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人生在世,原不必那般匆忙。我們總是急著趕路,急著成功,急著證明什么,卻忘了生命本是一場緩慢的行走。古人云:"欲速則不達",今人卻偏要逆天而行,將日子過得像打仗一般。其實慢下來,方能看清路邊的風景;靜下來,才能聽見內(nèi)心的聲音。</p><p class="ql-block">2、慢行是一種智慧。你看那溪水,從不急著奔向大海,它蜿蜒曲折,遇石則繞,遇洼則蓄,終也到達了目的地。人卻總想走直線,抄近路,結果往往跌入自己挖的坑里。我曾見過一位老農(nóng)插秧,動作極慢,卻極穩(wěn)當,一株一株,整整齊齊。年輕人笑他遲緩,待到秋收,老農(nóng)的稻田穗大粒滿,年輕人的卻稀疏零落??炻g,自有其道。</p><p class="ql-block">3、慢學是一種境界。今人讀書,多求速成,恨不得一目十行,三日通曉一門學問。古人不然,他們講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看似散漫,實則深得讀書三昧。知識如同老酒,需要時間發(fā)酵,囫圇吞下,不過穿腸而過;細細品味,方能入腦入心。我們的大腦不是倉庫,而是田地,需要慢慢耕耘,才能結出智慧的果實。</p><p class="ql-block">4、慢品是一種享受?,F(xiàn)代人飲茶,多如牛飲,解渴而已。古人品茗,卻有一套儀式,燒水、溫杯、沖泡、聞香、細品,每一步都馬虎不得。同一片茶葉,快飲與慢品,滋味天壤之別。生活亦是如此,狼吞虎咽地過日子,與細嚼慢咽地體味人生,感受截然不同。我們抱怨生活無味,或許不是因為生活本身乏味,而是我們活得太匆忙,來不及品味。</p><p class="ql-block">5、平常心最是難得。世人多有兩副面孔:得意時趾高氣揚,失意時垂頭喪氣。如同墻頭草,隨風搖擺,沒有定見。保持平常心,就是要在榮辱面前不改其色,在得失之間不動其心。這不是麻木,而是一種通透。諸葛亮誡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的正是此理。平常心不是平庸,而是歷經(jīng)滄桑后的從容。</p><p class="ql-block">6、看淡得失,說來容易做來難。人之所以痛苦,多半因為執(zhí)著于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其實得失如月之盈虧,本是常態(tài)。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太在意結果,反而錯過了過程中的美好。就像登山,若只盯著山頂,便會忽略沿途的奇花異草、飛瀑流泉。人生之路,重要的不是到達何處,而是如何行走。</p><p class="ql-block">7、隨心隨緣,不是消極怠惰,而是順應自然。強扭的瓜不甜,強求的緣不牢。如同種花,你只能提供土壤、水分和陽光,不能替它生長。人生許多事,盡心盡力后,便需學會等待和接受。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盡人事之后聽天命的那份豁達。</p><p class="ql-block">8、感恩之心,是快樂的源泉。我們常抱怨擁有的太少,卻忘了珍惜已有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之樂,不在物質(zhì)多寡,而在心境高低。感恩陽光,感恩空氣,感恩一餐一飯,感恩遇見的所有人——無論帶給我們的是歡喜還是教訓。感恩使人心胸開闊,怨懟則讓人心胸狹窄。</p><p class="ql-block">9、知足常樂,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難填,終至痛苦不堪。老子曰:"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不是安于現(xiàn)狀不求進取,而是對已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對未來保持希望。知足者,貧窮亦富;不知足者,富貴亦貧。我們總是在追逐遠方虛幻的幸福,卻忽略了身邊真實的快樂。</p><p class="ql-block">10、慢行、慢學、慢品,保持平常心,看淡得失,隨心隨緣,常懷感恩,知足常樂——這看似簡單的生活方式,實則需要大智慧、大修為。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能夠慢下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者。他們不被物欲驅(qū)使,不為虛名所累,活得自在,走得從容。</p><p class="ql-block">11、人生如茶,慢慢泡,才有真味;人生如書,慢慢讀,方得真諦;人生如歌,慢慢唱,最動人心。不必著急,我們終將到達所有要去的地方,遇見所有該遇見的人,經(jīng)歷所有該經(jīng)歷的事。慢行路上,風景獨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