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連續(xù)游覽幾個5A景區(qū),身心俱疲,于是我們住進(jìn)貴陽休整,與貴州大學(xué)毗鄰,可以享受校園環(huán)境和餐飲。</p> <p class="ql-block"> 我和先生從西校區(qū)北門繞進(jìn)正門,入眼可見校園建筑具有中國古代商周建筑風(fēng)格,采用紅墻灰瓦設(shè)計,大門及樓宇造型莊重雄偉。校門與新圖書館位于同一條中軸線上,兩側(cè)建筑群屋頂覆蓋著青瓦,搭配著紅墻,在大片的綠草、排排樹木的映襯下,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校門前的廣場視野開闊,兩側(cè)種植桂花樹、銀杏樹形成林蔭道,校園景觀獨特而莊重。</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風(fēng)拂過青翠的樹梢,我們行走在林蔭道上,欣賞著校園里錯落有致的建筑。新樓挺拔,舊屋靜默,卻皆在樹影婆娑中顯出一種深藏的端然,仿佛歲月本身沉淀于此,并不曾喧囂。白云下,綠蔭蔽天,樹影斑駁,鳥兒飛翔,靜謐的涼意沁入心脾。正前方就是中軸線上巨大的正方形圖書館,此處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染著書香。</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校園內(nèi),不時與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擦肩而過,彼此目光相遇時,對方便會頷首微笑,輕輕舉手致意;那微笑里無一絲敷衍,倒有幾分默然相知的暖意。后來在食堂吃早餐,與幾位體育系的男生同桌,他們熱情招呼,談笑間毫無拘束。而后又與一位工程系研究生同行,他步履匆匆卻仍不忘耐心為我們指點方向。那些年輕的面孔,謙和如謙謙君子,彬彬有禮,如沐清泉——原來陌生的相遇,亦可如此溫潤人心。</p> <p class="ql-block"> 參觀了西校區(qū),想去老校區(qū)看看。安保人員指引我們乘坐擺渡車,一刻鐘實現(xiàn)了新舊東西的穿越。老校區(qū)是一處融合歷史底蘊與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氛圍的校園。建筑群屋頂形式多樣,有廡殿頂、歇山頂?shù)?,覆蓋青瓦,綠樹成蔭,現(xiàn)代化設(shè)施與歷史建筑形成鮮明對比。 ?</p><p class="ql-block"> 走出東門,人行天橋橫跨如虹,橋下車輛川流,橋上行人悠然。我和先生緩步登橋,下橋便踏入了十里河灘濕地公園,水光瀲滟,青枝搖曳,自然的野趣與學(xué)府氣象竟如此熨帖地銜接起來,那天橋如同學(xué)問與天地之間那一道優(yōu)雅的連筆。</p> <p class="ql-block">夜色初臨,應(yīng)老友之約再赴學(xué)生飯?zhí)?。燈火通明處,各色美食品種繁多,香氣四溢,價廉物美。我們正談笑品嘗,忽聞頭頂一陣撲簌之聲。抬首望去,竟是數(shù)只不知名的小鳥,輕盈地穿門而入!它們毫無懼色,在明亮的大廳里自在翻飛:時而振翅掠過吊燈,時而在桌椅間靈巧跳躍,更大膽地落在餐桌邊緣,旁若無人地啄食著學(xué)生餐盤邊的米粒碎屑。最令人動容的是,學(xué)生們對此習(xí)以為常,他們專注于自己的餐食,神情自若,仿佛身邊這些上下翩躚、羽翼帶風(fēng)的精靈,不過是食堂里最尋常的風(fēng)景。盤盞之間,人鳥相安,共享著同一片燈火通明的檐下晚餐。那份奇妙的信任與從容,構(gòu)筑起一個無聲的契約——生靈在此,各有其位,互不相擾。</p> <p class="ql-block"> 明亮的燈光下,青春的面龐與靈動的羽翼同在。少年們低頭享用盤中餐,任憑青羽的影子在肩頭倏忽掠過;鳥兒們則專注尋覓著遺落的飯粒,對這近在咫尺的巨人視若無睹。這份和諧,并非刻意馴養(yǎng)的結(jié)果,而是源自一種深植于這片土地上的、心照不宣的寬厚與包容——在文明的檐下,生靈的界限竟如此溫柔地消融了。</p> <p class="ql-block"> 辭別校園時,暮色已深藍(lán)。校園里的燈火次第亮起,宛如星子落入人間。回望這片土地,草木含情,師生有禮,連鳥雀也似得了靈性。食堂里那燈光下自在翻飛的青羽,將“和諧”二字演繹得生動可感:最動人的文明,并非高墻深壘的隔絕,而是在一方寬厚的檐下,讓每一個靈魂都能安然舒展,讓每一次羽翼的振翅都無所畏懼。</p> <p class="ql-block"> 這片檐下,人不驚鳥,鳥亦親人。這尋常又非凡的青羽掠影,正是文明深處最珍貴的安寧——一種讓萬物各得其所、欣然共處的寬厚與溫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