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i>鶴發(fā)擊水猶矯捷</i></b>(20250726,詞:張方;文:王德鵬;圖:活動部;評論:盛繼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年心·白發(fā)泳池擊浪</p><p class="ql-block">皎色臂攪銀浪。 </p><p class="ql-block">趁心懷、興隨波漲。 </p><p class="ql-block">鶴發(fā)虬姿倔強。 </p><p class="ql-block">劈濤破嶂。 </p><p class="ql-block">縱此際、氣貫穹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擊中流歡暢。 </p><p class="ql-block">正恣意、與她競爽。 </p><p class="ql-block">固志身彌壯。 </p><p class="ql-block">隨波愈亢。 </p><p class="ql-block">流光里、朗笑老顛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泰康申園 2025 年水上嘉年華活動側(cè)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銀色的燈光自穹頂傾瀉而下,將泰康申園的室內(nèi)泳池浸染成一條流淌的月光河。翻涌的浪花間,那些不再年輕的脊背于幽藍池水中起伏,勾勒出倔強的弧線 —— 有的微微佝僂,劃水時卻迸發(fā)驚人力量;有的帶著歲月雕刻的褶皺,每一次伸展都透著不服輸?shù)捻g勁。集體合影的照片里,最前排左側(cè)身著紅色馬甲的女士眼神明亮,寬松馬甲掩不住挺直的脊背,那是自信與力量的象征。她手中 “C 位出道” 的手舉牌,似在宣告這場水上嘉年華里的 “重新出發(fā)”,開啟活力新生活。站在中間的兩位白色職業(yè)裝工作人員,是活動組織者。她們微笑的眼神里滿是欣慰,籌備期間不僅協(xié)調(diào)各項事宜,更耐心傾聽每位參賽者需求:為行動不便者準備便捷下水設(shè)施,依身體狀況安排比賽項目。身旁參賽者的燦爛笑容里,既有對活動的期待,更有對自己的肯定。后排中間略左,陳老師高揚手臂,身旁是他的愛人湯老師,他們的笑意比手牌上的字更耀眼。同為糖尿病患者,他們以常年游泳、健身對抗歲月與病痛,非針鋒相對的執(zhí)拗,而是用熱愛把日子過成想要的模樣。如今血糖穩(wěn)步回落,徹夜難眠的困擾消散,這些改善是生活被鍍上的暖光。后排中間略右,年近七旬的女士高高地豎起大拇指。年輕時數(shù)度橫渡長江的她,如今劃水力道、身姿矯健仍如當(dāng)年江面逐浪。戴花朵泳帽的大姐姐滿頭銀發(fā),皺紋被笑容熨平,生動詮釋 “年齡從不是享受生活的阻礙”。泳池邊,啦啦隊的 “加油”“最棒” 牌子在燈光下醒目。這場較量無關(guān)勝負:有人中途從自由泳換為蛙泳保存體力,有人轉(zhuǎn)身時朝后比出大拇指傳遞暖意。二百米泳賽中,77 歲的參賽者賽后比出 “V” 字手勢,水珠淌過肩頭,燈光下三角肌輪廓分明,水潤膚色透著常年泳池為伴的健康。賽前 “申園碧水賽旗揚,銀發(fā)競波意氣昂” 恰是他的寫照。泳姿雖不標(biāo)準,卻 “不為錦標(biāo)爭先后,但憑毅力破滄浪”;每一次揮臂都帶著“揮臂頻覺千鈞重,擊水方知寸骨剛” 的力量;即便沖刺時只求 “沖線但求心自洽”;指尖觸壁時“笑看漣漪躍碎光” 的笑容感染全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忽然想起 65 歲初學(xué)游泳的模樣:劃水滯澀卡頓,打水動作顫抖,身體在水里東倒西歪如風(fēng)中荷葉。朋友含蓄勸我 “這把年紀骨頭硬了”,可我偏信:浪花不論歲數(shù),肯撲騰就有回響。我總愛站在池邊出發(fā)線看那片銀輝 —— 是泳池水面被燈光吻出的碎光,也是身邊這群泰康伙伴們鬢角泛出的霜色,在水波里融成一片溫柔的亮。