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二, 酒店沒有早餐,早上起床后,在大街上找餐館吃早餐, 對面的是梵谷餐廳,馬路上的是餐廳拉客的。 餐廳吃早餐的人還蠻多, 有小籠包,有豆?jié){油條,有餛飩,有面條, 我吃羊肉面, 燒麥, 油條,蠻豐富的。 大街上有很多三輪車,到東柵可以坐三輪車, 我們有車,直接開到東柵, 從西柵,我們住的酒店,到東柵的停車場,大約2公里左右, 走出西柵, 來到東柵, 東柵停車場, 老年也要票,只是不要錢, 進入的人很挺多, 東柵,展現(xiàn)了濃郁的水鄉(xiāng)文化和古樸的民居風情。這里沿河岸鋪展的民居里仍住著許多當?shù)厝?,比西柵更有生活氣息? 這兩塊打卡的牌子也寫的不倫不類。 賣工藝品的商店, 烏鎮(zhèn)醬鴨那深入骨髓的濃郁醬香,全靠三次出湯,醬汁才能入魂! 畫像館,專門給人畫像的, “繁花里”,這里的羊肉面最好了,門口還擺著“秋風起,羊肉香”的招牌,不過已經(jīng)是冬天了,羊肉應該是更香了, 烏鎮(zhèn)的拳船起源于南宋,民間習武于船上,既強身健體,有保一方平安。 每逢“香市”期間,拳船上武師免費為當?shù)匕傩毡硌菸湫g(shù),延續(xù)至今。 岸上的游客看的津津有味, 東柵的飯館比比皆是, 到處都是熱氣騰騰的, 飲品店,姜茶、枇杷燉梨,都是烏鎮(zhèn)的特色, 街上人很多, 坐在河邊非常愜意,腳下就是潺潺流淌的河水,任時間消逝, 當然,也不是家家都有這樣的水臺,這一溜都是窗戶, 這里都是沿河岸的商鋪, 當然,大多都是街道兩邊的商鋪, “烏鎮(zhèn)故事”,名字起的蠻好,都是賣旅游商品的, 這些店鋪,有點像以前上海的煙紙店,小小的鋪面,什么都有賣。 板煙斗店, 對面的臨水房屋, 和挑水洗涮平臺, 東柵的河道似乎沒有西柵的寬, 船也沒有西柵的多, 船的大小到是差不多, 坐在河邊的長廊里,曬曬太陽倒是不錯的選擇, 烏鎮(zhèn)烏凍,烏凍的味道比龜苓膏的味道淡一些,加上黃桃罐頭和新鮮水果變成了招牌的烏鎮(zhèn)烏凍, 板橋臭豆腐,名副其實的小吃, 牛肉湯, 河邊的長窗蠻有特色的, 麥芽繞繞糖, 茅盾故居,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地方。 茅盾自1896年出生至1910年春離鄉(xiāng)求學,在此度過了十三個春秋。 雖然茅盾的墓和紀念堂位于西柵,但他的故居卻靜靜地坐落在東柵。 這里如今已辟為茅盾紀念館,讓人不禁想起那位文學巨匠的往日風采。 走出茅盾紀念館,<br> 回到大街上, 這里是江南木雕館, 江南木雕館前身為清末民初徐家豪宅"百花廳",由紹興上虞商人徐靄所建,其以釀酒業(yè)發(fā)家后構(gòu)筑此宅,因木雕精絕被譽為烏鎮(zhèn)木雕藝術(shù)精華。 該館以江南傳統(tǒng)木雕工藝為核心,展出圓雕、平雕、透雕、鏤空雕作品, 題材涵蓋"郭子儀祝壽""八仙過海"等歷史典故及"龍鳳呈祥""梅蘭竹菊"等傳統(tǒng)紋樣,并包含打漁、斗蟋蟀等民俗生活場景雕件。 彌勒佛木雕, 徐家廳最值得稱道的是其建筑物上的精美木雕,幾乎整座樓的木構(gòu)件都有雕刻,尤其是梁柱、窗戶等木構(gòu)件雕刻更是精細, 東柵也有大街小巷,這個算是小巷, 大街上人不少, 東柵有不少民居, 民居里仍住著許多當?shù)厝耍? 東柵的宏源泰染坊, 里面有織機,許多游客非常感興趣, 東柵的染坊也有曬場, 掛著許多江南青布, 也成為一些游客的打卡地, 當然賣青布商品。 街上的游客越來越多, 這是家糟坊, 里面賣乳腐, 和許多醬菜, 不由得想起,祖父那時住在陜西南路、建國西路上的糟坊,上海的糟坊專門賣食用油、醬油、料酒和醬菜。 