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陣雨 26~31℃</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季,我分三批播種了玉米,每批間隔約半個月。這樣錯峰種植主要是為了防止玉米集中成熟導(dǎo)致來不及采收。每批種植約五十棵,三批合計一百五十棵。按照每棵結(jié)兩個玉米棒計算,預(yù)計能收獲三百個玉米棒。播種時,我和父親盤算著這個美好的預(yù)期,看著玉米苗一天天長高,心里樂開了花。這簡直就是"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的幸福前奏啊!</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認(rèn)知里,總覺得只要把種子播下去,按時施肥培土,收獲玉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現(xiàn)實卻給了我當(dāng)頭一棒。第一批五十棵玉米的收成還算理想,收獲了八十多個玉米棒。雖然個頭不大,但粒粒飽滿,香糯可口。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成功種植玉米,更難得的是獲得了家人的一致好評,那份喜悅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p><p class="ql-block"> 第二批五十棵玉米卻遭遇了滅頂之災(zāi)。這批玉米種在籬笆旁邊,沒想到結(jié)穗時引來了松鼠。這些可惡的小家伙順著籬笆縫隙鉆進(jìn)來,看到玉米稈上鮮嫩的棒子就像發(fā)現(xiàn)了寶藏。它們的作案手法相當(dāng)老練:先在玉米棒外皮咬開一個小口,試探里面的籽粒是否灌漿成熟。只要玉米粒飽滿,就難逃它們的利齒。不知是我的玉米特別香甜,還是松鼠數(shù)量太多,短短十來天,這批玉米就被糟蹋得干干凈凈。更可氣的是,有些玉米棒它們只啃了一半,剩下的部分很快招來大批昆蟲,沒幾天工夫,連殘存的玉米粒也被啃食殆盡。</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初的美好設(shè)想與殘酷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原以為五十棵玉米至少能收獲一百個棒子,如今卻落得顆粒無收,地里只剩下一片枯黃的秸稈。看著這番景象,我的心情異常沉重。一邊咬牙切齒地咒罵那些偷吃的松鼠,一邊懊惱自己的防范措施不到位。其實在網(wǎng)上看到過農(nóng)戶用剪掉底的礦泉水瓶套住玉米棒防松鼠的辦法,但想到要給上百個玉米棒都套上瓶子,懶惰最終戰(zhàn)勝了理智。</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第二批玉米的失敗是疏于防范,那么第三批五十多棵玉米則是遭遇了無妄之災(zāi)。經(jīng)過查閱資料和圖片對比,確認(rèn)玉米患上了黃斑病。這種病害最初在底部葉片出現(xiàn)零星黃斑,隨后逐漸蔓延,最終整片葉子焦黃枯萎。病菌像瘟疫般從下往上擴(kuò)散,直至整株染病。失去光合作用的玉米只能慢慢枯萎,更可怕的是這種病害具有極強(qiáng)的傳染性,就像人類的灰指甲一樣"一個傳染倆,兩個傳染四"。不出所料,第三批玉米很快全軍覆沒,連帶著第二批幸存的玉米也未能幸免。</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網(wǎng)購了專門防治黃斑病的生物菌劑,噴灑幾次后雖有效果卻不顯著。商家解釋說這種病害重在預(yù)防,就像人的腳氣病一樣難以根治??粗~片上仍在擴(kuò)散的病斑,雖然蔓延速度有所減緩,但第三批玉米已經(jīng)開始抽穗,我決定不再施藥——反正再過二十多天就能采收,聽天由命吧。</p><p class="ql-block"> 半年的種植經(jīng)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諦。種玉米要防病害、防鼠害;種西瓜不是長不大就是會裂果;種了十個南瓜爛了六七個,剩下的也岌岌可危。每每想到這些,總覺得自己種植技術(shù)太差。原以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殊不知影響收成的因素如此之多:人為管理、天氣變化、病蟲害防治,樣樣都要操心。</p><p class="ql-block"> 我種菜本是為了休閑娛樂,既能收獲健康食材又能鍛煉身體。但那些以種菜為生的農(nóng)民呢?若遇到我這樣的情況,收成減半甚至絕收,他們的生計該如何維系?想到這里,突然理解了為什么有些菜農(nóng)會大量使用農(nóng)藥、膨大劑——在生存壓力面前,道德底線往往不得不讓步。難怪有人說:"菜農(nóng)種的菜,打農(nóng)藥的賣給別人,不打藥的留給自己吃。"這句話背后,是多少無奈與辛酸啊!</p><p class="ql-block"> 望著菜地里的一片狼藉,我忽然明白:每一顆糧食的成長都是與大自然的博弈,每一次收獲都是上天的恩賜。種植之路雖然坎坷,但那份期待與驚喜,或許正是農(nóng)耕生活最動人的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