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卡薩達(dá)斯酒店的自助早餐是在土耳其用餐體驗最好的一次,環(huán)境幽雅怡人,食材新鮮豐富,有海鮮、水果、牛奶咖啡等。最難得的是有蛋炒飯,很適合我的中國胃,紅茶也不需另付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餐完畢,回房間稍休整,見集合時間尚早,我便帶上行李到酒店大堂和門口溜達(dá)。見小團(tuán)員爬上門前樓臺上眺望,我偷拍一張發(fā)到群里。團(tuán)員見酒店門前花團(tuán)錦簇,茉莉飄香,也紛紛趕來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阿拉恰特小鎮(zhèn)</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巴車沿著海岸線行駛了大約一小時,金色的陽光灑滿車廂。導(dǎo)游祖歌與大家已經(jīng)很熟悉了,為了活躍氣氛,他主動提出為我們唱一支土耳其民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導(dǎo)游能說會道,自然沒有放過搭檔燕子,邀請她在車?yán)锇槲?。燕子十分活潑,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像過年似的。伴隨著歌聲,她大大方方的扭了起來。大家鼓掌打著節(jié)拍,頓時車廂成了歡樂的港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達(dá)了目的地。阿拉恰特位于土耳其西海岸伊茲密爾省切什梅,是地中海風(fēng)格城鎮(zhèn),有150多年歷史,別名agrilia,希臘與土耳其實行人口交換前,希臘穆斯林難民曾定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入口處的風(fēng)車糧倉是小鎮(zhèn)標(biāo)志性景觀,瞬間將我?guī)У酵捠澜纭?dǎo)游吩咐我們風(fēng)車就是集合地點標(biāo)識,大家可以繞小鎮(zhèn)慢慢游覽,細(xì)細(xì)品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鎮(zhèn)依舊充滿地中海風(fēng)情。紫色的三角梅桂在白白的石頭砌成的墻上,隨處都能出大片。連不愛拍照的夫人都坐在石階上留下一張紀(jì)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沐浴在陽光下,悠閑自在地漫步小徑上,每一處風(fēng)景都值得我們打卡拍照。除了我們一行人,街頭幾乎沒有行人。臨街的商鋪大門緊閉,更加顯得清凈空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巷深處有一座教堂似的建筑,教堂外的樹蔭下設(shè)有一條長靠背椅。我們便坐下來休息,享受樹蔭的清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土耳其與去年南美旅游一樣,令人頭疼的是公廁難尋。這么一個美麗的小鎮(zhèn)居然沒見到一個解決生理需求的地方。幸虧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家樂福商場的指示牌,循路牌左轉(zhuǎn)右拐,終于找到了一間小小的廁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沒管它是公廁還是私廁,解決問題就是正策。身體輕松了,但腦子有點分不清東西南北,幸虧老婆在手上留下了定位,于是我們按照導(dǎo)航走街穿巷,提前趕到了集合地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博斯普魯斯海峽</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16點我們搭乘伊茲密爾-伊斯坦布爾的航班,離開浪漫的愛琴海,第二次來到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點左右大巴車把我們帶到一個游船碼頭。導(dǎo)游兌現(xiàn)了他的承諾,乘艇游覽博斯普魯斯海峽,打卡網(wǎng)紅加拉塔大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峽處在小亞細(xì)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之間,是黑海海峽的北段,東連黑海,西通馬爾馬拉海,將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峽全長30.4千米,最寬處為3.6千米,最窄處708米。海水最深處為120米,最淺處只有27.5米。海峽兩岸為堅硬的花崗巖和片麻巖,岸壁陡峭、水流湍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艇不是很大,艇面大約20平方米,但20來人的團(tuán)隊占據(jù)船艙仍顯得寬綽。船舷一周桌椅擺放整齊。接待客戶經(jīng)理是一位40岀頭的男子,用蹩腳的中文熱情地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待大家坐好后,他手捧一盤茶水穿梭在桌椅之間。因為我們都忙著拍照觀景,沒有人理會他的忙碌。導(dǎo)游說這是有償服務(wù),一杯紅茶15里拉(Lira),約合人民幣3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繞船走了一圈,轉(zhuǎn)到船頭駕駛艙里,船頭是個隨和的中年男子,能說英語。我叫聲Captain (船長),他開心地笑了。我告之想在艙內(nèi)拍張照片,他欣然答應(yīng),還叫我站在他身邊,手握方向盤作駕駛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完照片我回到客艙,夕陽照在海面泛起金色的波光。</p><p class="ql-block"> 導(dǎo)游又開始為大家講解了。他說海峽中海流呈兩層,上層水從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下層水則由馬爾馬拉海流向黑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據(jù)介紹早在公元前5世紀(jì),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西侵歐洲時,曾在海峽上建造浮橋。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將首都遷到君士坦丁堡(即今日的伊斯坦布爾),這里成為東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峽兩岸的建筑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fēng)格。你們看我的右手邊,這邊屬于亞洲。海岸上多有伊斯蘭風(fēng)格的教堂和房屋,高樓較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左手邊歸屬歐洲,那排白色的高樓原是國會大廈,完全是歐巴羅風(fēng)貌。旁邊的建筑為海關(guān),還有一所教會學(xué)校等。不比不知道,一比高低立見。歐洲從那時候起就比亞洲先進(jìn)而富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41和1871年,土耳其先后制定海峽商船和軍艦管理條例。一戰(zhàn)期間,奧斯曼帝國戰(zhàn)敗,海峽控制權(quán)由國際委員會接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6年,海峽重歸土耳其管理。1973年,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建成,1988年,第二座海峽大橋落成,2016年,第三座大橋建成通車。從此在伊斯坦布爾海峽兩岸汽車??通無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邊聽著導(dǎo)游講解一邊欣賞沿途風(fēng)光,游艇在離網(wǎng)紅橋加拉塔大橋,也叫歐亞海峽大橋約500米調(diào)頭返航。我們都舉起手機,拍下了這座吊橋的遠(yuǎn)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6世紀(jì)初,當(dāng)時是一座木橋。1453年,土耳其人在圍攻君士坦丁堡時,曾用船只搭建過一座浮橋。</p><p class="ql-block"> 大橋橫跨伊斯坦布爾金角灣,北起加拉塔高塔,南至艾米瑙努碼頭,連接著伊斯坦布爾的舊城和新城,是伊城重要的交通樞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據(jù)介紹大橋全長484米至490米不等,是一座可折疊的橋,分上下兩層,上層通車和行人,下層是餐館、咖啡館和店鋪,成為市民休閑購物的理想場所。</p><p class="ql-block"> 橋上釣魚是當(dāng)?shù)匾淮筇厣?,每到周末人?shù)眾多,場面蔚為壯觀,釣魚者整齊排列的魚竿與繁忙的交通、藍(lán)色的清真寺背景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獨特的風(fēng)景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游艇穿過海峽上的城市地鐵鋼橋時,游船接待經(jīng)理帶頭高喊起來。大家先是一愣,然后跟著他大叫起來。原來船穿過這座橋下時,船舶離橋底距離很近,能聽到自己的回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艇平安駛?cè)氪a頭后,導(dǎo)游說我們的叫聲也是向港口的工作人員發(fā)出的信號,游船已平安到達(dá)目的地,游客也一帆風(fēng)順滿意而歸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博斯普魯斯海峽交通戰(zhàn)略意義深遠(yuǎn),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一道關(guān)口,每天約有120艘巨輪穿梭其間,運載著石油、糧食等重要物資駛向世界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