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0日下午四點半.我們來到了非洲肯尼亞馬賽馬拉的馬賽村。村長兒子手持權(quán)杖來給我們介紹這個村。全村是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個家族,共有20戶,200人,都是馬賽人。</p><p class="ql-block">?馬賽人(Maasai)是東非最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人口約100萬。?他們以獨特的紅色服飾、游牧傳統(tǒng)和年齡等級制度聞名,在堅持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同時,逐步融入現(xiàn)代旅游業(yè)。</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村口,這是準(zhǔn)備跳舞的馬賽美女。</p><p class="ql-block">他們一天要接待好幾撥客人,有時候一車幾十個人,偶爾一車只有兩三個人。</p> <p class="ql-block">準(zhǔn)備歡迎仗式。男人手中的小木棍是標(biāo)配。</p> <p class="ql-block">坐在中間的是村長兒子的夫人。</p><p class="ql-block">馬賽人實行一夫多妻制,婚姻以牛為聘禮,牛的數(shù)量直接決定社會地位。????</p> <p class="ql-block">歡迎舞蹈由男性開始先跳,女性再逐漸加入進來。一個男高音在領(lǐng)唱,男低音托底。男低音雖然不敢說象獅吼那樣震撼,但確實令人也想起內(nèi)蒙古的呼麥。</p> <p class="ql-block">舞蹈由橫列轉(zhuǎn)為縱隊轉(zhuǎn)圈,并邀請游客參加舞蹈。</p> <p class="ql-block">舞蹈以武士對抗性跳高為特色,原地跳的高度象征力量與求偶優(yōu)勢。??</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馬賽人的視力超好,達到6.0,當(dāng)他跳起來的時候可以看到十公里以內(nèi)的動物。一般人的好視力頂多達到5.3。</p> <p class="ql-block">與馬賽人一起跳完舞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馬賽人的耳朵以有大環(huán)為美。不分男女。這是他們文化中很有辨識度的特征之一。</p><p class="ql-block">他們從孩童時期就會開始佩戴耳環(huán),隨著年齡增長,耳環(huán)的尺寸逐漸加大,慢慢拉伸耳垂,形成獨特的耳部裝飾風(fēng)格。這不僅是美的象征,也承載著他們的文化身份和族群認同,是馬賽人文化中非常鮮明的標(biāo)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耳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是據(jù)我觀察也不是每個馬賽人都有這樣的大耳洞,村長兒子就沒有。</p> <p class="ql-block">馬賽人表演鉆木取火。當(dāng)鉆頭的是木乳樹,比較硬。這個樹也叫非洲牙刷樹,馬賽人用刀把它去皮,削成筷子一樣的小棍,放嘴里嚼著保護牙齒,帶我們?nèi)ヱR賽村的小伙給我們做了表演。被鉆的木板是柏木,相對比較軟。用柏樹皮做成火絨。用一把腰刀墊在柏木板底下。由兩個人輪流用手搓木棍,旋轉(zhuǎn)摩擦生熱,點著火絨,生火成功。</p> <p class="ql-block">表演鉆木取火全過程。</p><p class="ql-block">原來以為的鉆木取火是把下邊的木頭鉆得著火,再用火絨把它引走。但現(xiàn)實是鉆出來的木炭渣倒進火絨里把火點燃。看了一次真正的馬賽人鉆木取火。</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行人被分三組去參觀馬賽人的家庭。他們的房子像福建土樓一樣圍成一個圓圈,只不過只有一層,非樓也。目的是同樣的,為了安全。他們的牛晚上回來就在房子圍起的院里過夜。</p><p class="ql-block">房子是木架構(gòu)的。據(jù)介紹說是用牛糞做的墻和頂。我估計這是為突出民族特色的賣點。我摸了一下墻,像水泥墻一樣,非常的硬,而且有沙粒。我們可是施工蓋過各種房子的人。所以牛糞應(yīng)只是原料之一,絕對不會是整個房子都是由牛糞構(gòu)成?!岸拱闭f這種房子還是泥土為主。這種房子據(jù)介紹是冬暖夏涼。屋里非常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跟真人對比一下房子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我們?nèi)サ囊患曳孔与m然很小,但是可以說是四室一廳。</p> <p class="ql-block">進門左轉(zhuǎn)是客廳。讓我們坐下來以后,右手是一間小房子,左手是另一間小房子。左前方小窄條空間就是廚房??蛷d中間是火盆。</p> <p class="ql-block">廚房餐具</p> <p class="ql-block">左手的臥室。左右的臥室都是室多大床多大,進屋就上床,真正老牌正宗臥室。</p> <p class="ql-block">小窄門內(nèi)是主人和夫人的臥室。沒有開門讓我們進去參觀。</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客廳往大門口走。通道左手邊據(jù)說是養(yǎng)小牛的屋子,從小窗看了一下什么都沒有。他們的英語也不標(biāo)準(zhǔn),溝通的稀里糊涂的。</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狗。馬賽人一個勁兒地告訴我們這個狗叫“賓格”。</p> <p class="ql-block">這個好像是養(yǎng)雞的小舍。</p> <p class="ql-block">穿過院子這應(yīng)該算是后院吧,有一個小市場,也是圍成一個圓圈。</p><p class="ql-block">但是大家已經(jīng)沒有興趣買了。因為參觀每家房子后都被動員買了號稱他們家生產(chǎn)的小工藝品,兩個人就應(yīng)買兩個,主要是項鏈。村長兒子說這些收入將歸全村大家所有。項鏈簡簡單單,在義烏小商品商店大概不值一元錢,在這里標(biāo)價20美元30美元。全當(dāng)捐款扶貧了。</p><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的一個半小時中見到有三撥游客來到。