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7日,清華114周年校慶,當天我以校友身份進了清華。早上七時從廣外達官營坐地鐵16號線轉(zhuǎn)4號在園明園下,于8時15分刷身份證號進了清華西門。學校安排校內(nèi)通行車免費接送參加校慶的校友,我上車正好與1968年入學的數(shù)力系校友同車,他們約有七、八位。我搭訕問與我同座的女校友認識數(shù)力系某老師否,答曰不知。車行至二校門,大家集體下車,拍照留影是必須的,然后前往大禮堂草坪日晷前簽到,莊嚴神圣地領紅色校友證別在胸前,一張《新清華》??颓迦A新詩集讓我眼睛一亮隨即進了我的雙肩包。好一陣激動,慶賀自己竟然曾經(jīng)是清華的一員。在日晷前,拍照的校友一個接一口,我無法與它合拍,只默默在心底將“行勝于言”留駐。</p><p class="ql-block">有清華校友早與我發(fā)過一圖,是大禮堂附近的一棵樹,有意像“鹿鳴呦呦”的鹿頭向大草坪探去。我先去了清華學堂側(cè)邊的土木工程系,在“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校訓石碑前留影,又與“思想者”地塑合影,一幼童似己開智撫摸著塑像不愿離去,故進入了鏡頭,幫忙拍照者正是幼童的父親。沿路尋鹿去,我問了不少人都不點這鹿頭何在,只好自己細細辯去,有一群1975級校友在禮堂前合影,我想著那個年代能進高校讀書是多么幸福的事。繞過人群,在大禮堂左側(cè),用透視的眼光我左右上下對一棵松樹尋了一圈,貓著身子終于看見了形神兼?zhèn)涞摹奥诡^”,我也終于心安神定,用手機將它拍下。心動不如行動,做事當如此,應是成功的起點。</p><p class="ql-block">來到工字廳,門前拱桐樹鴿子花白得透光,一群校友圍著打卡,據(jù)說這樹為綿陽某單位所贈。凡遇校慶日校友得以有幸走進工字廳,里外逛一圈,也不覺神圣。再尋跡校訓校歌碑刻而去,倒有神圣之感。轉(zhuǎn)而去了水木清華,在聞一多塑像前肅然起敬,聞先生說“詩人的天賦主要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甭勍ぢ勭娫谖倚闹蓄D時高大起來。</p><p class="ql-block">來到為朱自清建立的自多碑亭下,我腦中浮現(xiàn)“父親的背影”是那么的親切又讓人多了感動和感概。</p><p class="ql-block">蓮橋是朱先生“荷塘月色”的意境地,清純幽靜,兩只黑天鵝悠閑撥動腳蹼,一群雛鴨在鴨媽帶領下歡快活潑,自由自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