這里是三白酒坊, 里面院子里有許多酒甏, 釀著許多酒, 當然還有釀酒的作坊, 有老師傅主持的釀酒工藝, 在糟坊里,你可以品嘗到烏鎮(zhèn)特產(chǎn)的三白酒。<br> 這種以白米、白面、白水釀造的美酒,不僅口感醇厚,更是烏鎮(zhèn)文化的一部分。女兒幫我買了一瓶,嘗一嘗。 這里是百床館, 是一家專門收藏和展覽江南古床的博物館, 現(xiàn)已收藏了多張明清、近現(xiàn)代具有代表性的古床,如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小姐床、羅漢床等。 民俗館位于江南百床館隔壁,原為東柵大戶金氏家族的故居。 如今這里分為衣俗廳、節(jié)俗廳、婚俗廳、壽俗廳,通過蠟像、實物和照片,向游人展示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zhèn)的民俗風情。 館內(nèi)的每個展廳的面積都不算大,但比較全面地記錄了一個時代江南生活的方方面面。 午飯時間到了,前面有一家餐館, 是逢源酒樓, 酒店滿座,還要等翻臺, 好不容易空了一張臺,還要等收拾, 酒樓對面有家“神仙灣蘿卜絲餅”,其實就是上海的油墩子, 買了嘗嘗,不錯。 對面還有一家土灶羊肉,也是烏鎮(zhèn)的特色, 終于點菜了, 手撕雞, 炒雞蛋,土雞的。 包菜,28元, 東坡肉,78元, 筍干, 炒飯, 還有啤酒,12元,500cc的吧。 酒樓對面有一家畫家館, 畫家館也叫木心美術(shù)館, 這座個人美術(shù)館將首次完整展示木心先生的繪畫與文學作品。 美術(shù)館設五座永久性專館,長期陳列木心作品, 由繪畫館、文學館、獄中手稿館及影像廳組成。<br> 木心身后遺留繪畫作品六百余件,文學手稿數(shù)千份。 經(jīng)慎重挑選,陳列畫作一百件左右,手稿五十份左右,今后酌情更換展品。 全館建筑坐北朝南, 以修長的、高度現(xiàn)代的極簡造型, 跨越烏鎮(zhèn)元寶湖水面,與水中倒影相伴隨, 成為烏鎮(zhèn)西柵一道寧靜而清俊的風景線。 簡潔的財神廟, 準備出去了, 出口處有一汪水塘,叫財神灣, 高桿船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 民間傳統(tǒng)表演,船上立根竹竿,表演者爬頂做猴子撈月等動作,比喻蠶吐絲做繭,以祈福蠶寶寶能有個好收成。 高桿船是浙江省嘉興市烏鎮(zhèn)及周邊蠶桑地區(qū)特有的民俗活動載體,其核心特征是在船體中央豎立毛竹進行雜技表演。 該活動起源于清乾隆年間,早期由鄉(xiāng)民自發(fā)組建表演船隊,每逢清明時節(jié)通過模仿蠶寶寶吐絲形態(tài)的驚險動作祈求蠶繭豐收 高桿船表演需經(jīng)過嚴格訓練, 表演者需徒手攀爬至9米高的毛竹頂端完成桿梢倒立、高空翻滾等十二套程式化動作 現(xiàn)存主要表演場所為烏鎮(zhèn)東柵景區(qū), 每日定時進行面向游客的展示活動 表演動作驚險、刺激, 現(xiàn)場持續(xù)不斷響起叫好聲和掌聲。 我們離開了東柵, 離開東柵時,陽光為白墻黛瓦鍍上一層金邊, 走出東柵回望,東柵的質(zhì)樸與西柵的繁華形成微妙對照。它像一位守著紡車的老匠人,用緩慢的節(jié)奏編織著傳統(tǒng),提醒著我們:真正的江南水鄉(xiāng),不僅是風景,更是流淌在柴米油鹽中的文化血脈。 我們駛離來了烏鎮(zhèn),帶著江南的娉婷,帶著水鄉(xiāng)的風韻,帶著濃郁的泥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