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7548545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莎車縣位于新疆西南邊陲,昆侖山北麓,帕米爾高原南面,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間的葉爾羌河沖積扇平原中上游。境內(nèi)生活著維吾爾、漢、回、塔吉克等13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占93.6%。莎車是全國最大的巴旦木生產(chǎn)基地,被譽為中國巴旦木之鄉(xiāng)。莎車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中亞文化與西域文化融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是昨天從西極村趕到莎車的,晚上8點多,太陽還沒有落山,只是漫天的沙塵使得這里早早的變成了黃昏。酒店的老板說,這幾年治理的好多了,之前隔著玻璃門是看不到街道的。然后又笑著說,知道酒店為什么裝雙入戶門了吧?哦,知道了,為了擋風沙唄。昨晚到的時候,感覺天干物燥,風沙漫天。今天早上起來仍然是風吹沙揚,天空昏黃。我們還是要在莎車轉(zhuǎn)一下,不能辜負這個歷史文化名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兩千余年前的漢代,莎車是古國,是古絲綢之路的要沖,軍事駐守重地,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莎車國。莎車是遠古時代最早與中原地區(qū)發(fā)生經(jīng)濟、文化往來的部落。作為曾經(jīng)東察合臺繼任者,葉爾羌汗國的都城,莎車留存的人文歷史幾乎堪稱南疆地區(qū)之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莎車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非遺博覽園”,有公告說內(nèi)部正在維修,暫停開放,只好在外面看看建筑了。這里就是歷史上的葉爾羌汗王宮,是在遺址上新建的文化景點,作為汗國的政治中心,葉爾羌汗王宮是汗王處理政務(wù)、居住的地方,也是當時重要的文化和權(quán)力象征。建筑上融合了維吾爾族傳統(tǒng)建筑風格與中亞文化元素,采用宮殿院落式設(shè)計,兼具現(xiàn)代藝術(shù)感與民俗特色,體現(xiàn)了昆侖文化、佛教文化、絲路文化等多元交融,展現(xiàn)莎車作為絲綢之路重鎮(zhèn)的歷史底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街對面的葉爾羌汗王陵是真正的歷史遺跡。“葉爾羌汗王陵”是葉爾羌汗國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陵墓群,是汗國歷代汗王及其部分王室成員的主要安葬之地,它與阿曼尼莎罕紀念陵緊密相連,共同構(gòu)成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區(qū)域,見證了葉爾羌汗國的興衰歷程。阿曼尼莎罕紀念陵融合伊斯蘭風格與維吾爾建筑藝術(shù),陵頂為圓塔狀,內(nèi)部鑲有“十二木卡姆”曲名?。是紀念16世紀維吾爾族詩人、音樂家阿曼尼沙罕,她是十二木卡姆的整理者?。阿曼尼莎罕紀念陵是陵區(qū)內(nèi)最著名的部分,它緊鄰?fù)趿?,是一座相對獨立、同樣精美且極具文化意義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我們來到城外的莎車古城墻遺址,這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莎車國的都城遺址,具有3000多年歷史,因玉石貿(mào)易和絲綢之路發(fā)展而繁榮,被譽為“半部新疆史”的縮影。夯土城墻大部分已風化,殘留部分仍高大厚實,可以想象當年古城墻的堅固、牢不可破。在保留原有城墻遺址的基礎(chǔ)上,還新修建了一段城墻和莎車仿古城門。沿著臺階走上城墻,視野豁然開朗,遠處是莎車新城,眼前是古城墻公園。斗轉(zhuǎn)星移,日月輪回,幾百年后的今天,這片土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