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我們是五十年代生人,歲月在我們身上刻下皺紋。特殊年代給我們留下歷史文化缺憾的傷痕,一直是我們難以抒懷的心病。久聞意大利是文藝復(fù)興的搖籃,那些閃耀的藝術(shù)瑰寶與歷史遺存,總在心底縈繞。當雙腳終于踏上亞平寧半島溫熱的石板路。一路走來,步履亦不復(fù)青年時輕捷,但胸膛里那匹伏櫪的老驥,仍渴望在人類智慧的山巒間奮力跋涉。歲月或許蝕刻了容顏,卻從未冷卻對浩瀚歷史與璀璨藝術(shù)探求的灼灼熱望。目光穿透百年光陰,快門不停,將見聞定格。于我們而言,這不僅是旅行,更是一場遲來的歷史文化補習(xí),此行,不為淺嘗輒止,只為用鏡頭與心靈,虔誠收集散落于亞平寧半島上的星辰碎片。使我們在垂暮之年,仍能觸摸人類文明的脈絡(lu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蘭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倫巴第大區(qū)首府。是意大利工業(yè)和金融中心,還是著名的時尚和設(shè)計之都,米蘭時裝周是世界最為重要的時裝周之一。<br></p><p class="ql-block">橘黃色的復(fù)古電車是流動的城市符號,在古老建筑與現(xiàn)代摩天樓的夾縫間哐當哐當?shù)卮┧蟆J浅鞘辛鲃拥娘L(fēng)景和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br></p><p class="ql-block">在米蘭能感覺歷史與現(xiàn)代交融、時尚與生活并存、設(shè)計感與實用主義結(jié)合的獨特氣質(zhì)。</p></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朱塞佩?加里波第是意大利的民族英雄,“意大利統(tǒng)一三杰”之一,在米蘭乃至整個意大利的歷史進程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h1> <div><br></div><h1>扎哈·哈迪德的“曲線樓”、垂直森林等極具未來感的建筑,大膽挑戰(zhàn)著城市的天際線。這種強烈的歷史與現(xiàn)代、古典與前衛(wèi)的并置與碰撞,是米蘭市容最顯著的特征。</h1> <div><br></div><div><br></div><h1>蒙特拿破侖大街 、斯皮加街 等“時尚四邊形 ”的奢侈品店櫥窗,本身就是精心設(shè)計的藝術(shù)裝置。<br></h1> <div><br></div><h1>市內(nèi)許多街道兩旁都有連續(xù)的拱廊或柱廊,為行人遮陽擋雨,增添了建筑韻律感和實用性。</h1> <div><br></div><h1> 部分老城區(qū)街道上空電線交錯,略顯雜亂。</h1> <div><br></div><h1><b>米蘭大教堂</b>,一座用奶油色坎多尼亞大理石堆砌的哥特奇觀。外墻如蕾絲般雕琢著2245尊圣像,尖塔群刺破天際線。這座耗時六個世紀建成的白色大理石巨作,是歐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h1> <div><br></div><h1>五座青銅大門刻滿圣經(jīng)故事,中央的‘圣母之門’流淌著柔和的金屬光澤</h1> <div><br></div><h1>玫瑰窗彩繪玻璃在夕陽中投射出星河般的光影,將殿堂染成流動的琉璃宮殿。</h1> <div><br></div><h1>米蘭大教堂擁有 55 扇巨大的彩繪玻璃窗,其中一些窗戶高達 20 米,面積巨大,占據(jù)了教堂內(nèi)部大量的墻面空間,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h1> <div><br></div><h1>玻璃的顏色主要以紅、藍二色為主,紅色象征著基督的鮮血,藍色代表著天國,此外還有綠色、黃色、紫色等多種色彩,色彩鮮艷且飽和度高,即使經(jīng)過了數(shù)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光彩奪目,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fā)出夢幻般的光芒。