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自駕長征路(六十五):會寧

蒼山一飛鷹

文字:蒼山一飛鷹<div>圖片:蒼山一飛鷹</div><div>視頻:蒼山一飛鷹</div><div>美篇號:1751699</div><div><br></div> <h5>長征會寧會師的決策者和指揮者</h5> 甘肅·會寧 從通渭向北80公里是會寧縣城。會寧是紅軍長征會師之地,為了不走回頭路,我們先到會寧,之后再重回中央紅軍陜甘支隊的長征路線。<div><br>  傍晚時分到達會寧,住下后在附近轉(zhuǎn)了轉(zhuǎn),長征南路應(yīng)該是市區(qū)的一條主干道,很熱鬧。走著走著下雨了,只好回賓館,順帶在路邊買了一只靜寧燒雞,據(jù)說是這里的特產(chǎn),必須要嘗一嘗。賓館不大,卻很干凈,遇到酒店老板,穿著穆斯林的衣服正準備出門參加活動,才知道這是一家回民賓館,幸好我們手里拎的是燒雞不是豬肉。老板是個有趣的人,問我們有沒有信仰,然后很自然跟我們談起了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點頭,他的意思我們懂。</div><div><br> 順便說一下,靜寧燒雞真的很好吃,完全不同于普通燒雞的軟糯,而是很有韌性很有嚼勁,越嚼越香,真正大西北的味道。<br></div><div><br></div> <h5>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景區(qū)大門</h5> 賓館離景區(qū)很近,這是我們訂賓館的原則,可以節(jié)約很多時間。第二天,我們沿著長征南路徑直來到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景區(qū)。景區(qū)八點半開門,門口已經(jīng)聚集了很多游客,一路上像這樣游客如云的紅色景點并不多見。<div><br>  景區(qū)大門上是鮮艷的紅一、二、四方面軍軍旗造型,旗上印著毛澤東說過的一句話:會寧,好地名,好地名啊。紅軍會師,中國安寧!</div><div><br> 中央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陜北,與由徐海東的紅二十五軍和劉志丹的紅二十六軍組成的紅十五軍團會合,恢復(fù)紅一方面軍建制。為擴大革命根據(jù)地,迎接二、四方面軍北上,實現(xiàn)三大主力紅軍會合,1936年5月紅一方面軍組成西方野戰(zhàn)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進行西征。</div><div><br></div> 會師地點選在會寧,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的。會寧縣屬白銀市,位于甘肅中部,古名會州,即四方大道在此會合之意,也是古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經(jīng)之地,素有“秦隴鎖鑰”之稱。<div><br></div><div> 縣城坐落在祖歷河畔,北靠黃河,東、南鄰西蘭公路,是隴東重鎮(zhèn)和交通樞紐,紅二、四方面軍北上必經(jīng)此處,占領(lǐng)會寧就會掌握戰(zhàn)略主動。會寧物產(chǎn)豐富,部隊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整和補充。另外會寧縣城守衛(wèi)薄弱,只有甘肅省保安團和縣保安隊400多人,蔣介石阻止紅軍會合的大軍尚未到達,正是攻占會寧的好時機。</div><div><br> 周恩來和彭德懷交換意見后,將會寧會師的提議呈報毛澤東,主席十分滿意,說出了那句名言,想起在兩河口與張國燾會面,主席又笑著說:兩河口的地名就不好,結(jié)果紅一、四方面軍兩下分手,各奔南北。</div><div><br></div> <h5>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h5> 我們跟著人流進入景區(qū),先參觀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div><br>  紀念館很氣派,建于2006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總面積3310平米,布展面積2300平米。上下兩層,分為序廳、各路紅軍長征相繼到達陜甘、三大主力會師長征勝利結(jié)束、弘揚長征精神建設(shè)紅色熱土四個部分,以豐富的史料圖片,輔以聲光電多媒體手段,反映了各路紅軍長征的戰(zhàn)斗歷程,再現(xiàn)了紅軍勝利會師的盛況。</div><div><br></div> <h5>勝利會師</h5> 1936年10月7日,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第四軍2個團在政委王宏坤率領(lǐng)下到達會寧縣城,與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一師、二師和十五軍團73師會師。