來參賽,原是想與這些同歲月較勁的身影并肩,聽心跳撞碎浪花時,與鄰道劃水聲重疊??此麄冎讣獾你y線與我臂彎的水珠連成一串,豁然領(lǐng)悟滿池銀輝的意蘊:同一片水波里,與泰康銀輝中的同路人找到最相契的節(jié)奏。此刻,呼吸與水波同頻,心跳和浪花共振。這銀輝是泳池的光,也是我們泰康人應(yīng)有的模樣。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邊小姐姐反手劃水,肘部帶起的銀輝如月牙弧線,指尖掠水似星子流淌。騰空翻轉(zhuǎn)時,肩背舒展輕擁水波,溫柔堪比海豚。隔壁泳道大哥哥單側(cè)仰泳,另一只手貼身保持平衡,劃動雖微傾卻穩(wěn)穩(wěn)校準方向。手掌入水力道沉如船錨,水花不輕盈,卻砸出堅定圓點,逆水也要托身向終點。他們的姿態(tài)讓我明白,泳池從不是競技場,而是盛滿生命力的花園。每個人循自己的節(jié)奏綻放:優(yōu)雅與執(zhí)拗皆是生命的模樣,有人打磨出流暢弧線,有人煉就錨定的定力。努力的饋贈不在速度技巧,而在劃水的專注 —— 如水草順流生長卻扎根泥土,游魚繞礁前行仍不偏離方向,我們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把堅持釀成生命的底氣。泳道終點是對自我的溫柔邀約。最后一次擺臂破開水面,漣漪托起釋然明亮的笑靨,藏著與歲月和解的從容,映著對生活滾燙的熱忱。水面躍動的光斑,像他們走過的半生:曾在時代浪潮奔騰,如今在泳池碧波閃爍,隨水汽融入泰康社區(qū)的晨曦暮色。光影流轉(zhuǎn)間訴說:真正的勝利從不是超越誰,而是劃水時與自己并肩,抵終點時與內(nèi)心相擁。這份時光沉淀的平靜豐盈,是銀輝生活最動人的注腳。游泳不僅是技藝或身心改變,更是命運的重塑。水波漫過脖頸,壓彎的脊柱悄悄挺直;呼吸與劃水默契,失眠夜多了潮汐韻律。它像溫柔的鑿子敲碎生活繭房:78 歲趙大姐堅持游泳兩年,高血壓好轉(zhuǎn),藥越吃越少;80 歲孫大哥在泳池找到樂趣,退休迷茫消散;更有人嗆水抬頭時,看清了余生模樣。除了競賽,水上球操添了趣味。黃色健身球如小太陽,戴黑泳帽的小姐姐繞球游動似與陽光嬉戲;紫色球如巨葡萄,被姐妹們托在水面,劃動間球體輕轉(zhuǎn),水花似葡萄汁水。她們或單手托球隨波擺動如水上芭蕾,或抱球伸展借浮力完成拉伸,讓泳池滿是童趣活力,老人們在玩樂中鍛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朋友,若門前有池,別讓水波空等;若暫無水岸,便把江河湖海裝在心里。自然的恩惠不在形式,而在是否愿擁抱流動的饋贈,讓劃水成為對生命最溫柔的叩問。泰康申園的嘉年華不僅是活動,更是生活態(tài)度的展現(xiàn):無論年齡、身體狀況,都能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綻放光彩。泳池的每道波紋,都訴說熱愛與堅持的力量;每一次劃水,都是對生命最美的禮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民盛繼民于20250728發(fā)表了長篇評論,現(xiàn)附后以饗讀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銀浪里的生命詩學(xué):從側(cè)記與詞作看老年活力的雙重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贊??泰康申園 2025 年水上嘉年華,既是一場銀發(fā)群體的水上盛宴,更是一曲關(guān)于生命韌性的雙重奏 —— 側(cè)記以細膩筆觸鋪展鮮活場景,張方先生的《少年心?白發(fā)泳池擊浪》以凝練詞章提煉精神內(nèi)核。二者從不同維度切入,卻共同構(gòu)建了對 “老年活力” 的深刻認知:衰老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以另一種姿態(tài)綻放的起點。?