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聽到彈子石的發(fā)音、看到彈子石這3個字,不知道怎么就與兒時趴在地上玩彈珠子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把戲”聯(lián)系起來,并且這么多年了還始終拉扯不開,這是什么情結(jié)喲。說明一下,我這里講的彈子石是重慶南岸區(qū)南山下長江邊的小地名,現(xiàn)在大名叫彈子石老街,是國家4A級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彈子石這個地名究竟是怎么回事,通過實(shí)地考察與DC互動,告訴大家一下哈,特別是那些與我有同樣毛病的朋友及美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關(guān)于這個彈子石地名的由來,主要有兩種流傳較廣的說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話色彩的“誕子石”傳說(與大禹治水、涂山寺有關(guān)):大禹妻子涂山氏經(jīng)常到南岸江邊(即現(xiàn)在彈子石位置)守望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歸來。最終化為一塊巨石,被稱為“望夫石”。一天,大禹終于歸來,對著巨石大聲呼喚。這時石頭突然崩裂,從中誕生出一個男孩,因此這塊石頭被稱為“誕子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形地貌說(形似彈子的礁石):在彈子石長江邊,歷史上確實(shí)存在一塊巨大的礁石(或礁石群)。這塊礁石經(jīng)過江水千萬年的沖刷,形狀渾圓,像一顆巨大的石彈丸(即“彈子”)。因此,當(dāng)?shù)厝撕托写?,直觀地稱它為“彈子石”。包括附近的地方、渡口、碼頭和后來形成的街區(qū),也就以此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重慶方言中“誕子”與“彈子”發(fā)音相同,久而久之,就逐漸融合統(tǒng)一在“彈子石”這個地名之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敲黑板,聽總結(jié)啦哈。彈子石名稱的由來可以說是地理特征(形似彈丸的礁石)與民間傳說(大禹之妻涂山氏誕子)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gòu)成了這個地名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