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茫崖的艾肯泉,向來被稱為"惡魔之眼"。 蒙古語稱之“艾肯布拉格”,意為“源頭泉”,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花土溝鎮(zhèn)莫合爾布魯克村,其屬于地質(zhì)景觀類型。</p><p class="ql-block"> 艾肯泉的形成與深大斷裂、含水層傾斜相關,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北緣,斷層地帶常有溝谷及泉湖發(fā)育。艾肯泉的泉眼直徑超過十米,水位最高時可達五六十厘米,一年四季不斷流。泉的深度超過一千米,泉水含硫量過高,泉眼周圍飛鳥野獸不敢靠近,泉水流經(jīng)之處寸草不生。泉水中含有大量鈉離子、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不可作為生活飲用水。艾肯泉冬季也不結冰,涌出的泉水清澈無比,卻將周圍的土地染成了紅黃漸變色。水溫常年保持在三十攝氏度左右,噴涌可達半米之高。</p><p class="ql-block"> 2017年后,艾肯泉被茫崖市旅游和宣傳部門關注,成為網(wǎng)紅打卡點。2023年8月,艾肯泉所在的茫崖艾肯泉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這里還有另一口泉——天使之淚。其藍得不像人間,硫磺在沸騰,礦物質(zhì)在沉淀,像一顆被遺忘的星球,孤獨地呼吸。它更像大地悄悄睜開的一只眸,看風沙漫卷,看歲月荒蕪,看每一個風塵仆仆的旅人,在它面前驚嘆失語。</p> <p class="ql-block"> 艾肯泉最早被確切記載可追溯到俄國探險家、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所處的十九世紀時期。在光緒九年(1883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里,普爾熱瓦爾斯基開啟了在青海和新疆地區(qū)的穿越探險之旅,在這個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艾肯泉,并將其記錄在了自己所撰寫的《走向羅布泊》一書中,自此,艾肯泉開始出現(xiàn)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當中。</p> <p class="ql-block"> 2015年11月,茫崖市的自然觀察愛好者兼攝影師王小炯,在翻閱《走向羅布泊》一書以查找尕斯地區(qū)動植物歷史資料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書中那位俄國探險家關于艾肯泉的描述內(nèi)容。經(jīng)過判斷,王小炯認定,書中所描述的艾肯泉,恰恰就是他2010年在阿拉爾濕地深處偶然看到的那眼熱水泉。2017年,王小炯撰寫了一篇博文,并且在文中提及了艾肯泉,這一行為使得“艾肯泉”三個字,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p> <p class="ql-block"> 茫崖艾肯泉像被隕石砸中的調(diào)色盤,像外星人留下的摩斯密碼,大自然才是最狂野的抽象派畫家。</p> <p class="ql-block">硫磺霧氣繚繞,赭紅鹽華如血絲蔓延,它靜默了千萬年,看盡風沙與星河。有人說它是"惡魔之眼",可它不過是地球最原始的呼吸,溫熱、深邃、不悲不喜,像一句未被破解的古老密語。</p> <p class="ql-block"> 從空中俯瞰,艾肯泉的泉眼與噴涌出的泉水以及周圍深紅色環(huán)帶狀的沉淀物,組成了一個奇特的瞳孔造型,仿佛一只鑲嵌在大地上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感謝導游兼攝影師小葛先生為我們在艾肯泉拍下這珍貴的視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