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我出生在匯河二連,十歲之前住在“地窩子”里,1979年前后搬進磚包皮(外面一層是紅磚,里面一層是土塊)的平房里。現(xiàn)在“地窩子”早已消失不見,建起了匯河生態(tài)園;平房也夷為平地,變成了水電站。2015年我們陪遠道而來的發(fā)小回匯河尋根,二連已整個搬遷到昔日的營部,童年的印記已不復(fù)存在,唯有故鄉(xiāng)的老榆樹還是記憶里的模樣,靜靜地佇立在原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這棵老榆樹從我記事起就高高挺立在那里,一直感覺那是棵古樹,很有年代了。我們二連緊挨著營部,這里是匯河的“心臟”,老榆樹就是故鄉(xiāng)的象征,是我們童年最向往的地方。2024年初發(fā)小的孩子結(jié)婚,我們在團部參加完婚禮后,又專程驅(qū)車二十公里來到故鄉(xiāng)匯河。看到老榆樹被木柵欄圈住保護起來,旁邊還立了一塊樹牌,上面介紹老榆樹:“70多年前,第一批軍墾戰(zhàn)士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兵團屯墾戍邊,種下了這堅韌不拔的榆樹?!痹瓉硎歉篙厒冞M疆時才種下的,卻在我的記憶里始終高大挺拔。如今營部建制已取消,老榆樹的樹牌寫的是“二連老榆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故鄉(xiāng)匯河曾經(jīng)交通閉塞,被南北兩條河夾在中間,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那時感覺很偏僻。直到八十年代初,北面博爾塔拉河上的匯河大橋建成之前,在連隊當(dāng)上士的爸爸(文革時被人陷害,后平反恢復(fù)醫(yī)生職業(yè))每次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團部拉面粉,都是趕著牛車去的。有一回走到河中間突遇洪水,把面粉都沖走了,當(dāng)時人和牛車都很危險。每年夏天都有過河溺亡事件發(fā)生,每當(dāng)爸爸去團部辦事,我們都很擔(dān)心。團部很遙遠很陌生,還有風(fēng)險,唯有老榆樹近在眼前很親切,是童年最熟悉的風(fēng)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老榆樹下的“地主”大院,曾是匯河最氣派的建筑。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里開著商店和銀行,與我們住的地窩子形成鮮明的對比。記得一年級時,總戴著黑氈帽的張德建同學(xué)就住在這里,他爸爸在銀行工作,讓我們這些地窩子里長大的孩子特別羨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最難忘的是團部來匯河放回賣票的電影(那時候在連隊看電影都是免費的),就是在大院子里(匯河唯一的有圍墻的院子。兵團姓“兵”,我們所住的房子,也跟兵營一樣是整齊劃一的排房,都不帶院子)。那場面比過年還熱鬧,全匯河的年輕人都早早地穿上最好的衣服,從周邊比較遠的連隊走路聚到老榆樹下。三三兩兩的親熱地互相打招呼,然后交換著各連隊的趣聞,打聽著感興趣的八卦,訴說著各自的近況,氣氛熱烈。少不更事的小孩子們則穿梭在人群中嬉戲打鬧,笑聲此起彼伏。老榆樹下人聲鼎沸,那種盛況記憶猶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更是我們的狂歡日。各連隊都有小學(xué)校,只有那天全匯河的孩子們在營校參加完活動,都會聚在老榆樹下,用攢了許久的糖紙交換水果糖。從團部騎著二八大杠來的商販,自行車后架上的木箱里,棉被下或是冒著熱氣的面包,或是透著涼意的冰棍。剛表演完節(jié)目的小學(xué)生們,爭先恐后地買來享受,幸福的模樣歷歷在目,老榆樹下有童年最甜美的記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老榆樹春來枝繁葉茂,蔥蘢翠綠,冬去枝干蒼勁,盡展雄姿。冰凍雷擊、風(fēng)吹沙掠錘煉了它的鋼鐵意志,寒凌暑九、酷旱三伏難滅它旺盛活力,老榆樹一直堅韌不拔的屹立在這里。七十年風(fēng)雨,老榆樹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變遷。歷經(jīng)1990年道路改造鋪油、2020年國道改造,從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到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老榆樹見證了二連從破舊不堪,到成為綠樹成蔭、基礎(chǔ)設(shè)施完備、有特色旅游產(chǎn)業(yè)的新時代美麗連隊,變成避暑勝地般的風(fēng)水寶地,在全兵團都屈指可數(sh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住地窩子,挖渠引水,開荒造田……老榆樹注視著一代代軍墾戰(zhàn)士在戈壁荒漠上勇敢地與命運抗?fàn)幍纳碛?,記得后來者一如既往地?zhàn)嚴(yán)寒,斗風(fēng)沙的足跡。七十年的執(zhí)著堅守,幾代人的青春熱血,都沉淀在這棵老榆樹的年輪里。“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就像老榆樹深扎大地的根系,在這片土地上繼續(xù)傳承與延續(xù),生生不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