門城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門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護(hù)城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西城墻里的陳列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修城墻的艱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有的三個朝代土城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東面北魏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間遼金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面明朝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懸空寺</span></p> <p class="ql-block"> 103、恒山懸空寺與應(yīng)縣木塔 </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們游了朔州、殺虎口后來到大同,妹夫五海準(zhǔn)備了豐盛的晚飯,妹夫和春生兩人喝了一瓶30年的汾酒。第二天早晨到兒童公園西門外吃了稠粥,飯后先游恒山懸空寺,后游應(yīng)縣木塔。</p><p class="ql-block"> 我兩次游恒山懸空寺與應(yīng)縣木塔,第一次是2000年正月,我和錦平、妹妹、妹夫、外甥女一共5人,在大同租了一輛面包車來的。第二次是2017年8月17日,我和春生,子文、啟新來的。</p><p class="ql-block"> 恒山是五岳中的北岳,是塞北第一山,相傳4000年前舜帝出巡時,見其山勢雄偉挺拔,因此封它為《北岳》。</p><p class="ql-block"> 恒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北部交界處,從東北向西南綿延五百里,東部連接太行山,成為三晉大地天然的屏障。</p><p class="ql-block"> 恒山是因?yàn)樯嚼锝ㄓ幸蛔鶓铱账露麚P(yáng)天下,懸空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p><p class="ql-block"> 懸空寺建成于15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dú)特寺廟。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后來改名為“懸空寺”,因?yàn)檎略壕拖駪覓煸趹已轮稀?lt;/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懸空寺腳下抬頭望去,看到立的幾根很細(xì)的木柱支撐著寺院建筑,真不可思議,那幾根木柱怎么能支撐???仔細(xì)一看,那幾個立的木柱根本不承重,只是做做樣子,而承重的是打入巖壁里的幾根粗木柱,而整個建筑就建在這幾根粗木柱上。</p><p class="ql-block"> 懸空寺離地面的高度約為50米。??其建筑特色以“奇、懸、巧”著稱,整個寺院緊依峭壁,下臨深谷。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建造了40間殿閣,包括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建筑結(jié)構(gòu),沒有使用一顆鐵釘,依靠榫卯結(jié)構(gòu)。在1500年前,50米高的峭壁上建此寺院是多么不容易,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寺中覺得和其他寺廟沒什么區(qū)別,只是感覺小的。</p><p class="ql-block"> 從懸空寺下來要到東面的北岳廟,路上看到張果老倒坐毛驢雕像。張果老是八仙之一,山西運(yùn)城人,其特點(diǎn)是倒坐毛驢走路。</p><p class="ql-block"> 北岳廟,建于明代,雖沒有懸空寺有名,但在恒山中是最為宏偉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嶺南面的石壁之下,山門前有103級石階、廟門有“貞元之殿”四個大字,門側(cè)有長聯(lián),上聯(lián)為:“恒岳萬古障中原唯我圣朝歸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載”;下聯(lián)是“文昌六星聯(lián)北斗是真人才雕龍繡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北岳廟內(nèi)有北岳大帝塑像,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這些碑文,作為歷史佐證,是研究恒山的寶貴資料。</p><p class="ql-block"> 游客很多,中午到應(yīng)縣。</p><p class="ql-block"> 應(yīng)縣木塔,也稱釋迦塔,全稱是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yīng)縣城西北佛宮寺內(nèi)。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gòu)塔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塔內(nèi)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p><p class="ql-block"> 我去過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磚結(jié)構(gòu),以傾斜幅度大而不倒聞名世界。我也去過巴黎埃菲爾鐵塔,是鐵梁結(jié)構(gòu),看見高大雄偉。而應(yīng)縣木塔采用的是榫卯結(jié)構(gòu)。世界三座名塔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結(jié)構(gòu)不同,形狀不同。</p><p class="ql-block">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shè)暗層,實(shí)為九層。因底層為重檐并有回廊,古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各層均用內(nèi)、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nèi)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fù)梁式木架。有人計(jì)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dāng),建筑宏偉,藝術(shù)精巧,外形穩(wěn)重莊嚴(yán)。</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沒進(jìn)景區(qū),只看到木塔,高高地矗立云間。我兩次來只看到景區(qū)外圍有變化,木塔沒變化。木塔不開放,沒上過木塔。</p><p class="ql-block"> 游過木塔,順路游了青龍鎮(zhèn),回到太原。</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3日于太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應(yīng)縣木塔</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9日于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