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 一件“老物件”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我家孫子孫女所在蘇州實驗小學(xué)要求學(xué)生尋找爺爺奶奶的“老物件” ,我找到了40 年前內(nèi)頁泛黃的“剪報本”,這本鹽阜大眾報建刊40 周年的紀念冊內(nèi)頁貼滿了81 年至85 年這五年間在鹽阜報及其他報刊上發(fā)表的部分“短平快”用稿,共54 篇,其中有小品詩歌10 篇、雜談14篇、小通訊30 篇。</span></p><p class="ql-block"> 打開暗紅色塑料封面,看到當(dāng)初一篇篇“豆腐塊”文章,看到密密麻麻,用元珠筆摘抄現(xiàn)在墨跡己擴散的30 多頁的報刊雜志通訊地址,讓我回憶起當(dāng)80 年代初,由師專文科培訓(xùn)班跨進進鹽城縣委辦公室的一段機緣和曲折。</p><p class="ql-block"> 81 年7 月我第一個被縣委辦公室抽調(diào)進耒,因市委辦到南京檔案館搞黨史摘抄需要人配合,臨時抽調(diào)我出公差,回來見到后耒的同學(xué)都跟著秘書去實習(xí),而我被老秘書相中去掌管縣委大印和機密文件,一心通過筆桿子闖前程的我,為了擺脫“機要”一位置而躋身秘書行列,于是利用工作之余寫東西,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筆力??嘤谡拼笥?,人懸半空中,無接觸實際的機會,于是苦思冥想,東拼西湊尋找題材,學(xué)寫小詩歌、小言論,搜尋下放農(nóng)村和進城就業(yè)曾發(fā)生的人和事編寫小故事,玉新村村民盛如玉、五金公司經(jīng)理劉連根、機床??工人童朝明這些人都成了筆下下生花的對象。寫稿都是下班后悄悄進行,晚上用元珠筆、復(fù)寫紙滕寫的稿子最多能用三兩份,想投一稿晚上要吭哧吭哧復(fù)寫幾次,手指頭磨出老繭。為了改變自己被“邊緣”的現(xiàn)狀,不知熬過多少不眠之夜,寫過的底稿厚厚幾大摞!</p><p class="ql-block"> 看到眼前這本“老物件”里的泛黃的剪報,想到用一“豆腐塊”的不易,“爬格子”的艱辛,想到與鹽阜報記者的過往。正是這堅持不懈努力,一年多時間就正式從事秘書工作,并最早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先后在省、國家級報刊雜志上發(fā)表170 多篇調(diào)查報告和經(jīng)濟論文,最早宣秘書、副主任、主任職務(w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冷硯磨歲月,暖筆著春秋”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而“老物件”尤在,賭物思舊,感慨萬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八十年代的我</b></p> 八十年代的老物件 辛勤耕耘結(jié)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