</h1> <div><br></div><h1>大部分彩繪玻璃都描繪了《圣經(jīng)》中的故事,從舊約的創(chuàng)世紀、諾亞方舟,到新約的耶穌誕生、傳道、受難和復(fù)活等,以及眾多圣徒的生平事跡和傳說,通過這些生動的畫面,向人們傳達著基督教的教義和精神,成為了宗教傳播的重要媒介。</h1> <div><br></div><h1>當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照射進教堂內(nèi)部時,會形成五彩斑斕的光影效果,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光線的角度和強度也會發(fā)生改變,使得教堂內(nèi)的光影不斷變幻,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世界,營造出了一種神圣而神秘的氛圍。讓人們在欣賞彩繪玻璃藝術(shù)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宗教的莊嚴和肅穆,心靈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洗禮。</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米蘭大教堂最震撼人心的暗黑藝術(shù)杰作——<b>圣巴多羅買像</b>。這座由16世紀雕塑家馬可·德阿格拉特創(chuàng)作的殉道者雕像,以其驚悚的解剖學(xué)精度和宗教隱喻,成為哥特教堂中獨一無二的存在。盡管軀體暴露著神經(jīng)與骨骼,圣徒卻昂首直立,面容寧靜如沉睡,甚至透出神性微光。這種肉體劇痛與靈魂超脫的極端對比,直擊基督教“苦難即榮耀”的核心教義。</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這不是雕塑,而是一場石質(zhì)解剖:圣巴多羅買將自己被剝下的皮膚披在肩上,像披著一件血銹的圣袍。他的肌肉如繩索般絞緊骨骼,血管在冷光下突突跳動,可他的臉卻浮出微笑,仿佛那具裸露的軀體是別人的殘殼。當彩窗投下的紫紅色光影漫過人皮褶皺時,你會聽見六百年前的鑿刀在低語——“看,這就是把靈魂穿在外面的代價”。</h1> <div><br></div><h1>站在教堂廣場仰望時,米蘭大教堂如同一座懸浮的山岳。3400余尊雕像密布于尖頂、飛扶壁和拱門之上,繁復(fù)的雕飾從地基蔓延至108米高的主塔尖,每一寸石材都訴說著信仰與匠心的重量。</h1> <div><br></div>135座尖塔刺向蒼穹,像一座用雪花石雕琢的‘大理石森林’,在米蘭的陽光下閃耀著神圣而凜冽的光輝。 <div><br></div><div>鍍金的圣母像在云端俯視塵世六百載,整座米蘭城在腳下鋪展成文藝復(fù)興的畫卷——這里凝固了時間,也跳動著意大利的靈魂。<br></div> <div><br></div><h1>著名的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 是華麗精致的室內(nèi)步行街典范,連接著大教堂廣場和斯卡拉歌劇院廣場。這里的街道多由鵝卵石或小塊石材鋪就,兩旁是歷史悠久的建筑。</h1> <div><br></div><h1>用馬賽克鋪就的地磚畫。</h1> <h1><div><br></div><div>斯卡拉歌劇院(正在修繕中)自 1778 年啟用以來,一直是世界歌劇藝術(shù)的重要中心,許多著名的歌劇作品都在此首演,如威爾第的《奧賽羅》、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羅西尼的《灰姑娘》等。這里匯聚了眾多世界頂級的歌劇演唱家、指揮家、作曲家等,是歌劇藝術(shù)家們夢寐以求的演出舞臺,也是歌劇愛好者們心目中的 “麥加”。<br></div><div>斯卡拉歌劇院不僅是一座華美的大歌劇院,更是意大利歌劇、音樂文化的象征,它承載著意大利乃至世界歌劇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史,見證了無數(shù)經(jīng)典作品的誕生和傳承,對世界歌劇藝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br></div></h1> <div><br></div><h1>米蘭市政廳</h1> <div><br></div><div>歌劇院前面是斯卡拉廣場,廣場正中矗立著文藝復(fù)興時期大藝術(shù)家和科學(xué)家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紀念碑。