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親九秩壽辰記</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農(nóng)歷六月三十日),是母親九十壽辰。這一日,盆景園文化大院里暖意融融,我們兄妹五家齊聚,為母親慶賀九十大壽。從老大的我,到小弟與三位妹妹,如今都已兒孫繞膝——膝下八個內(nèi)孫外孫,七個孫媳孫婿,十三個曾孫曾孫女,四代同堂的熱鬧里,藏著母親一生的辛勞與福氣。 </p><p class="ql-block"> 望著母親鬢邊的霜白與微彎的脊背,那些關(guān)于她的記憶便如潮水般涌來。在我心中,母親的眼睛總?cè)缧亲影忝髁?,面容里藏著化不開的慈和。她是勤勞的,是堅韌的,是手巧的,更是用一生教會我們“善良”與“擔當”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勤勞的。 打我記事起,她的身影就總在忙碌里。那時父親當生產(chǎn)隊長,整日忙于隊里的事,母親便一頭挑起隊里的農(nóng)活,一頭扛起家里的瑣碎。天不亮就起床掙工分,日頭落了還在灶臺前打轉(zhuǎn),縫補漿洗從不停歇。八十年代前的日子清苦,我們兄妹的鞋都是母親親手做的,針腳細密,偶爾還會繡上幾朵花,鮮亮得像店里買來的。每次穿上新鞋,同伴們羨慕的目光里,都是母親指尖的溫度。</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不服輸?shù)摹?年輕時的她,從不愿落人后。別家有的家具農(nóng)具,咱家慢慢都會置齊;別家孩子穿了新衣裳、新毛衣,不出幾日,母親準會讓我們也穿上同款。掙工分時,她的工分總在隊里數(shù)一數(shù)二;鋸樹砍竹、犁地播種,甚至簡單的木工泥活,她樣樣拿得起來。鄰居們常說:“你家的活,就沒有嬸子不會的。”這份要強,不是爭勝,是想讓家人過得體面些。</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手巧的。 古稀之年時,她見人繡的鞋墊好看,便找來布料絲線,戴著老花鏡學起來。半年功夫,繡出幾十雙鞋墊,花鳥魚蟲在布上活靈活現(xiàn)。女兒女婿、孫輩們?nèi)耸忠环?,大家都舍不得用,只當藝術(shù)品收著。那針腳里,是她對家人說不盡的疼惜。</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善良的。 她總說“吃不窮,穿不窮,不會安排一世窮”,更說“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七十年代,我有個同學家里九兄妹,常斷糧,母親知道了,硬是從自家不多的糧缸里舀出一部分,加上幾件衣物一并送到家。那時我們自己都難溫飽,可只要有人上門趕上飯點,母親總會叫人家坐下:“添雙筷子的事?!编従咏钖|西,她從不吝嗇;誰有難處,她總第一個伸手。</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忠厚的。 她一輩子不占人便宜,常念叨“做人要憑良心”。買賣時算錯賬,她定會追上去把多給的錢物還回去。村里長輩晚輩都愛跟她拉家常,喊她一聲“老輩子”。逢年過節(jié),誰家做了好吃的,總不忘送些來;母親也總把自己做的吃食分給鄰里,一來二去,村子里的煙火氣都帶著暖意。</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寬容的。 都說婆媳難處,可母親待兒媳如親閨女,知冷知熱,無話不談。剛進城那幾年,她每次回老家,總不忘給兒媳帶些吃的穿的,惹得鄰里都羨慕。她沒讀過書,卻懂“將心比心”,從不輕易向我們要什么,哪怕買些東西,她也總說“別破費”。</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樂觀的。 進城后,她很快和老姐妹們熟絡(luò)起來,健康講座、社區(qū)活動從不落下,有時為了趕早,凌晨六點就起身,回來時手里捧著免費的小物件,笑得像個孩子。她總愛把學到的“新知識”講給我們聽,眼里的光,一點不輸年輕時。</p><p class="ql-block"> 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更給了我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她的肩膀不算寬,卻為我們撐起了最安穩(wěn)的港灣。如今母親確實老了,耳朵有些背,吃飯也清淡了,最愛喝的是那杯蛋白粉沖的玉米糊??芍灰覀儑谒磉?,她眼里的笑意就從未淡過。</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著親人與賓客,心里滿是感激。感謝母親用九十年的歲月,給了我們一個家;感謝侄女們?yōu)閴垩绲木牟俪?;感謝親朋好友們趕來分享這份喜悅。</p><p class="ql-block"> 媽,九十大壽了,您歇歇吧。剩下的日子,換我們來疼您。</p><p class="ql-block"> 愿母親福壽綿長,也愿天下所有母親,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農(nóng)歷六月三十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