那么一天按八小時算起碼有十幾撥人來。(我們原來安排在早晨參觀。因為當(dāng)時才下午3點多就回到了駐地,就要求20號當(dāng)天參觀了)。這里最常見的吉普車是坐七個游客或九個游客。大巴車會坐的更多。一批人按下限只有4,5個人買,一天至少也有一兩千美元收入。</p> <p class="ql-block">馬賽村的姑娘大嬸兒們在這里賣東西。</p> <p class="ql-block">這個姐姐的衣服非常鮮艷,黃紅藍三元色再加上黑白完美搭配。</p><p class="ql-block">當(dāng)初我們在外文印刷廠膠凹印車間負責(zé)印畫報,就是三元色加黑白,最終什么顏色都能配出來。</p> <p class="ql-block">帶著娃娃做買賣。</p> <p class="ql-block">原始部落與電器化交融。賣貨姑娘背后是電線桿,輸送中壓電。每個家庭都有電纜進屋。</p> <p class="ql-block">這體形一定不會饑寒交迫。</p> <p class="ql-block">兩個娃娃在擼小牛。</p> <p class="ql-block">中國內(nèi)蒙古產(chǎn)小臉寒羊,這里的羊不光臉黑,整個羊頭都黑了。這里大多數(shù)羊都看起來臟兮兮的,這兩只算是“大美人”了。</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中的小市場。</p> <p class="ql-block">村長兒子讓我們打扮成武士,還親自幫我們扶著帽子。帽子比較高,還比較沉,是用獅子皮制作的,重心稍微偏斜就會掉下來。</p> <p class="ql-block">我申請自己頂著沉甸甸的帽子假裝一次馬賽武士。</p><p class="ql-block">按我的習(xí)慣,本來想左手持盾,右手持矛,但是村長兒子讓我一定要右手持盾,左手持矛,看來防御更重要啊。而且“豆包”也認定馬賽人也并不都是左利手,這種習(xí)慣是他們常年在戰(zhàn)斗中形成的。</p><p class="ql-block">我站的位置是院子中央,背后的房子就是他們的家。</p> <p class="ql-block">前往參觀村里的學(xué)校。周邊的人也到這個學(xué)校上學(xué)。這是個公辦的學(xué)校,包含小學(xué)和中學(xué)的十年一貫制,但也有的學(xué)生學(xué)十二三年。門口墻上有國旗和國徽。</p> <p class="ql-block">校園很大,很空曠。一群學(xué)生在打排球。</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師前來擔(dān)任導(dǎo)游。</p> <p class="ql-block">教室共有幾排</p> <p class="ql-block">下課了書包就堆在教室,顯然是沒有家庭作業(yè)。</p> <p class="ql-block">書包像垃圾一樣扔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作業(yè)丟在教室窗外享受垃圾待遇。</p> <p class="ql-block">第一間教室里也沒有幾張桌子,還有一張桌子已經(jīng)壞了。</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墻的黑板前面已經(jīng)放置了白板,老師可以少吃點粉筆末。</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由企業(yè)贊助的教室,桌子上有企業(yè)的名稱和編號。</p><p class="ql-block">每個教室都非常臟,塵土飛揚。只有這間教室里有一個學(xué)生拿著樹枝在掃地。</p> <p class="ql-block">看到我們進來,他就直起了身子,停止了掃地。</p> <p class="ql-block">這是沒企業(yè)贊助的普通教室,桌子相當(dāng)窄,凳子沒有靠背。</p> <p class="ql-block">第六班的女生。</p> <p class="ql-block">天空廣闊,遠山含黛,寬闊的校園,休息的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服裝主打鮮艷。</span></p> <p class="ql-block">廚房門口的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廚房門口脫粒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廚房內(nèi)柴火大鍋。</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dāng)?shù)靥厣闹魇常糜衩椎燃Z食磨碎,做成羹狀的東西。開始我以為是一大鍋土豆泥。分餐人用盤子分割一片一片的,放到每一個學(xué)生的餐盤里。當(dāng)?shù)厝擞檬肿ブ浴?lt;/p> <p class="ql-block">廚師高大、健康、陽光。</p> <p class="ql-block">用小腰刀切菜的二師傅。</p> <p class="ql-block">做飯的原材料。</p> <p class="ql-block">向廚房里看熱鬧的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廚房門口的柴堆。</p> <p class="ql-block">女生宿舍,看著不錯。</p> <p class="ql-block">打水的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學(xué)校餐廳兼會議室。是今天參觀的最大的房間,前邊兒有一尺來高的大舞臺(講臺)。</p> <p class="ql-block">水塔。</p> <p class="ql-block">參觀的最后一站是校長室。</p> <p class="ql-block">校長的“龍椅”“龍案”。</p> <p class="ql-block">榮譽與獎杯。</p> <p class="ql-block">辦學(xué)資質(zhì)證明。</p> <p class="ql-block">我的團隊代表簽字向?qū)W校捐款。墻上的表格寫著他們需要建設(shè)的項目,想購買的各種設(shè)備、設(shè)施和用具。 游客自由認捐。</p> <p class="ql-block">告別校園。</p> <p class="ql-block">出村后看見“財主家”的牛群回家了。這些牛若都是一家養(yǎng)的,可以娶多少個媳婦呀!</p> <p class="ql-block">再見啦!馬賽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