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在甘肅張掖的祁連山腳下,藏著一座比莫高窟更險峻的“空中佛國”——馬蹄寺</p> <p class="ql-block">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如今依然在普光寺馬蹄殿內(nèi),成為鎮(zhèn)寺之寶</p> <p class="ql-block">它不像敦煌那般舉世聞名,卻以驚心動魄的懸空石窟、漢藏交融的千年文化,成為絲路上最獨特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綿延在祁連山中的馬蹄寺石窟群,包括馬蹄北寺、南寺、千佛洞、上觀音洞、中觀音洞、下觀音洞、金塔寺7個部分,共有70多個洞窟。</p> <p class="ql-block">進了景區(qū)大門要乘景交車到游客中心換乘點,然后再換乘到各個景點的觀光車。</p><p class="ql-block">有四個景點:格薩爾王殿、草原雪山自然風(fēng)光(祁連山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北寺三十三天石窟、千佛洞。</p><p class="ql-block">我們首先去了格薩爾王殿</p> <p class="ql-block">經(jīng)幡飄揚</p> <p class="ql-block">格薩爾王殿作為張掖馬蹄寺寺的重要景點,是一個靠近雪山,位于半山腰的一個非常深邃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格薩爾王是藏族的一個民族英雄,他降魔除害造福藏民的光輝業(yè)績在草原廣為流傳</p> <p class="ql-block">在巨大的經(jīng)幡下看祁連山</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去看自然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看不夠美麗的自然景觀,終于想起我們的重點是馬蹄寺的石窟了</p> <p class="ql-block">石窟群點狀分布在馬蹄山的紅砂巖崖壁上,相互間最近距離2公里,最遠的20多公里,一座座石窟參差錯落,又相互呼應(yīng),與祁連山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馬蹄寺石窟群的標志性建筑是馬蹄北寺3號窟,又名“三十三天”,石窟建在馬蹄山最大的一塊峭壁上,高達60米。石窟依山造型,沿壁鑿窟,共有21個窟龕,排列為7層,外部是互不相連的窟檐,內(nèi)部有暗道相通,窟檐自下而上逐層減少,重疊為一個巨大的寶塔形。每窟正中開一大龕,內(nèi)有石胎泥塑佛像,四壁殘留元、明時代的影塑干佛及壁畫。這個窟被稱為中國石窟營造史上的偉大構(gòu)造形式</p> <p class="ql-block">百米高的紅砂巖壁上,7層21個洞窟如天梯般垂直貫通,象征佛教“三十三重天”。攀登時需手腳并用穿過僅容一人的狹窄甬道,陡峭處近乎垂直,驚險程度不輸華山!而每登一層,洞窟內(nèi)保存的北魏彩塑、元代壁畫便豁然眼前——這種“山體內(nèi)部開鑿?fù)ǖ馈钡臉?gòu)造,全中國僅此一處!</p> <p class="ql-block">馬蹄寺最震撼的,是三十三天石窟</p> <p class="ql-block">進入三十三天石窟</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攀登時需手腳并用的狹窄甬道</p> <p class="ql-block">微弱的光線從洞窟的縫隙中透進來,為這片古老的空間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狹窄的通道在山體內(nèi)蜿蜒穿行,仿佛是在探索一個神秘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12層密宗佛塔嵌在山壁,樓梯90度垂直</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艱難穿行,眼前豁然開朗,峭壁上一個個窟龕內(nèi)塑的佛像十分精美。佛像神態(tài)莊嚴,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絕壁上鑿七層石窟,供奉綠度母</p> <p class="ql-block">下到原地,石窟里的造像破壞非常嚴重,也缺失了很多精美的壁畫。但歷史留給我們的就是如此,能看到如今的樣貌已經(jīng)是很幸運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沒有擁擠的游客,只有鑿刻在絕壁上的千年執(zhí)著</p> <p class="ql-block">據(jù)講解員介紹,該石窟棧道修建在巖體內(nèi)部,在國內(nèi)屬于比較罕見的一種石窟形制</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有許多洞窟,大小不一,這層看到的就是站佛,造像塑于元代,站佛高達八米多,神態(tài)安詳肅穆,因站佛腹內(nèi)藏有一尊白玉救護度母像,所以也被稱為藏佛</p> <p class="ql-block">馬蹄殿是以殿中有馬蹄印而得名,是北寺比較重要的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些殿閣雖經(jīng)歷百年風(fēng)雨侵襲,但仍巍峨屹立于懸崖之上,令人不禁驚嘆古人卓越的建筑技藝,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巨大震撼</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天石窟是從山腳鑿洞進入山體,然后斜向上鑿洞,形成長長的廊道通向最高的七層廟宇。