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閱讀鄒凱麗的這組鄉(xiāng)村記憶文章時,感覺穿越了時光的隧道,回到那個雖然物質(zhì)匱乏,但溫情脈脈的鄉(xiāng)村。田壟阡陌間,浮現(xiàn)一組女性圖像,讓人心中涌起無盡的溫暖與感動。這組文章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只有樸實無華的敘述能打動人心。</p><p class="ql-block">作者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事例,展現(xiàn)了她們在生活中的善良之舉。同時,她們的堅強也令人動容。面對生活的困難與挫折,她們從不退縮,而是勇敢地迎難而上,用自己的雙肩扛起家庭的重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懷念阿婆》一文里,那個變賣嫁妝補貼家用的阿婆,替孫輩們們拍后背,哄著孫輩們?nèi)胨?,寵溺孫輩們的阿婆,在記憶中浮現(xiàn)。阿婆心中裝載著家人,是家的向心力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時光里的守望者》介紹了一位勤勞、節(jié)儉和愛心滿滿的奶奶。奶奶年輕時編草席,種甘蔗,年邁后寄情小菜園,“可以說我們整個小山村的孩子都是吃奶奶的腌菜長大的,那是我們那一輩孩子共同擁有過的美味下飯菜?!睗M紙溫情,讀罷讓人沉浸在這純樸鄉(xiāng)情中。奶奶,這位時光的守候者,守候著老一輩的勤勞樸素,守候著鄉(xiāng)里的默默溫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神花的記憶》記敘的則是作者對婆婆的懷念。婆婆沒有直接對這個兒媳婦表達關愛,只是默默地去做。聽說洛神花果泡水能補血,婆婆就種洛神花。播種、澆水、松土、施肥、看護,愛雖無聲,卻有形。那些無聲的愛,要像泡洛神花果茶那樣,要慢慢泡開才能看到那玫瑰般的湯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狗爪豆》一文,作者回憶了勤勞的母親以及母親種的狗爪豆。“為了給我們兄妹幾人晚上能吃上一頓飽飯,父母親一日三餐都是喝粥,菜也不舍得下筷夾。那一碗狗爪豆,不僅僅是一道美味的菜肴,更是父母無聲的愛?!?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篇文章,都指向“家”,指向“愛”,指向“鄉(xiāng)村”。對于許多人來說,鄉(xiāng)村是他們的根,是心靈的避風港。在忙碌的現(xiàn)代生活中,鄉(xiāng)村回憶可以讓人重新找回那份寧靜與純真,緩解壓力,獲得心靈的慰藉。鄉(xiāng)村的自然風光、淳樸的人際關系以及簡單的生活方式,都能喚起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美好情感,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和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輯文稿過程中,我曾與凱麗就如何把握文學作品中的植物描寫進行數(shù)次溝通,談及文學作品往往借助植物描寫來刻畫人物、烘托氛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或表達某種情感。植物蘊含著作者情感傾向,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等話題,凱麗數(shù)易其稿,態(tài)度認真,實屬難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次,還想談談鄉(xiāng)村回憶寫作的深層含義。鄉(xiāng)村寫作往往承載著個人的成長歷程。在鄉(xiāng)村的生活經(jīng)歷塑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性格和人生觀。通過寫作鄉(xiāng)村回憶,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軌跡,更好地理解自己是如何從那個曾經(jīng)的鄉(xiāng)村少年/少女成長為如今的模樣。這種自我認知有助于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堅定地前行,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只是停留在溫情回憶的層面上,那么文章將會溫度有余而深度不足,也會造成文章的同質(zhì)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文中,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凱麗對她們的敬愛之情。她們不僅是家庭的支柱,同時也是凱麗人生道路上的榜樣。從她們身上,凱麗汲取了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也通過文字傳遞給了每一位讀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