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集安,一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城市,因擁有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高句麗文化遺址而熠熠生輝。(“高句麗”正確讀音為gāo gōu lí)。這里的好太王碑、五盔墳、國內城、丸都山城,以及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將軍墳等古跡,共同鑄就了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美譽。若想探尋高句麗的歷史脈絡,集安博物館便是絕佳的起點,我們在集安最后一個上午的行程,便由此開啟。</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集安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以展示高句麗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其建筑呈八瓣蓮花狀,巧妙融合了傳統(tǒng)風水理念與高句麗文化特色,從外觀便透出濃郁的歷史氣息。</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在朝鮮北部及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鴨綠江中游和渾江流域建立政權;公元3年,遷都至今日的集安市(當時稱“國內城”),在此統(tǒng)治長達425年,后遷至平壤,直至668年滅亡。悠久的歷史為集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城市周邊出土的大量文物被博物館珍藏,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每年都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博物館借助現(xiàn)代聲光電技術,生動還原了高句麗民族在集安生活的場景,讓遙遠的歷史變得觸手可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博物館,我們來到不遠處的長壽王陵,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將軍墳”,這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好太王之子長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5世紀的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石結構陵墓。在專門解說員的陪同下,我們了解到:陵墓為方壇階梯石室墓,墓基呈正方形,邊長31.58米,高12.4米,共七級階梯,全部由精琢的巨型花崗巖條石砌筑,內部以鵝卵石填充,外部四面配有11塊重10余噸的巨型護墳石,墓頂則由一塊完整的正方形巨石封蓋。墓體呈截尖方錐形,“東方金字塔”的美譽名副其實。主墓東北側三十米處,有一座石棚狀陪墳,推測為地位尊貴的嬪妃或近臣之墓。長壽王陵設計精巧,石造工藝精細考究,堪稱高句麗石結構陵墓的巔峰之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長壽王陵左上方不遠處就是好太王陵,這座陵墓是高句麗第十九代王,也就是長壽王的父親陵墓,好太王全稱為“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一般簡稱為好太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好太王陵外觀看起來是一座大封土堆,其實是一座方壇階梯石室墓,因為曾出土過關于好太王的文字磚等,因此也是數(shù)千座古墓中一座確知年代和墓主的王陵。</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比王陵更具價值的,是位于其東北360米處的好太王碑。它用一整塊火山石稍加修鑿而成,略呈方柱形,高6米,重37噸。碑的四面均雕有碑文,共1775字,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神話傳說、好太王東征西討的豐功偉績以及死后的守墓安排等。碑文以隸書為主,兼具篆書、楷書痕跡,既是現(xiàn)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考古史料,也是漢字書法與碑刻藝術的瑰寶,被譽為“海東第一古碑”。它的崇高地位,據(jù)說源于第一行“出自北夫余”的記載,這從多方面印證了“高句麗是古代中國東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一”,這才是其真正的價值所在。</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解說員的一句話讓我們深為認同:“高句麗與新羅、百濟的戰(zhàn)爭,是中國古代地方民族部落之戰(zhàn);高句麗與西漢王朝的紛爭,是漢民族內部之爭。無論如何,都是家里的事。如今韓國、朝鮮聲稱高句麗是他們的祖先,中國東北是高麗民族的地方,純屬編造的胡言亂語,若以歷史推論,我們才是他們的祖先。”</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我們踏上了返程的路。因時間倉促,好些景點沒能來得及探訪,心中難免留有遺憾。車過鴨綠江邊時,望著悠悠江水從東北向西南流淌,心中豁然開朗。歷史從不是冰冷的石碑與遺跡,而是無數(shù)鮮活的故事,是歷經(jīng)千年仍在延續(xù)的生活脈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高句麗的印記早已深深鐫刻在這片土地上,正靜靜等待著更多有緣人前來,傾聽它塵封的過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長壽王父親好太王陵</b></p><p class="ql-block"><br></p>