想要登上去那就像登天梯一樣手腳并用才可以,到達石窟的最高層爬爬看看至少也得一個小時。</p><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我國唯一一處把棧道修筑于山體之內(nèi)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天石窟不遠有個塔爾嶺,塔爾嶺上有兩座高高聳立的白塔。兩座白塔雄偉壯觀,從幾十公里以外就能一眼看到。白塔周圍有一圈轉(zhuǎn)經(jīng)筒</p> <p class="ql-block">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開鑿在一道異常陡峭的紅砂巖壁上,窟龕依山形自然分為南、中、北三段?,F(xiàn)存洞窟10多個,編號窟9個</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現(xiàn)存的洞窟根據(jù)分布劃分為南區(qū)、中區(qū)及北區(qū),均坐西北朝東南。南段保存有北朝時期的石窟4個,中段為典型的漢傳佛教寺廟,而北段則是摩崖石刻塔林</p> <p class="ql-block">懸崖上的「立體佛國」!整個寺廟嵌在百米峭壁上,仿佛空中樓閣</p> <p class="ql-block">只看了看外觀,到了臨近下班時間,特窟都沒有能進入(網(wǎng)上攻略“壁畫殘損嚴重,非研究黨慎入”)</p> <p class="ql-block">到達千佛洞已經(jīng)是18點了,和尚們似乎等著下班,直說馬上要關(guān)門</p> <p class="ql-block">催促之下千佛洞只用了半小時不到,匆匆看過</p> <p class="ql-block">這些佛塔都是苦行僧開鑿用于坐禪修行和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大多開鑿于西夏和元明時期</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寺石窟群中的每一處古跡,都令人心馳神往</p> <p class="ql-block">馬蹄寺游玩還是很開心的,唯一遺憾就是沒能去后山的金塔寺參觀。網(wǎng)上說去那參觀需要提前一至三天預(yù)約,每天限額50人,具體開放時間還要到當(dāng)天再定,而且從馬蹄寺往返四五十公里,到我們到達的時候不開放</p> <p class="ql-block">金塔寺里的造像確實精美,特別是高浮雕彩塑飛天,在全國獨一無二,比敦煌飛天年代更早,被稱為東方飛天之精華。</p><p class="ql-block">雖然實地沒看到拍到,幸好在張掖博物館看到了一比一的復(fù)制品和網(wǎng)上下載的原石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金塔寺是馬蹄寺重要石窟群之一,是馬蹄寺石窟群中最早開鑿的石窟,位于大都麻鄉(xiāng)李家溝村南剌溝紅沙巖壁上</p> <p class="ql-block">石窟內(nèi)每龕各塑一佛,佛均結(jié)跏跌坐于蓮臺上,面色豐腴,神態(tài)安詳。龕外除背面各塑一弟子外,其余南、東、西面各塑一高達兩米的脅侍菩薩,其勻稱豐滿的軀體,自然生動的表情達到了完美合諧的意境。衣裙質(zhì)薄透體,裙褶簡潔自如</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為精美的是大型肉雕泥塑飛天古樸稚雅,為國內(nèi)僅有</p> <p class="ql-block">造型優(yōu)美,立體感極強,采用了圓雕與浮雕完美結(jié)合的手法懸空于壁間</p> <p class="ql-block">著名考古學(xué)家史巖先生對金塔寺飛天的評價“藝術(shù)成就比莫高窟那種小型浮雕式的平面影塑提高了一步,是具有偉大氣魄的高肉雕大型之作?!?lt;/p> <p class="ql-block">最具價值的就是那凌空飛舞的雕塑——飛天</p> <p class="ql-block">“金塔寺石窟飛天”則是呈“V”字形、更加具有表現(xiàn)力的立體高肉雕塑,不僅如此,這些飛天雕塑時間上要比敦煌飛天還早300年,可謂是無價的稀世珍寶。</p> <p class="ql-block">回張掖市區(qū)的一路上,整片整片的新疆楊,筆直挺拔</p> <p class="ql-block">清真小店“汪集手抓羊”</p> <p class="ql-block">沙蔥炒蛋</p> <p class="ql-block">小店酸奶很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