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歡樂行小分隊乘坐的中巴車,駛入了315國道,風正卷著沙礫掠過茫崖的戈壁,這座被昆侖山余脈環(huán)抱的小城剛把最后一縷晨光拋在身后,遠處的雅丹群已在灰藍色天幕下顯露出鋸齒般的輪廓——從這里出發(fā),四百多公里的路程,是大地最坦誠的調色盤。</p><p class="ql-block"> 出茫崖不久,公路便像被抽直的線,一頭扎進無人區(qū)的腹地。車窗外,鹽堿地泛著慘白的光,偶爾有幾簇駱駝刺貼著地面生長,把影子拉得老長。風是這里的主宰,它用億萬年的耐心雕刻巖石,有的雅丹成了昂首的駱駝,有的化作俯臥的巨鯨,更多的則是無名的土丘,沉默地守著被時光遺忘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這片廣袤的戈壁灘,仿佛闖入了被時光遺忘的秘境。形態(tài)各異的雅丹地貌,是大自然用風與沙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它們靜默矗立,訴說著億萬年的滄桑變遷。腳下的沙土松軟,遠處的風蝕山丘輪廓分明,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一切都顯得那么雄渾又孤寂。在這里,時間似乎都放慢了腳步,只剩下自己與這天地間的壯闊之景深深交融。</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的中巴車繼續(xù)前行,視野忽然被一抹翡翠色撞開。那是小柴旦湖,像一塊被打翻的顏料盤,把天空的藍、云朵的白、沙礫的黃全揉進了水里。湖岸的鹽堿結著晶,踩上去咯吱作響,幾只斑頭雁掠過水面,翅膀劃開的漣漪里,能數清天上的云。當地人說,這湖是昆侖山的眼淚,漏了幾滴在戈壁里,便成了這流動的綠。</p> <p class="ql-block"> 315國道上,車輪滾滾從未停歇。旅游大巴載著滿心期待的旅人,貼著車窗捕捉沿途風光;重型貨車載著滿滿當當的貨物,轟鳴著駛向遠方。南來北往的車輛在這條路上交織,揚起的塵土里,藏著奔波的故事,也藏著這條公路永不褪色的繁忙。</p><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的中巴車緩緩的向前方行駛,315國道忽然在戈壁上折出一道驚心動魄的弧度。U型公路像被巨人按進大地的褶皺,車頭朝下時,仿佛要扎進地心的幽暗;爬到頂端再往下望,路面又像被猛地拽向天際,連遠方的云都似懸在路的盡頭。往來的車輛駛過彎道時,總忍不住放慢速度——誰也不愿錯過這瞬間:天與地在此處被公路擰成繩,而自己正走在天地的褶皺里。</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風似乎換了脾氣。雅丹群漸漸浸在水里,成了真正的“水上雅丹”。夕陽西斜時我們來到了烏素特水上雅丹,只見游船駛過,攪碎了水面的光影,驚起的水鳥撲棱棱掠過駝峰般的巖頂,翅膀帶起的風里,竟有了湖水的濕潤——誰能想到,億萬年前的海底,如今正托著這些被歲月啃噬的巖石,在風與水的相擁里,成了大地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中巴車,車輪碾過315國道的最后一段路程,水上雅丹的水光仍在記憶里,那些戈壁的蒼茫、雅丹的奇崛,連同315國道上的車水馬龍,都成了旅途中難以磨滅的烙印。往后的歲月里,當我們再次想起這段旅程,定會懷念那風與沙的私語,懷念那水與石的纏綿,懷念這一場奔赴自然的盛大遇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