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漣源曹家村的晚晴書屋里,有一塊刻有“山道彎彎”四個字的書型石碑。常有來此參觀的人,邀我到石碑前與他合影。此為我與時為長沙漣源商會秘書長的盧新世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山道彎彎》是一篇極具鄉(xiāng)土氣息與人文深度的文學(xué)作品,作者以細(xì)膩筆觸勾勒出偏遠(yuǎn)山村里的生活畫卷,將時代變遷中的人情冷暖、人性抉擇娓娓道來。合上書頁,那蜿蜒曲折的山道不僅是地理上的路徑,更化作了人性與命運交織的隱喻,讓人陷入對生命、道德與情感的深刻思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立體而豐滿,尤其是主人公金竹,她的形象通過其行動和內(nèi)心世界的深刻描繪而顯得栩栩如生。她宛如山澗清泉,純凈而堅韌,不僅在面對生活的重壓時展現(xiàn)出不屈不撓的精神,更在道德和情感的抉擇中體現(xiàn)了深沉的責(zé)任感和犧牲精神。面對丈夫因公殉職的噩耗,金竹沒有被悲痛徹底擊垮,而是默默扛起家庭重?fù)?dān)。在小叔子二猛歸來后,金竹內(nèi)心深處雖有情感的波瀾,但她將個人情感深深壓抑,始終堅守著倫理與道德的底線,把對家庭的責(zé)任置于首位。她的隱忍、無私與擔(dān)當(dāng),不僅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女性的美德,更折射出人性中最光輝的部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與正直。這種人物塑造并非單一的道德楷模式刻畫,而是通過金竹內(nèi)心的矛盾與掙扎,讓讀者感受到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從而更能體會她選擇背后的艱難與偉大。</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間,幾次搬家。許多舊信件、舊剪報、舊手稿,捆成一個一個“包包”,擱在書房。這天,偶然翻撿一下,看到一個紙包上,寫有內(nèi)有《山道彎彎》的讀者來信,于是拆開來……數(shù)百封被我封存了近半個世紀(jì)的信件,出現(xiàn)在我面前,勾來一段溫暖的記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品的主題深刻而多元,最核心的便是對人性的探討。金竹、二猛、鳳月等人物在生活困境中的抉擇,展現(xiàn)出人性的復(fù)雜與美好。他們既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在道德與情感間的徘徊;既有個體的私欲,又有對他人的關(guān)愛與犧牲。同時,小說也暗含著對時代變遷的思考。盡管山村的居民置身于較為封閉的地域,外界變革卻如同細(xì)雨潤物,悄然滲透,撼動著他們根深蒂固的生活模式與價值觀念。這些角色在應(yīng)對變革時的態(tài)度與抉擇,共同勾勒出一幅鮮活的時代剪影,使讀者得以窺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火花,以及堅守與變革之間的艱難權(quán)衡。</p> <p class="ql-block">(《山道彎彎》獲全國第二屆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的獲獎證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譚談參加漣源“圍城悅讀會”的一次讀書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閱讀《山道彎彎》,仿佛進(jìn)行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它讓我明白,在生活的蜿蜒山道上,我們或許會遭遇無數(shù)的曲折與困境,但只要堅守內(nèi)心的善良、責(zé)任與道德,就能在黑暗中尋得光明,在困境中綻放人性的光輝。它不僅是對過去歲月的追憶,更是對當(dāng)下與未來的啟示,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性的美好永遠(yuǎn)值得珍視與堅守。</p> <p class="ql-block">(這些信里,除了眾多讀者抒發(fā)自己的讀后感的外,也有當(dāng)年十家電影制片廠、多家廣播電臺、廣視臺、劇團(tuán)寫來的商談改編事宜的信。有意思的是,江西、江蘇兩位妙齡女士,斷定這部小說會被電影制片廠改編為電影搬上銀幕。她渴望飾演女主人公金竹,希望我給予推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鄧兆年,青龍灣讀書會資深書友。因工作關(guān)系,只能利用空余時間,跟著讀書會的腳步讀一些書。讀書讓我可以放慢腳步,從而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帶給我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編后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株洲市淥口區(qū)青龍灣讀書會,搞了一次《山道彎彎》的品讀活動。與會者寫下了十一篇品讀文字。我分十期推送到美篇平臺。到這一期,就全部推送完了。</p><p class="ql-block"> 這批品讀文章,在美友中反映都不錯。每篇都有一萬四、五千的閱讀量。</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來,我們國家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得到了廣大國民的廣泛響應(yīng)。各地的讀書小組、讀書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我常被喊去參加一些社會組織、一些社區(qū)居民的閱讀活動。我的故鄉(xiāng)漣源,就有一個“圍城悅讀會”?;顒娱_展得有聲有色。會長劉敬東,是一位很有文化情懷的漣源市師訓(xùn)中心教育心理學(xué)的高級教師。他們以一部作品一一《圍城》,給自己的讀書會冠名??谷諔?zhàn)爭時期,錢鐘書在遷到湘中山區(qū)漣源藍(lán)田的“國師”任教。他以那一段生活為藍(lán)本,寫下了產(chǎn)生世界影響的長篇小說《圍城》??梢哉f,漣源藍(lán)田,是這部世界名著《圍城》的原鄉(xiāng)。今年初,我出版了反映故鄉(xiāng)漣源的一部紀(jì)實散文集《故鄉(xiāng)》。于是,今年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讀書日,“圍城悅讀會”便主辦了一場品讀《圍城》、《故鄉(xiāng)》的讀書會。</p> <p class="ql-block"> 也是今年,婁底市圖書館評選有史以來婁底最具影響的十本書,發(fā)動全市讀者參加評選。評選結(jié)果也在這個時候出來了。他們選在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讀書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向全社會發(fā)布。這十本書,最早的誕生于元代,最晚的則是當(dāng)代的《山道彎彎》。作者都是我的前輩,前前輩,前前前輩。那天,來參加新聞發(fā)布會的,有“十本書”作者陳天華、成仿吾、謝冰瑩、曾國藩等的后人。而我,是這十本書中唯一一位健在的作者。</p><p class="ql-block"> 這天下午,我在婁底參加“十本書”的發(fā)布會,晚上,就趕到漣源,參加圍城悅讀會的《圍城》、《故鄉(xiāng)》品讀會。雖然身子很累,但心里卻很愉快。</p> <p class="ql-block">(主辦方在“影響婁底的十本書”新聞發(fā)布會后,舉行了一個“名人及名人后代面對面”的座談會。圖為譚談在座談會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來,活躍于三湘大地的讀書小組、讀書會主辦的大大小小有聲有色的閱讀活動,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zhì),促進(jìn)了社會的和諧安定,也充實我這個退休老漢的晚年生活。喜哉!樂哉!</p><p class="ql-block"> 有感于此,在編發(fā)完最后一期“《山道彎彎》眾人說”之后,我用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一部書,讓我們到書中咀嚼人生。一一書贈青龍灣讀書會。</p><p class="ql-block"> 謝謝讀書會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7.25日于大理云湖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