10月9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率紅四方面軍到達會寧,朱德、張國燾率紅軍總部、紅軍大學(xué)和步校學(xué)員3000多人以及第4軍、31軍同日到達,紅一方面軍一軍團一師師長陳賡率部迎接,一、四兩個方面軍勝利會合。<div><br>  紅二方面軍未能進入會寧縣城,1936年10月15日后紅二方面軍在敵人圍堵中突圍北上,陸續(xù)進入會寧地區(qū),分別與紅一、四方面軍部分師團在青江驛、老君坡、界石鋪等地會合。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到達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jié)束。</div><div><br></div> <h5>會師門</h5> 從紀念館出來,左手方向(正對景區(qū)入口)是會師樓和會師門,原是會寧城的西城門曰西津門,城樓高7.5米,龍脊獸瓦,飛檐翹角,系歇山頂式二層結(jié)構(gòu),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div><br>  1936年10月2日凌晨,紅一方面軍十五軍團直屬騎兵團在團長韋杰、政委夏云飛帶領(lǐng)下,打進西津門,攻克會寧城。建國后為紀念紅軍會師會寧,將西津門改稱“會師門”,城樓稱為“會師樓”。1989年重修,費孝通登樓揮毫“革命圣地,秦隴鎖鑰”,并題寫樓名。</div><div><br></div> <h5>當年的西津門</h5> 城樓內(nèi)展陳有騎兵團攻克會寧城的圖片和文字,當年騎兵團晝夜300里奔襲會寧城,全殲守敵300余名,迎接紅二、四方面軍。<div><br></div><div> 騎兵團團長韋杰(1914-1987),隨中央紅軍長征,建國后授中將軍銜。政委夏云飛(1913-2007),安徽省金寨縣人,隨紅二十五軍長征,1936年6月受命組建紅軍騎兵團,為騎兵團第一任政委,建國后曾任南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海軍航空兵參謀長等職。在這里看到安徽老鄉(xiāng),我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中又多了一份親切。</div><div><br></div> 園中最醒目的無疑是會師紀念塔了。<div><br>  紀念塔高聳天際,樣式獨特,共十一層,下九層為三塔環(huán)抱,到第十層收為一塔,傲然屹立。寓意十分明顯,三塔環(huán)抱,九九歸一,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化臻之境,象征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團結(jié)一致,所向無敵。十一層收頂,代表中央紅軍長征中經(jīng)過的十一個省,也象征著會師后更上一層樓,不斷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div><div><br>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建于1986年,這是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會師及長征勝利五十周年的日子,會寧縣托人請鄧小平題寫塔名,小平同志欣然從命,據(jù)說寫完后工作人員提醒他署名落款,鄧小平動情地說:紅軍長征途中犧牲了那么多同志,他們都沒有留下名字,我為什么一定要署名呢?所以塔身正面16米長的字碑,用河北曲陽漢白玉雕制而成,只有18個大字。</div><div><br></div> <h5>會師紀念塔</h5> 塔的高度,在塔底的落成記事中言明是28.78米,可塔旁的說明牌上卻說是33.33米,我一時無法確定,查看資料多確言33.33米,三有三大主力之意,又與“勝”音相近,寓意會師后的勝利一個接著一個,誠信之。<div><br></div><div> 塔前不斷有團隊、學(xué)生組織入黨宣誓或重溫誓詞,據(jù)說塔內(nèi)有124級臺階直通塔頂(“124”代表紅一、二、四方面軍番號),還有一幅長聯(lián),為甘肅楹聯(lián)學(xué)會會長安維翰撰寫,可惜沒有開放未能入內(nèi)。資料載長聯(lián)如下:<br><br><h5> <i>會一二四方面紅軍,憶井岡舉旗,遵義籌策,大渡橋橫,金沙水拍,過草地,爬雪山,除腐惡,斬荊棘,長征途中三軍明良遇,將相和,肝膽相照,風云際會<br> 寧千萬億倒懸黔首,顧祖厲激浪,香林放彩,關(guān)川穗碩,青江風徐,去郭城,穿韓砭,越溝岔,翻坡寨,枝楊鎮(zhèn)上全民簞壺迎,袍澤與,詩文傳捷,酒看犒師</i></h5></div><div><br></div> <h5>文廟大成殿</h5> 紅軍會師聯(lián)歡會會址——文廟大成殿,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在這里召開了會師聯(lián)歡大會。紅軍不斷入城,使得這個西北小城一下熱鬧起來,成了紅色的海洋,歡樂的海洋。會場用門板搭成主席臺,上方懸掛“慶祝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聯(lián)歡大會”橫幅,紅軍各部隊代表六七百人參加了大會,會場洋溢著熱烈的氣氛。