碑頂有達?芬奇立像,他左手托肘,右手輕拈著胡須,面容端莊,深邃明澈的雙眸透露出智慧光芒,碑座上還立有他的 4 位得意門生的立像。<br></div> <div><br></div><h1>斯福爾扎城堡位于意大利北部米蘭,最初是在 1368 年由米蘭領(lǐng)主維斯孔蒂家族興建,后曾遭破壞,1450 年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將其重建,作為斯福爾扎家族的住所。</h1> <div><br></div><div>在后來的擴建過程中,不少大藝術(shù)家曾參與其中,達?芬奇規(guī)劃過堡內(nèi)的水利工程和劇院內(nèi)的機械結(jié)構(gòu),布拉曼帖與費拉雷特設(shè)計了漂亮的堡壘中庭。<br></div><div>城堡內(nèi)的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古代藝術(shù)品、各種精美的古代家具、收藏了大約 1500 份手稿。斯福爾扎城堡是米蘭歷史的象征,見證了米蘭的興衰變遷。<br></div> <div><br></div><h1><b>五漁村</b>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亞大區(qū)拉斯佩齊亞省海沿岸地區(qū),五個懸崖邊上的村鎮(zhèn)的統(tǒng)稱。199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1999年被評為國家公園</h1> <div><br></div><h1>村莊間靠火車/徒步相連,自駕車無法進入核心區(qū)</h1> <div><br></div><h1>這里的火車有上下兩層</h1> <div><br></div><h1>隧道間的明滅交替像放映老電影:倏忽黑暗,倏忽豁亮——窗外一片湛藍海景框著明黃色教堂尖頂,未及驚呼,又沉入下一個隧道的懷抱。</h1> <div><br></div><h1>五座糖果色的村莊,像被孩童隨意撒落在利古里亞海岸陡峭懸崖上的積木,在蔚藍大海與蒼翠梯田的夾縫中熠熠生輝。檸檬黃、珊瑚粉、薄荷綠、陶土橙……每一棟房子都爭相用最明快的色調(diào)擁抱地中海的陽光。</h1> <div><br></div><h1>人類與自然的博弈在此達成詩意平衡:千年鑿刻的梯田如綠色肋骨般嵌入嶙峋山體,石墻托起葡萄藤與橄欖樹。</h1> <div><br></div><h1>下方海浪永不停歇地拍打黑色礁石,濺起的飛沫為懸崖鍍上鹽霜。村莊就懸在這山海交鋒的鋒刃之上。</h1> <div><br></div><h1>五彩斑斕的房子撞進眼簾,它們像積木般層層疊疊地堆砌在陡峭的臨海山壁上,與湛藍大海、蔥郁青山融為一體。</h1> <div><br></div><h1>走進村子,狹窄的街道彌漫著生活氣息。</h1> <div><br></div><h1>當?shù)厝嗽陂T口悠閑地聊天,窗臺擺放的鮮花肆意綻放?!?lt;/h1> <div><br></div><h1>在懸崖小徑上行走,每一步都踩進油畫。前面是百米之下藍得令人心悸的海。</h1> <div><br></div><h1>轉(zhuǎn)過某個隘口,突然撞見一座村莊全體積木般堆在眼前——徒步是解鎖五漁村靈魂的唯一鑰匙。”</h1> <div><br></div><h1>沿懸崖在海邊行走,海灘旁更多的人在戲水玩耍,休閑自樂。</h1> <div><br></div><h1>意大利五漁村,是亞平寧半島西海岸鑲嵌的五顆彩色寶石,沿著利古里亞海的懸崖峭壁蜿蜒鋪開,用熱烈的色彩與壯闊的自然碰撞出地中海最動人的詩篇。</h1> <div><br></div><h1>在意大利一個叫比薩的老城里,有座特別出名的塔樓,大家都叫它“<b>比薩斜塔</b>”。它出名,不是因為它特別高,也不是因為特別華麗,而是因為它——站不直!</h1> <div><br></div><h1>站在塔下面抬頭看,塔頂都歪出去好幾米了,感覺它下一秒就要倒下了來似的。這是它最特別的地方,看著就讓人有點心驚,又忍不住好奇。</h1> <div><br></div><h1>雖然歪,但塔本身挺秀氣。圓圓的,外面一圈一圈的拱門,像好幾層疊起來的白色大圓環(huán),挺有古典味道的。