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隊的專業(yè)是噴火,我手握的噴火槍全稱是“58式火焰噴射器”。我手中一桿槍,背負三個油料瓶,戰(zhàn)斗重量是62斤,后坐力130斤!最大射程50米左右,最佳射程20-30米。我是正手。</p><p class="ql-block"> 噴火兵兩個人一組,互相配合,副手負責掩護和吸引敵火力,正手負責拔點,我是正手。如果地形不適合臥姿時,副手要用身體頂住正手,以免被后坐力掀翻影響精準度。要求人槍一體,人槍一線,最大程度減輕后坐力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戰(zhàn)友載我去訓(xùn)練場,我即是戰(zhàn)斗員,又是戰(zhàn)地記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1977年,我參加了全師新聞報道員培訓(xùn),從而擔任連隊報道員,活躍于訓(xùn)練場。年底,我以新聞成績突出而榮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我在實彈考核中,中間的是我,我被評為“全能噴火手”。評定分四級:特等噴火手,全能噴火手,優(yōu)秀噴火手,合格噴火手。我是二級。</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初,我參加總參“江淮一號”實戰(zhàn)演練,紅框里的是我。我是班副,訓(xùn)練中一般是斷后。</p> <p class="ql-block"> 1979年8月,我第二次在滁州三界,訓(xùn)練間隙與班上部分戰(zhàn)友合影。前排左一是我。</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底,12軍防化處對我們新組建的噴火排進行考核驗收,作為班長和參與組建的老兵,我選擇了一個高難度項目——小目標立姿噴火,我以三發(fā)三中獲得“優(yōu)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為強大的后坐力同時具有的持續(xù)時間長,加上風向和氣流對液體的沖擊,立姿噴射是個難度極高的訓(xùn)練項目,如果稍有疏忽,“人槍一體”、“順風噴射”的要領(lǐng)掌握得不好,發(fā)生槍把稍微抖動,氣流迎面撲來,就造成“引火燒身”的事故。當時,我的右肩緊緊頂著噴火槍托把,噴火槍前端緊靠著一根樹樁,我的左手牢牢按著樹樁,這樣,使槍和人體形成一體,保持磐石般的穩(wěn)固。我的右腿成箭,用力后蹬,左腿成弓,下蹬扎實,腰板堅挺,形成三角支架體,以抵擋強大持續(xù)的噴射后坐力。</p><p class="ql-block"> 立姿噴射的危險性,我是明白的。在考核前是允許退出的,戴連長問我:“有把握嗎?”我說:“行!”我明白自己的實力:—米八的個子,當兵前掄過三年大鐵錘,對這個姿勢早就熟練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姿噴火因具有非常的危險性,故有“拼命一搏奪王冠”之稱。</span>據(jù)老兵說,自從噴火專業(yè)創(chuàng)建二十多年以來,在34師,我是在立姿噴火項目上獲得優(yōu)秀的第二人。為此當年,我以“文武皆優(yōu)”的成績第二次榮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2020年,老部隊聚會慶祝對越作戰(zhàn)大捷,老戰(zhàn)友贈于我一枚“三等功臣之家”的匾額,如今懸掛在我的老家新居的門楣之上。</p> <p class="ql-block"> 我經(jīng)歷了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考驗,先后在12軍的兩個防化連服役四年。在34師防化連噴火五班,我擔任副班長,我送副手上了前線,隨后,我到了36師,擔任噴火14班長,參與組建了新的噴火排(原噴火排整體上了前線)。后來,我這個班參加了老山阻擊戰(zhàn),立了大功。</p> <p class="ql-block"> 我是腳踏風火輪的哪咤,噴火兵的“勇敢”是我的標配。</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從事新聞工作30多年,勇敢地成長為“打假”記者,退休以后,我寫金庸,寫陸宗輿,“勇敢”和“打假”雙管齊下,任我的筆端始終冒著戰(zhàn)場硝煙和火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