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婺源的群山綠水間,思溪延村如一顆溫潤的明珠,靜靜散發(fā)著歷經(jīng)八百年歲月沉淀的魅力。作為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qū)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里不僅是徽派建筑的活化石,更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畫卷。 思溪延村的歷史可追溯至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建村的俞氏族人因“魚思念清溪水”而得名“思溪”,這份對自然的眷戀,也深深融入了村落的基因。 數(shù)百年來,俞氏子孫走出山村,在江西、浙江、上海、湖南、廣西等地奔波,以木材、茶葉、鹽業(yè)等商業(yè)活動立足。致富后的族人不忘故土,紛紛攜資歸鄉(xiāng),買田置房、興建書院,一座座府第樓閣、祠堂碑坊隨之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如今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群落。 思溪延村的 156 幢古民居,是明清建筑藝術的集中展現(xiàn)。其中明代建筑 5 幢、清代建筑 80 余幢,總面積約 16000 平方米,每一處都透著歲月的厚重,成為凝固的建筑詩篇。 村落以青石板鋪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臨清溪與稻田,四周被綠地環(huán)繞,完美嵌于錦峰繡嶺、清溪碧河之間。房屋群落與自然環(huán)境巧妙結合,山水互為點綴,行走其間,仿佛人在畫中游。 古民居多為粉墻黛瓦,黑白相間的整體色彩樸素淡雅。從遠處望去,大面積的粉墻如同宣紙,墻上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則像精心點染的墨點,形成整體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盡顯 “道法自然” 的意蘊。 里外墻大量采用馬頭墻、山墻造型,尤其是馬頭墻的屋檐角飛翹,在蔚藍天際勾畫出優(yōu)美的輪廓線,為空間增添了層次韻律美。 古宅多為一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有風火山墻圍起,大門是石庫門坊,搭配水磨青磚門面,盡顯精致。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后堂、廚房,前后均有淺天井,而天井的設計,更是將商業(yè)文化巧妙融入建筑之中。 思溪延村不僅是江西省古建筑重點保護村,更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tài)家園。延村內,楓樹、楠木、槐樹、竹林等古老名貴植物與杉木、馬尾松、硬闊葉樹為主的用材林相映成趣,山體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綠意盎然。 這里的雕刻藝術更是令人嘆服,磚雕、石雕、木雕等 “三雕” 藝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古建筑的門窗、梁柱、墻壁上隨處可見,每一刀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心血。 正因如此,思溪延村成為了田園風光與徽州古建完美融合的典范,被譽為 “徽州儒商第一村”,更因與戴望舒《雨巷》中 “丁香姑娘” 的傳說關聯(lián),增添了幾分浪漫的文學色彩。 思溪延村,用八百年的歷史、精美的建筑、秀美的風光,向每一位到訪者訴說著 “美麗鄉(xiāng)村” 的獨特韻味。 謝謝各位老師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