</h1> <div><br></div><h1>比薩斜塔就像個倔強的老爺爺,明明站不穩(wěn),卻硬是歪著身子挺立了幾百年。它的“歪”不是缺陷,反而成了它獨一無二的名片。它不靠金碧輝煌吸引人,就用這種有點滑稽、有點驚險、又異常頑強的姿態(tài),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了它,還忍不住跑過去跟它合個影,假裝“推”它一把。有時候,一點不完美,反而成就了最特別的風(fēng)景。</h1> <div><br></div><h1><b>烏菲茲美術(shù)館</b>始建于1560年,由美第奇家族委托建造,最初作為佛羅倫薩的行政辦公室。美第奇家族將數(shù)百年收藏的珍品捐贈給佛羅倫薩政府,奠定了美術(shù)館的根基。這里不僅是文藝復(fù)興的發(fā)源地,更是全球最古老、最具影響力的三大藝術(shù)博物館之一(另兩家博物館分別是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堪稱“西方藝術(shù)史的教科書”。</h1><h1>締造烏菲茲美術(shù)館的美第奇家族中重要成員的肖像。</h1> <div><br></div><h1>美術(shù)館由文藝復(fù)興建筑師喬治·瓦薩里設(shè)計,主體呈U形,長廊連接領(lǐng)主廣場與阿諾河,窗外的老橋、圣母百花大教堂構(gòu)成絕美風(fēng)景線。</h1> <div><br></div><h1>美術(shù)館內(nèi)部以古典拱廊、金框畫作、雕塑營造出沉浸式藝術(shù)氛圍。是回廊中的藝術(shù)圣殿。</h1> <div><br></div><h1>頂層走廊的自然光線為雕塑與壁畫賦予生命。</h1> <h1><div><br></div><p>館藏超過10萬件作品,核心為13–18世紀意大利繪畫,尤以文藝復(fù)興杰作為核心。這一時期的許多留存,頂流畫家和雕塑家都有作品留存,使美術(shù)館成為巨匠真跡的百科全書。</p><div>波提切利的夢幻唯美:<br></div><div>《維納斯的誕生》<br></div></h1> <div><br></div><h1>《春》</h1> <h1><div><br></div><div>達·芬奇的早期探索;<br></div><div>《天使報喜》<br></div></h1> <h1><div><br></div><div>《三王來朝》</div><div><br></div></h1> <div><br></div><h1>米開朗基羅的磅礴力量;<br>《圣家族》</h1> <h1><div><br></div><div> 拉斐爾的和諧典雅:</div><div>《金翅雀圣母》<br></div></h1> <h1><div><br></div><div>提香的感官之美;<br></div><div>《烏爾比諾的維納斯》<br></div></h1> <div><br></div><div>《花神》<br></div> <h1>上述作品都是烏菲茲美術(shù)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不僅在意大利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全世界的美術(shù)史上都有著無以取代的歷史地位。<div>達芬奇的雕塑(根據(jù)網(wǎng)上查證)<br></div></h1> <div><br></div><h1>《基督受洗》——達?芬奇和韋羅基奧.</h1> <div><br></div><h1>《莎樂美與施洗者圣約翰的頭顱》——達?芬奇</h1> <div><br></div><h1>拉斐爾?桑齊奧自畫像</h1> <div><br></div><h1>《圣母的婚禮》——拉斐爾.</h1> <h1><div><br></div><div>《草地上的圣母》——拉斐爾.<br></div></h1> <div><br></div><h1>《拉奧孔與兒子們》<br>雕塑描繪了特洛伊祭司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巨蛇纏繞的場景,表現(xiàn)了他們在死亡面前的痛苦與掙扎。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強烈的戲劇性,成為古希臘雕塑藝術(shù)的經(jīng)典之作。