<div><br>  聯(lián)歡會由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徐向前首先發(fā)言,走了那么一大段彎路又回來了,他心情復(fù)雜卻難掩激動:“今天的會合,不論在任何人眼里看起來,都是一個驚人的勝利,它是我軍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zhuǎn)折點……”。接著陳昌浩、陳賡發(fā)言,最后朱德代表中央和軍委講話,強調(diào)了團結(jié),闡明了會師的意義和今后的任務(wù),宣讀了中央發(fā)來的賀電,會議還向黨中央發(fā)了致敬電。</div><div><br></div> <h5>城隍廟大殿(紅一方面軍指揮部舊址)</h5> 朱德又黑又瘦,滿臉胡須,穿著破爛皮襖,略顯蒼老,卻神態(tài)從容,和藹可親,在眾人眼中,他不像是一位指揮員,倒像是紅軍的父親。<div><br></div><div> 紅四方面軍除了張國燾又白又胖外,每個人都是面黃肌瘦衣衫單薄,完全不像一年前在懋功會師時的樣子,他們中很多人都是數(shù)次過雪山走草地,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紅一方面軍的官兵把早已準備好的禮物——毛衣、毛襪、手套、鞋子和食物送給四方面軍的弟兄,衣物上還繡著“歡迎階級兄弟”、“會師留念”等字樣,就像一年前四方面軍迎接一方面軍時一樣。又見面了,大家擁抱在一起,無不熱淚盈眶。</div><div><br></div> <h5>紅軍總司令部舊址</h5> 除文廟大成殿外,景區(qū)還將很多遺址易地恢復(fù)修建,集中在一起供人游覽。這樣的建筑有紅一方面軍指揮部舊址、紅軍大學(xué)舊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紅二方面軍指揮部舊址、紅軍演講臺舊址、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紅軍總司令部舊址等,有些內(nèi)部家具和用品仍是原物,十分珍貴。<div><br></div> 我們按序一一游覽。紅軍大學(xué)舊址原為會寧縣城隍廟廊房,磚木結(jié)構(gòu),1936年10月9日紅軍大學(xué)進入會寧后,還舉辦了一個15天的短期培訓(xùn)班。<div><br></div><div> 紅軍大學(xué)1931年9月在寧都成立,最初叫中國工農(nóng)紅軍學(xué)校,1933年10月改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學(xué),第一任校長兼政委是何長工。到1934年9月共培訓(xùn)了三期學(xué)員,每期200多人,第四期學(xué)員入校后,編入中央紅軍干部團上級干部隊(簡稱上干隊),參加了長征。到陜北后紅軍大學(xué)改稱為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xué),1937年進駐延安后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xué),培養(yǎng)了大批干部和人才。新中國成立后遷入北京,發(fā)展成為今天的國防大學(xué)。</div><div><br></div> <h5>雕塑—地球上的紅飄帶</h5> 將帥碑林,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題名,始建于1996年,2006年進行了改擴建,共刻碑文300多幅,是全國展陳將帥題詞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碑林。<br><br> 雕塑——地球上的紅飄帶,立于紀念園廣場中央,這也是景區(qū)表現(xiàn)三軍會寧會師的標志性建筑。頂端的紅五星、三支直立緊靠在一起的步槍、三個紅軍頭像和一條鮮艷的紅飄帶組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三大主力紅軍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長征勝利會師的主題。<div><br>  會寧會師,正如徐向前在《歷史的回顧》一書中所說,勝利結(jié)束了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會寧會師</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續(xù)......)</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7月</h3> <h1>附圖:</h1> <h5>紅軍在會寧(發(fā)生的戰(zhàn)斗)</h5> <h5>紅軍會師后的去向路線圖</h5> <h5>紅軍過會寧的領(lǐng)導(dǎo)人和將帥</h5> <h5>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從會師樓上看)</h5> <h5>會師門前留影</h5> <h5>會師紀念塔前留影</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