側(cè)記以 “反映性認知 - 細粒度” 為主要特質(zhì),像一部慢鏡頭紀錄片,將泳池里的每個瞬間拆解成可觸摸的細節(jié)?!八y色的燈光浸染成月光河” 的場景鋪陳下,是無數(shù)個體的生動特寫:紅色馬甲女士挺直的脊背、陳老師夫婦比手牌更耀眼的笑意、77 歲參賽者三角肌上的水珠…… 這些細節(jié)不帶刻意的意義賦予,卻讓 “老年活力” 跳出抽象概念,成為 “劃水時迸發(fā)的力量”“轉(zhuǎn)身時比出的大拇指”“指尖觸壁時的碎光” 等具體意象。作者甚至融入自我經(jīng)歷 ——65 歲初學(xué)游泳時 “如風(fēng)中荷葉般東倒西歪”,以個體的笨拙反襯群體的堅持,讓 “浪花不論歲數(shù)” 的信念有了共情根基。這種認知方式不急于升華,而是讓事實本身說話:當(dāng)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wěn)步回落,當(dāng)年近七旬者仍有 “江面逐浪” 的身姿,衰老的刻板印象便不攻自破。?張方的詞作則以 “建構(gòu)性認知 - 粗粒度” 直擊核心,用意象的張力將場景升華為生命哲學(xué)?!苞Q發(fā)虬姿倔強”“劈濤破嶂”“氣貫穹蒼”,寥寥數(shù)語便打破泳池的物理邊界,讓老者的活力沖破歲月藩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詞牌 “少年心” 本身就是一種建構(gòu):“趁心懷、興隨波漲” 寫的是興致,“與她競爽” 顯的是意氣,“朗笑老顛狂” 道的是風(fēng)骨 —— 這些詞將 “老” 與 “少年” 的對立消解,證明所謂 “少年” 從來不是年齡標(biāo)簽,而是 “不服輸?shù)捻g勁”“對生活的熱愛” 等精神特質(zh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說側(cè)記是 “用細節(jié)堆筑真實”,詞作便是 “用詩意點亮本質(zhì)”,二者如同拼圖的兩面,共同構(gòu)成 “銀發(fā)群體如何對抗衰老” 的完整圖景。?更精妙的是,側(cè)記與詞作在微觀處形成互文,讓 “粗” 與 “細”、“實” 與 “虛” 產(chǎn)生共振。側(cè)記中 “二百米泳賽里 77 歲參賽者的 V 字手勢”,恰是詞作 “劈濤破嶂” 的具象注解;詞中 “興隨波漲” 的抽象情感,在側(cè)記 “戴花朵泳帽的大姐姐皺紋被笑容熨平” 的細節(jié)里找到落腳點。陳老師夫婦 “用游泳對抗病痛” 的生活態(tài)度,與 “固志身彌壯” 的詞意形成跨越文體的呼應(yīng);側(cè)記 “不為錦標(biāo)爭先后” 的豁達,更是 “朗笑老顛狂” 的最佳詮釋。這種互文讓 “銀浪擊水” 的場景超越了單次活動的范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隱喻:生命的質(zhì)量從不取決于時間長度,而在于是否始終保持 “擊水方知寸骨剛” 的力量。?當(dāng)側(cè)記的 “碎光” 與詞作的 “銀浪” 交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水上嘉年華,更是對老年生活的重新定義。在泰康申園的泳池里,“衰老” 被解構(gòu)為 “可以被游泳改善的血糖”“能夠被笑容熨平的皺紋”;“年齡” 被重構(gòu)為 “橫渡長江的過往勛章”“初學(xué)游泳的勇氣資本”。側(cè)記用事實證明 “老年人可以這樣活”,詞作用神韻吶喊 “老年人就該這樣活”,二者共同指向一個樸素卻深刻的真理:生命的活力,永遠藏在 “肯撲騰就有回響” 的堅持里,藏在 “笑看漣漪躍碎光” 的豁達中。這或許正是這場水上嘉年華最珍貴的饋贈 —— 它讓每個銀發(fā)身影都成為生命詩學(xué)的注腳,讓每個浪花都在訴說: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在時光里始終保持 “劈濤破嶂” 的少年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