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暑假,我回到大慶避暑。爸爸離開我們已經(jīng)10年了,媽媽也走兩年了。來到創(chuàng)業(yè)城打開家門,四室兩廳的屋子顯得有些空蕩,翻出柜子里面的老相冊,看到爸媽的老照片,他們親切的面容浮現(xiàn)在我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爸爸1955年春參軍入伍離開家鄉(xiāng)南京,在部隊服役四年,1959年春轉(zhuǎn)業(yè)到玉門石油部運輸公司,入汽校培訓(xùn)成為汽車駕駛員。1960年來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分配到北區(qū)服務(wù)站,后劃歸運輸東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媽媽1961年從陜西勉縣來大慶參加工作,她初中畢業(yè)就跟隨表姐來大慶,原本可以去學(xué)校教書,她擔(dān)心自己的普通話不標(biāo)準(zhǔn),選擇了去商店工作,后來一直在服務(wù)行業(yè),1992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父親任運輸東站九車隊指導(dǎo)員,“文革”中被打成“?;逝伞笔艿藉e誤批斗,他急火攻心患肝炎病,組織上批準(zhǔn)他回南京住院治病。1969年3月爸媽帶我們姊妹三人第一次回老家南京治病探親。</p> <p class="ql-block"><i>父親1958年在上海的部隊服兵役軍裝照</i></p> <p class="ql-block"><i>我的爸爸媽媽</i></p> <p class="ql-block"><i>哥哥百日照</i></p> <p class="ql-block"><i>兄妹合影</i></p> <p class="ql-block"><i>弟弟百日照</i></p> <p class="ql-block"><i>1968年姊妹三人合影</i></p> <p class="ql-block"><i>1969年3月爸爸媽媽南京玄武湖留念</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爸爸入院手術(shù)后需要休養(yǎng)一段時間,這期間媽媽帶我們姊妹三人回陜西老家看望外婆。當(dāng)年我剛滿6歲,妹妹5歲,弟弟3歲。媽媽本事真大,一人帶三個孩子從南京到陜西一千多公里,中途換車,弟弟鞋子跑掉了,媽媽撿起鞋子領(lǐng)著他光腳跑,現(xiàn)在想起來都能感覺到母愛偉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車途經(jīng)秦嶺時遇到道路塌方,鐵路緊急搶修用了三天時間,這可急壞了兩邊家鄉(xiāng)親人。外婆每天拄著拐杖去火車站詢問,答復(fù)是正在搶修。我6歲已經(jīng)懂事了,每天跟著大人們下車通風(fēng)透氣,親眼看見一名男子爬上車站里??康囊惠v貨運列車,坐在原木堆上納涼。他脫掉外套隨手一甩,不曾想打到高壓電線上,一個跟頭栽下去,人就沒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1969年3月我回陜西勉縣看望外婆,跟大表哥在武侯祠留念。</i></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一前,媽媽又帶我們回到南京。</p> <p class="ql-block"><i>1969年五一勞動節(jié)南京玄武湖留念</i></p> <p class="ql-block"><i>1969年5月姊妹三人南京合影</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運輸東站整體劃歸勘探指揮部,車隊搬到紅運村,稱為紅崗車隊。父親1975年已經(jīng)擔(dān)任運輸大隊大隊長,77年改任教導(dǎo)員(黨委書記)。</p> <p class="ql-block"><i>1972年大慶紅崗車隊留影</i></p> <p class="ql-block"><i>1972年姊妹三人合影</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春節(jié),媽媽帶弟弟妹妹第二次回陜西老家探親。當(dāng)年春天全國工業(yè)學(xué)大慶會議要在大慶召開,爸爸因工作脫離不開,我陪爸爸在大慶堅守。會議結(jié)束了,6月份我倆才回陜西與媽媽匯合后,再轉(zhuǎn)道南京探親。那些年積攢一點錢,都扔到了鐵路上。</p> <p class="ql-block"><i>1977年2月陜西勉縣外婆家全家福</i></p> <p class="ql-block"><i>1977年6月南京雨花臺留念</i></p> <p class="ql-block"><i>1977年6月南京玄武湖留念</i></p> <p class="ql-block"><i>1977年6月南京中山陵全家福</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1977年6月父親與姑爹合影,我們家每一次回老家探親,都是姑爹開車接送。</i></p> <p class="ql-block"><i>1982年大慶兒童公園全家福</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春節(jié),我們?nèi)胰说谌位啬暇?、回陜西探親。這時候我們姊妹三人都已經(jīng)在油田參加工作了。每一次探親都是南京、陜西兩頭跑,既看望爺爺奶奶,也要看望外婆,不分彼此,一視同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中也能看出我們家的良好家風(fēng)--注重親情。工作在外地,身不由己,爸爸媽媽始終牽掛著家鄉(xiāng)親人,孝敬雙方父母。平時定期給老家寄錢贍養(yǎng)老人,隔幾年就回家看望老人一次。因為有工作不能在老人身邊盡孝,盡量多回去幾次以盡孝心。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爸爸媽媽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姊妹做出了榜樣,傳承給我們良好的家風(fēng)。</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1985年春節(jié),全家第三次回南京探親,去上海豫園游玩。</i></p> <p class="ql-block"><i>兄弟倆在上海豫園</i></p> <p class="ql-block"><i>大伯與堂兄</i></p> <p class="ql-block"><i>姑姑與姑爹</i></p> <p class="ql-block"><i>姑姑家的表妹表弟</i></p> <p class="ql-block"><i>舅舅全家福</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0年代末,我們姊妹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每逢周末我們都帶上孩子回家看望爸爸媽媽,孫輩們也感受到了爺爺奶奶的關(guān)愛,中華傳統(tǒng)美德需要代代相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老人已逝,我們自己也成為了爺爺奶奶,退休后在幫助子女帶孩子,中華民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不斷前進(jìn)的。</p> <p class="ql-block"><i>奶奶在給三個孫女化妝</i></p> <p class="ql-block"><i>化妝后三姐妹合影</i></p> <p class="ql-block"><i>2006年爺爺奶奶送大孫女去上海讀大學(xué)</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