</h1> <div><br></div><h1>烏菲茲美術(shù)館20廳作品展示</h1> <h1><div><br></div><div>屋頂畫</div></h1> <div><br></div><h1><b>領(lǐng)主廣場</b>, 是佛羅倫薩這個文藝復(fù)興之都真正的政治、歷史與藝術(shù)心臟。它不僅是佛羅倫薩最具標志性的公共空間之一,更是一個露天的雕塑博物館和權(quán)力斗爭的永恒見證。</h1> <div><br></div><h1><b> 舊宮</b><br>雄踞廣場東南側(cè),粗獷的鋸齒狀塔樓高達94米,是廣場無可爭議的視覺與權(quán)力中心。 堅固的碉堡式建筑,彰顯共和時期的威嚴與防御性。高大的鐘樓是城市天際線的標志。歷史上是政府所在地,現(xiàn)在是市政廳兼博物館。。</h1> <h1><div><br></div><div>科西莫一世騎馬像<br></div><div>在廣場中央矗立著 詹博洛尼亞的青銅杰作,紀念將佛羅倫薩帶入托斯卡納大公國時代的首位美第奇大公。象征著美第奇家族的絕對權(quán)力。</div></h1> <div><br></div><h1>舊宮入口守護者:</h1> <div><br></div><h1>米開朗基羅《大衛(wèi)》復(fù)制品: 矗立在宮殿正門左側(cè)。這座象征著公民勇氣的英雄雕像,目光堅定地望向羅馬方向。</h1> <div><br></div><div>班迪內(nèi)利的《赫拉克勒斯與卡庫斯》: 位于正門右側(cè),展現(xiàn)力量與征服。<br></div> <div><br></div><h1>海神噴泉<br>位于廣場中心稍偏舊宮一側(cè)。 由阿曼納蒂及其助手創(chuàng)作(包括年輕的詹博洛尼亞),為紀念托斯卡納大公國的海上野心。<br>海神尼普頓大理石雕像威嚴矗立,四周環(huán)繞著青銅鑄造的嬉鬧海妖與海馬。佛羅倫薩人戲稱其為“大白雕”。</h1> <h1><div><br></div><div><b>傭兵涼廊</b><br></div><div>位于舊宮右側(cè)(西南側(cè)),一座宏偉的14世紀晚期哥特式敞廊。拱門面向廣場敞開。曾用于舉行公共儀式和集會,現(xiàn)在是一座無與倫比的露天雕塑展廳。內(nèi)部陳列著多件文藝復(fù)興及矯飾主義雕塑杰作。</div></h1> <div><br></div><h1>切利尼《珀爾修斯與美杜莎之首》: 青銅杰作,技藝登峰造極,是涼廊的鎮(zhèn)館之寶。展現(xiàn)了希臘神話中珀爾修斯斬殺美杜莎的場景,珀爾修斯手舉美杜莎頭顱,腳下是美杜莎身軀。切利尼通過精湛的技藝,將人物的動態(tài)和表情刻畫得極為生動,體現(xiàn)了文藝復(fù)興時期對古典神話題材的重新詮釋和藝術(shù)創(chuàng)新。</h1> <div><br></div><div>詹博洛尼亞的《強擄薩賓婦女》: 充滿動感與張力的螺旋形大理石群雕,展現(xiàn)了高超技藝。<br></div> <div><br></div><div>雕刻家巧妙地將三個人物的動作纏繞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螺旋上升的動態(tài)構(gòu)圖,使整座雕塑組合在一起的造型猶如燃燒著的熊熊火焰,充滿了動感和張力。連續(xù)的姿勢和動作把人們的視線螺旋般地引向上端,能從各個角度感受到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shù)張力。<br></div><div>該作品是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體現(xiàn)了詹博洛尼亞高超的雕刻技巧,實屬罕見,是世上最精美且技術(shù)難度最高的雕塑之一。它打破了文藝復(fù)興時期藝術(shù)家習(xí)慣在規(guī)定視角下完成作品的習(xí)慣,是歐洲雕塑史上第一件從各個角度觀看都能展示其藝術(shù)完美性的雕像,對后來的巴洛克雕塑風(fēng)格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br></div> <h1>佛羅倫薩的領(lǐng)主廣場絕非一個普通的城市廣場。它是一個:<br>? 活生生的歷史劇場, 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權(quán)力斗爭與文藝復(fù)興的光輝。