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特洛武蘭博物館成立于1926年荷蘭殖民時期。最初用于保存特洛武蘭地區(qū)出土的文物,如今,這里已成為露天博物館與室內(nèi)展館結(jié)合的綜合體。博物館所在地(印尼東爪哇省莫佐克托攝政區(qū)的特洛武蘭村)曾是東南亞最強大的海洋帝國——滿者伯夷國的首都。</p><p class="ql-block">滿者伯夷王朝是十三世紀(jì)末(1293年)建立于爪哇島東部的封建王朝,其首都位于今泗水西南的特洛武蘭(Trowulan)地區(qū),滿者伯夷國曾是東南亞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國之一,也是爪哇島上最后一個印度教王國。</p> <p class="ql-block">特洛武蘭博物館主體是一個室內(nèi)展館,不過它位于一個更大的考古遺跡區(qū)域內(nèi),周邊有許多露天遺跡。</p> <p class="ql-block">眼前是一片綠意盎然的公園式展區(qū),宮廷遺跡散布在特洛武蘭村周圍的一大片地區(qū),壯觀而帶有一種歲月的滄桑。幾尊石雕排列其間,它們像是守護這片土地的沉默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央,幾棵大樹靜靜佇立,一排擺放整齊的石雕藝術(shù)品,周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天空湛藍,云朵稀疏。陽光透過樹葉灑落,形成斑駁的光影,仿佛為這片寧靜增添了幾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特洛武蘭博物館,收藏了很多滿者伯夷王朝時期遺留下來的文物,包括雕塑、陶瓷、珠寶以及與印度教相關(guān)的各種歷史文物。這些文物不僅顯示了滿者伯夷國的信仰與崇拜,還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文化和藝術(shù)水平,證明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傳統(tǒng)印尼風(fēng)格的庭院,穿過綠色的草坪,來到了這座四面敞開式的展廳,展廳四周石雕靜靜佇立,仿佛時間在這里凝固。</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古老的神像被放置在黑色石臺上,周圍是一片整齊的草坪與幾棵棕櫚樹,同樣的展廳在這里有好幾處與之毗鄰,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寧靜,整個場景仿佛一幅靜謐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的一角,可以看到了一排排列整齊的磚塊和六邊形磚塊。它們被整齊地擺放在木架上,顏色深淺不等,這些磚石來自考古遺址,用于古代建造墻體、鋪設(shè)路面。</p> <p class="ql-block">▼這尊石像被稱為“阿爾達納里什瓦卡”,意為“半男半女”,這一形象象征著濕婆與其配偶帕爾瓦蒂的合二為一,右半身(濕婆)展現(xiàn)男性特征,肌肉發(fā)達;左半身展現(xiàn)女性特征,豐滿的胸部。在印度教中,濕婆與帕爾瓦蒂被視為完美婚姻的象征,妻子被視為丈夫的“另一半”。</p> <p class="ql-block">▼展廳中央,這座石雕柱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它雕刻精美,由多節(jié)堆疊而成,每節(jié)雕刻不同圖案(如神像、動物、蓮花等宗教符號)。分節(jié)可能代表不同神邸或修行境界。這些垮越千年的石刻藝術(shù),今天看來依然很有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米納克京戈坎迪浮雕】一排石雕展品整齊地排列在展廳中,每一塊都刻有復(fù)雜的圖案與文字。旁邊一塊標(biāo)牌上寫著“<b>RELIEF CANDI MINAK JINGGO</b>”,這是14-15世紀(jì)滿者伯夷藝術(shù),主題多表現(xiàn)“蘇希塔女王討伐米納克京戈”的史詩場景。</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RELIEF</b><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浮雕 (指寺廟墻面或基座的石刻敘事性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CANDI </b><span style="font-size:18px;">→坎迪 (音譯自印尼語/爪哇語,特指印尼的古代印度教或佛教寺廟遺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MINAK JINGGO</b><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納克京戈(爪哇歷史人物,14世紀(jì)滿者伯夷帝國的反叛王子,名字按印尼語音譯)</span></p> <p class="ql-block">▼碑文展區(qū),這塊碑文特別顯眼。這是博物館內(nèi)唯一的一塊中文石碑(清光緒年代墓碑),雖然是中文,但讀起來還挺費勁。請求Deepseek幫助,碑文大意如下:</p> <p class="ql-block">碑文解讀:</p><p class="ql-block"><b>海澄</b>:墓碑主人的籍貫,即清代福建漳州海澄縣(今漳州龍海市海澄鎮(zhèn))。</p><p class="ql-block"><b>顯考妣:顯考</b>-對已故父親的尊稱,<b>顯妣</b>-對已故母親的尊稱。(合稱“考妣”即父母,表明這是夫妻合葬墓)。</p><p class="ql-block"><b>謚純?nèi)?柔靜: 謚</b>-古代對逝者的追贈稱號,<b>純?nèi)?lt;/b>:贊譽男性(吳府君)品德純良仁厚。</p><p class="ql-block"><b>柔靜</b>:贊譽女性(林孺人)性情溫婉嫻靜。</p><p class="ql-block"><b>吳府君、林孺人:府君</b>-對男性祖先的敬稱,<b>孺人</b>-明清時期七品官員之妻的封號,民間也用于尊稱普通女性。</p><p class="ql-block"><b>佳城:</b>對墓地的雅稱。</p><p class="ql-block"><b>碑文完整翻譯:</b>此處為海澄縣顯考(父親)謚號純?nèi)实膮歉?,與顯<span style="font-size:18px;">妣(母親)謚號柔靜的林孺人之墓。時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年八月吉日立。</span></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行,這座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建筑在這里似乎顯得與眾不同,滿者伯夷國的中國式庭院,這是從特洛武蘭遺址中挖掘出來的的復(fù)制品。</p> <p class="ql-block">作為最大的印度教王國滿者伯夷國首都,在特洛武蘭博物館展出有很多印度教佛像,距今都有近千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館內(nèi)考古坑】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的選址保護坑??觾?nèi)暴露了紅磚建筑基地、古代排水系統(tǒng)(陶制管道)以及生活器具殘片等,屬于滿者伯夷時期(14-15世紀(jì))的宮廷或重要建筑遺跡。</p> <p class="ql-block">園林中,綠草如茵,樹木繁茂,幾座印度教神像與石雕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坪上。陽光灑在草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石雕被放置在磚砌基座上,背景是一棟紅色屋頂?shù)慕ㄖ?,石雕、基座、屋宇和草坪,這藍天下的靜默,連同那悠然的白云,無聲地覆蓋所有銘記與正被遺忘的痕跡。</p> 感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