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92300667</p><p class="ql-block"> 文:甘曉勇</p> <p class="ql-block"> 昨天——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131周年!勿忘國恥,吾輩自強!</p><p class="ql-block"> ——題記</p> <p class="ql-block"> 黃海的浪濤,依舊拍打著劉公島的礁石,仿佛在低吟那段塵封已久的悲壯史詩。131年前的硝煙,曾染紅這片海域;致遠艦的轟鳴與沉沒,至今仍在歷史的回聲中激蕩。劉公島上,北洋水師最后的旗語,凝固著無盡的不甘與英勇。如今,游人如織,炮臺斑駁的銹跡中,仍能觸摸到那段血與火的歲月——那是用民族的血淚鐫刻的警鐘:海疆的安寧,從非天賜;民族的尊嚴,唯有實力可守。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守護;銘記,是為了警醒吾輩當自強。</p> <p class="ql-block"> 鄧世昌,廣東廣州海珠區(qū)人,甲午海戰(zhàn)中的民族英雄。如今,在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土地上,有一所“鄧世昌小學(xué)”,以英雄之名傳承著不屈的精神。在紀念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131周年之際,我們更應(yīng)銘記這位以身殉國的將領(lǐng),他的忠誠與果敢,是民族脊梁的真實寫照。</p><p class="ql-block"> 歷史雖不堪回首,卻如明鏡高懸,照見民族興衰的軌跡。它警示我們:唯有自立,方能自強;唯有奮進,方能屹立。甲午一役,雖敗猶烈,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用生命書寫了忠貞與擔當。他們不是失敗者,而是民族精神的火種,點燃一代又一代人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叩拜先烈,心懷敬仰。他們用鮮血鋪就了今日的和平之路,而我們,亦當肩負起守護與發(fā)展的使命。愿祖國日益強盛,山河無恙;愿人民安居樂業(yè),歲月靜好。甲午之殤,雖痛徹心扉,卻也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的魂魄。</p> <p class="ql-block"> 一代人,卻打了三代人的仗。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曾踐踏我中華大地,血債累累,罄竹難書。今年,正值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那些為民族存亡而戰(zhàn)的英烈,不應(yīng)被遺忘。他們的英勇與犧牲,是民族精神的豐碑。讓我們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 勝過賞雞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