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2422386 圖文:辣味川長 <p class="ql-block">羅浮山,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秦漢以來號稱仙山,史學家司馬遷把羅浮山比作“粵岳”,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它又是中國道教名山,道教稱它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2013年12月19日的全國旅游景區(qū)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告,這羅浮山景區(qū)獲批國家5A級景區(qū),成為廣東省第九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在盛夏的休息日約起三五好友游覽好山好水的羅浮山景區(qū),將旅游與避暑兼?zhèn)?,爽了一把?lt;/p><p class="ql-block">羅浮山景區(qū)位于廣東省東江之濱,離惠州市博羅縣城35千米,與增城、龍門兩縣接壤。方圓260平方千米,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飛瀑名泉980處、洞天奇景18處、石室幽巖72個。旅游資源豐富,實屬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羅浮山沖虛古觀是道教的重要道場,位于羅浮山朱明洞景區(qū)內。道觀的史料記載:它始建于東晉咸和二年(327年),至今有1700年,由葛洪創(chuàng)建。當年道教理論家葛洪在廣州刺史鄧岳的幫助下,于羅浮山麻姑峰下修筑南庵,初名都虛庵,后陸續(xù)建成東、西、北三庵。東晉至唐代:葛洪“升仙”后,東晉義熙元年(405年),都虛庵被擴建溈葛洪祠。唐玄宗天寶年間,再次擴建并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賜名“沖虛觀”,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沖虛古觀建筑面積達4400平方米,采用四合院式建筑結構,包含山門、正殿等建筑,主要殿宇有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年)及新中國成立之又陸續(xù)重修,成為現在的景象。沖虛古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 <p class="ql-block">古觀供奉的對象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及葛洪、鮑姑、呂洞賓和黃大仙。據說只要香客必懷善念,都是有求必應。古觀屋頂采用清代佛山石灣匠人制作的陶塑雙龍戲珠圖案,內部保留明嘉靖時期石碑及兩株百年古樹(米仔蘭和桂花)。建筑風格古樸,香火旺盛,允許游客帶香進殿參拜。 ?</p> <p class="ql-block">1945年,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司令部曾駐扎此地,現在建設有《東江縱隊紀念館》,紀念那段抗日戰(zhàn)爭歷史。2014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示范基地,將道教文化與紅色文化相結合,推動了文化旅游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羅浮山景區(qū)地處北回歸線,常年高溫、多雨天氣,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再加上多種多樣的土壤類型,使得這里成了南亞熱帶的天然植物園。這里的植被豐富多樣,生長著眾多常綠喬木和闊葉林,還有大量藤本、草本植物。植物種類多達3000種,其中中草藥植物就有1240種。羅浮山還有不少古老的植物類群,如松葉蕨、石松屬等。</p> <p class="ql-block">羅浮山植被茂密,山間綠樹成蔭,溪流潺潺,夏季平均氣溫在22-25攝氏度左右,漫步其中,暑熱與煩悶皆被吹散,仿佛置身于一個天然的大空調房,是這炎熱夏季避暑的絕佳勝地。如果美友們去了羅浮山,記得帶雙舒服的鞋子,山里石階多,玩水的話備套換洗衣物更方便,玩得開心,享受清涼避暑的愜意時光。</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登羅浮山當天,氣象局預告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生成,會在21-22日可能登陸中國華南沿海。故此,景區(qū)的登山纜車停開,我們只能選擇徒步登山游覽。</p><p class="ql-block">?還好,登山道路沿途自然風光優(yōu)美,羅浮山層巒疊嶂,站在每一段的觀景平臺遠眺,連綿的山巒與茂密的森林盡收眼底,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偉與壯麗,果然是無限風光在險峰,令人心曠神怡。</p><p class="ql-block">由于受臺風天氣影響的原因,此行我們沒能徒步登頂飛云頂,到了一半的路程就打道回來了,有點遺憾。</p> <p class="ql-block">羅浮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山中古觀林立,承載著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蘊。走進道觀,感受著古樸的建筑風格和濃厚的宗教氛圍,聆聽著道士們的講解,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讓人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9日拍攝</p><p class="ql-block">7月24日整理編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