<br>? 無與倫比的露天雕塑博物館, 大師杰作觸手可及。<br>? 建筑藝術(shù)的交響樂, 舊宮的威嚴、涼廊的優(yōu)雅、烏菲茲的綿長共同奏響。<br>? 永不落幕的城市舞臺, 游客與市民在此交匯,過去與當下在此對話。<br>置身領(lǐng)主廣場,你便站在了佛羅倫薩千年歷史的十字路口,呼吸著文藝復(fù)興最濃烈的氣息。 它不僅是地理中心,更是理解這座城市靈魂的鑰匙。<br><div><br></div><p>佛羅倫薩 圣母百花大教堂</p><p>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按體積計算),其巨大的體量主宰著佛羅倫薩的天際線。<br></p></h1> <h1>大教堂并非孤立存在,它與其前方的圣喬瓦尼洗禮堂和旁邊的喬托鐘樓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和諧壯觀的建筑群,三者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div>喬托鐘樓高約85米。<br></div><div>位于大教堂正前方圣喬瓦尼洗禮堂是佛羅倫薩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可追溯至4-5世紀,現(xiàn)存建筑主要為11-12世紀)。以其三組精美的青銅大門聞名。最著名的“<b>天堂之門</b>” 由洛倫佐·吉貝爾蒂設(shè)計鑄造的東門。<br></div></h1> <div><br></div><h1>門上的十塊鎏金青銅浮雕板描繪了圣經(jīng)舊約故事,其精湛的技藝和透視法的運用令人嘆為觀止,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堂之門”。</h1> <h1><div><br></div><div><b>無與倫比的穹頂</b><br></div><div>教堂最核心、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是菲利波·布魯內(nèi)萊斯基設(shè)計的巨大穹頂。它的建造(1420-1436年)是工程史上的奇跡,被視為文藝復(fù)興開端的標志之一。<br></div></h1> <div><br></div><h1>抬頭仰望穹頂內(nèi)部,是喬治·瓦薩里和費德里科·祖卡里繪制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h1> <div><br></div><h1>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是16世紀重要的藝術(shù)杰作。</h1> <h1><p> 穹頂?shù)某晒酥局乃噺?fù)興在建筑領(lǐng)域的誕生。</p><div><br></div><p><b>佛羅倫薩的老橋</b></p><div>一座活生生的歷史建筑: 承載著近700年的城市記憶。<br>一個獨特的建筑奇觀: 橋上建屋的構(gòu)造和瓦薩里走廊舉世聞名。(三層結(jié)構(gòu):底層: 是拱形的橋洞(三個主要石拱),支撐著橋體。第二層: 是面向街道的店鋪層,擠滿了金匠和珠寶店。第三層: 在店鋪之上,是著名的瓦薩里走廊)<br>一個璀璨的商業(yè)中心: 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金飾珠寶傳統(tǒng)。</div><div>一個戰(zhàn)爭的奇跡幸存者: 在二戰(zhàn)炮火中幸免于難。(據(jù)傳是希特勒本人直接下令特別保護老橋,使其成為阿諾河上唯一未被炸毀的橋梁)<br>一個浪漫的文化地標: 與但丁的愛情傳說緊密相連。(傳說文藝復(fù)興的偉大詩人但丁正是在這座橋上初次邂逅了他一生摯愛的貝阿特麗切)<br>一個絕佳的觀景點: 本身是風(fēng)景,也是欣賞風(fēng)景的窗口。<br></div></h1> <h1><div><br></div><div>橋中央的店鋪之間有一個小廣場,上面豎立著文藝復(fù)興時期著名金匠和雕塑家本韋努托·切利尼 的半身銅像。<br></div></h1> <div><br></div><h1>橋上觀景。</h1> <h1>未完待續(x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